古往今来,神秘的太空总是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为了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最近
Tableau Public 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主题 Viz 作品,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篇还登上了首页的 Viz 精选栏目,绝对值得仔细揣摩!
更令人惊喜的是,本篇 Viz 的作者还是我们中国区的用户。今天小编不仅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作品,还将这位达人请到了“Tableau直播间”。那么
今天的作品中有哪些亮点,
作者
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经验分享呢
?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https://public.tableau.com/zh-cn/gallery/50-years-chinas-space-journey?tab=viz-of-the-day&type=viz-of-the-day
本篇 Viz 以编年史的形式,作者向大家呈现了我国自 1970 年开始,从火箭到航天飞船 50 年的太空探索历程,用 Viz 带大家走进那些年太空探索的光辉历史。
可视化后的数据看起来非常绚丽又有着严谨的逻辑。在
本篇 Viz 中,作者打破了常规的横坐标时间轴,巧妙地
采取了圆环来表达时间的概念
。圆环被等分为六个扇形,
每一个扇形代表着中国长达十年的航天进程
。
与此同时,圆环本身被赋予了空间的第二重纬度。
以地球为圆点,向外辐射,来展示不同轨道与地球的远近程度。
距离地球越远,表示航天器驶离地球所承载的技术更尖端。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1970 年 - 1980 年这 10 年期间我们的航天器处于距离地球较近的位置且数量较少,这说明当时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
对比图表也不难发现,此后的每一个 10 年我们的航天器驶离地球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且航天器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表明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技术日趋成熟。
本篇 Viz 中,作者将
表达发射信息的散点图叠加在圆环时间轴/空间轴之上
。散点图的圆点与叉分别代表着发射的成功与失败。
作者选取了
从暖色调到冷色调并
略带透明度
的轨道颜色
,不仅
防止了信息重叠,而且
读者可以保持一个舒适的阅读体验。
由此看出,作者在设计方面有很多的巧思与经验。
当我们将鼠标放在任意一个图例上,其旁边都会出现一个
提示框
。提示文本包含的信息有
发射时间,航天器的名称与轨道名称
。例如,当我们选中被作者着重注明的中国第一架近地轨道卫星东方红。提示信息显示它的发射时间在1970年4月24日,并且取得了成功。
随着时间的推进,失败的航天发射逐渐减少,发射距离逐渐增加。2018年,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发射,登陆月球,在其表面留下了一串属于我们中国人的足迹。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祖国一直在不懈追求着航天梦,为蓬勃航天事业做着艰苦卓绝的努力。
看完超炫的太空之旅 Viz,
你是不是也在为祖国技术的飞跃而自豪呢~
据小编了解,本篇 Viz 的作者本身是一位设计师,接触 Tableau 刚 10 个月的时间作品就被选入了
Tableau Public
,让人佩服的同时也让人有一丝好奇,
快跟小编一起来听她的可视化经验和学习秘诀吧~
“自由职业交互设计师,
数据可视化转型中,
欢迎来约。
”
您
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决定做这样一篇航天主题的 Viz ?
我
是 POINT 小数点“图表小挑战”策划小组的志愿者, 3 个志愿者每周轮流定主题找数据。
一般我们会贴合实时热点找大众话题,并力求每周主题类型丰富又不重复。在此之前我们做过环保、影视、经济、地理、甚至宗教,而天文主题一直空缺,所以这期我们就来填补这片空白。
最近我看到 Public 上有几幅为登月 50 年创作的优秀作品,为此我搜索了相关的数据源。虽然 NASA 网站有丰富的资源,但我更想贴近我们的生活,于是搜索了我国的航天发射数据,发现有很详尽的记录,维度也很丰富,就立刻确定了本篇 Viz 的主题。
小编的话:
有了小伙伴的陪伴,学习进度加倍,大家不妨也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提升 Tableau 技能吧~
可以帮读者简述一下制作本篇 viz 过程中的思路和逻辑吗?
可视化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科学呈现,即完整呈现所有数据,让读者自己去探索;另一类是作者确定一个观点,并筛选出能支撑观点的数据做成图表,引导读者阅读。我一般做第二类,“图表小挑战”也鼓励参与者做第二类。每周看一群人用同一组数据,得到不同角度的观点,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本篇 Viz 的制作过程和我平时的习惯是一致的。
先
从数据中找到规律、趋势和异常
:
观察数据源有哪些维度,在 Tableau 里把各维度进行排列组合,快速画出图表,找到切入点。这里要特别夸一下 Tableau 仪表板的联动筛选功能,它可以非常高效的帮我发掘兴趣点。
第二步要去
做调研、找原因
:
有时可能有好几个想法,分别搜索调研后,最终选定一个方向。如果原本的数据不够支撑观点,还需要找其他数据来补充。在制作本篇 Viz 的过程中我查阅了了轨道的高度和用处,一经区分后,立刻就呈现出了我国近十年在探月方面的努力。
接下来
会
写标题和辅助文字
:争取一句话说明观点,尽量精炼的文字描述背景、原因等等。辅助文字还包括图表上的标注,其中最关键的点要强调一下。例如“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嫦娥四号”都是我国航天事业上革命性的突破。
最后是
呈现
:如果是多层图表的叠加,需要优先考虑哪些图片要放置在底层,哪些图表需要可交互,再考虑整体的排版、配色和图片。在本篇 Viz 中,航天图背景的圆环、年份和地球是置于底层的图片,上层叠加了散点图,这样才不影响散点图的交互功能。
小编的话:小伙伴们,看到了嘛,逻辑清晰是非常重要的,快用 Tableau 多多练习吧。
因为您本身是一位设计师,那么在可视化呈现方面,是否也融入了一些平时的设计理念?能否为我们介绍下本次作品的设计里有哪些巧思?
