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惠金融部三农处处长
邱艳芳近日参加
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研讨会上
透露,
中国
银
保监会
目
前正在跟央行共同研究出台《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
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指导意见将坚持三项原则
邱艳芳
透露: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与
人民银行在探讨制订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指导意见,将坚持三项原则:
1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原则。
农村金融尤其扶贫金融要找到金融机构与政府扶植、商业可持续结合点,发挥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的合力。
2
、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因为我们打的是持久战,还是要可持续
。
3
、
遵循创新和风险防范。
据介绍:
目前针对农村小微企业、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是当前普惠金融的两个难点。大型农业企业由于不缺抵质押品,贷款相对容易;农户因为资金需求少,可以通过信用贷款的方式解决,最难的还是农村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原因就是抵质押品不够完善,这也导致了这类主体的贷款成本比其他企业的经营贷款成本要高。
并重的原则。
把金融理念镶嵌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当中
邱艳芳指出:
乡村振兴方面,从金融机构角度讲还是要找准五个着力点,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紧密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非常丰富。陈锡文同志提到,农业现代化体现五个方面。
第一是着力支持农业现代化,更多的是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做的工作多一点。
第二,要支持绿色金融,守住青山绿水。
第三,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然这要财政政策津贴更近一些。
第四,支持新型农业主体,扶持小农户经营。
第五,要把金融理念镶嵌进乡村治理体系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
中国
银保监会
确实
认为,通过金融强化农
村居民的信用意识、民主意识、风险意识意义非常大,之前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的试点,量非常小,但深刻的意义是推进最基层公司管理的意识,民主管理的意识,这个意义更大于本身资金融通的意义。
有必要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立法的工作
邱艳芳还表示,目前农村金融相关政策很多,但是法律层级还不够,
仍有必要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立法的工
作
。
“
从服务内容、方式方法上,最好有一个层次更高的定位,形成可持续的监管,而不是每年发一个通知。虽然发通知的频率很高,但只是措辞可能稍微有些调整。”
要抓紧研究建立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办法,这是牛鼻子,
怎么发挥它的尺度和作用,政府难点是信贷供给,所以我们还会有一套信贷供给,成本和信贷效率,客户覆盖率以及重点领域来做考核评估办法,这样可持续的制度。
除了监管方面,邱艳芳认为金融机构也要找准着力点,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
要紧密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因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支持农业现代化;支持绿色金融,守住青山绿水;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