平时设计工作中遵循的经典大道理会影响我作品的制作思路和呈现方式。
比如“
形式追随功能
”——图表的功能是要传达支撑观点的信息,所以要选择最能支撑观点的图表形式,并且只保留和观点最相关的元素,装饰性高于功能的,再炫酷也必须删。
还有“
交互设计五要素
”——在最终被读者(用户)看到的“表象”之下,还有“战略、功能、交互、信息”这 4 层。当然,做个可视化小任务不用一本正经考虑那么深入,但有一点相似——呈现只是最后一件事,前面的准备工作才是重点。
可遇不可求的“
情感化设计
”比较接近问题中提到的“巧思”,我还在摸索中。其实巧思的根本目的也是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如果还能引发读者会心一笑就更好了。最简单的方法比如映射物理世界的“拟物”,航天作品中用圆环模拟轨道,圆环半径模拟轨道高度,就是对物理世界的映射,帮助读者秒懂。
您认为要做一篇优秀的可视化分析作品,应该有哪些必备的条件?
优秀的可视化作品应该有明确的观点、直观的图表、最后是清晰整齐的版面。整个作品要清晰地呈现出作者的洞察,同时给读者以视觉上的享受。
使用 Tableau 软件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自己比较喜欢的功能有哪些?
我发现用 Tableau 在探索阶段画图表效率极高,最喜欢的功能是用仪表板的联动筛选帮我找到兴趣点;但排版阶段 Tableau 没有缩放画板的功能,不太符合我的习惯。所以我会用其他工具大致排一个草稿,配好色,把需要插入仪表板的图片导出,再到 Tableau 里组合成仪表板。
平时是如何学习 Tableau 的?有没有一些学习的资源和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
我个人习惯讲究实战性,一般先尝试自己做一下,碰到问题去搜教程,照着教程做不出来就换一个再试,期间遇到不懂的,再进一步用关键词搜索。这样做的缺点是对原理不甚了解,所以我会在画完之后再思考一下画法的原理,如果能明白原理就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了。
对于平时的资源积累,我建议大家去 Tableau Public 上把喜欢的作品下载下来,研究源文件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是否有喜欢的 Tableau Public 作者?
我比较喜欢“探索月球与火星”的作者
Filippo Matroianni ,这篇 Viz 也被官微推荐过(
点击此处回顾
),
Filippo是一个data journalist ,题材丰富且
非常有深度。
大家可以复制下方链接至浏览器去看一下,相信对你会有帮助。
https://public.tableau.com
/profile/filippo.mastroianni#!/
https://data.worldbank.org/
另外我还会优先选择搜索官方网站,比如需要天气数据就搜气象局,需要地震数据就搜地震台官网。如果是下载别人整理好的数据集,建议大家在使用之前,先点数据源链接验证一下来源是否可靠、数据是否有更新,以确保作品严谨可信。
设计师转型数据可视化,学习 Tableau 10 个月的时间,作者就能做出如此精美的 Viz,可见 Tableau 的功能是非常强大且易于学习的。
无论您是 Tableau 的忠实用户还是刚接触不久的小白,只要用心学习,下一个登上
Tableau Public 精选的作品说不定就是你的啦。
PS:我们非常希望更多优秀作品和其创作者被大家发现,如果您的作品也被
Tableau Public Viz 精选收录了
,那就快来给我们投稿吧~
赶
快
去提升
Tableau 技能,成为 Viz 达人指日可待!
(便利贴 / 手机扣 / VizBook《数据可视化的科学与艺术》)
赖锐钟@定投可视化
彭艳妮
lambert
(便利贴 / 手机扣 / VizBook 《数据可视化的科学与艺术》)
如果小伙伴们对于
Tableau 产品有其他问题或需求,欢迎给我们留言~~
查看微信菜单栏【学习】的子菜单栏
“
可视化精选”
,所有 Viz 文章分类展示,提升阅读体验,让您更直观地找到感兴趣的文章,快来试试吧!
Tableau 中国官方微信定期为您推送最新行业趋势、热点资讯、精彩活动等信息。立即订阅,官方信息一手掌控,更多精彩,更多新鲜,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