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Yuichi的宏观金融笔记
关于宏观经济和金融行业的新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Yuichi的宏观金融笔记

上车

Yuichi的宏观金融笔记  · 公众号  · 互联网金融 金融  · 2024-10-02 21:0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自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出台强刺激政策后,A股和港股的表现以及货币传导机制的作用。文章详细解释了货币政策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工具和渠道影响经济,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工具和操作目标,以及常见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如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及其传导机制

文章介绍了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工具和渠道影响经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包括经济增长、价格稳定等,而中介目标则是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关键观点2: 公开市场操作和政策利率体系的作用

文章强调了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的有效性。

关键观点3: 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文章详细介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包括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汇率渠道。其中,资产价格渠道中的托宾Q理论和财富效应在货币政策传导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观点4: 本次刺激政策的效果及选择时机

文章分析了本次刺激政策的效果及选择在美联储降息之后进行的原因。通过定向刺激股票市场,打破长时间下跌的预期,刺激力度强,带动了投资扩张和经济增长。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人民网的这个标题真是不同寻常,我一度以为看错了。

自从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 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出台了包括降息降准在内的一系列强刺激政策之后,A股强的可怕,9月30日指数都“涨停”了,十年未见,10月2日的港股表现依然强劲。
今天我们不聊对于市场的观点,这一点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今天聊聊货币传导机制,为什么这一政策如此有效?
货币政策是如何实现其政策意图的?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货币政策目标,进一步影响中介目标,从而实现最终目标的渠道和作用机理。
这里理解几个概念: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比如: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央行不能直接改变上述情况,但是可以采取行动,间接实现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分为数量目标和价格目标,参考央行官网的表述: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要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过去在高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潜在增速较高,实际增速围绕潜在增速波动,因此设定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的数字目标是可行的。
随着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潜在增速有下降趋势,如果继续按照过去的实际值来设定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的数字目标,就可能导致货币信贷与经济运行偏离,形成过度宽松的局面,也不利于稳定宏观杠杆率。进入新发展阶段,有必要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锚定方式,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将其作为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内容。
操作工具和操作目标: 我国 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有效实现操作目标。
从国际经验看,央行实现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有两类做法,一类做法是将市场利率作为操作目标,通过流动性调节引导市场利率在操作目标附近运行,另一类做法是将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作为央行政策利率,并以此为操作目标,从而将操作目标、政策利率和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合而为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第二类做法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传导效率的优势显现,逐渐成为主流。
综上,完整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机制。央行使用政策工具,实现特定的中介目标,并以此达到最终的政策目标。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很多,所以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也很多。 常见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包括: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汇率渠道等。
利率渠道:央行通过调整利率,调节总需求,起到刺激或抑制经济活动的效果。
比如,人民银行通过政策利率体系影响市场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MLF利率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方式加点形成,再通过银行运用LPR定价影响实际执行的贷款利率,共同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以此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信贷渠道: 通过影响银行信贷头寸,对经济进行调控,过去我国长期以直接融资为主,所以信贷渠道曾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资产价格渠道: 资产价格渠道可分为托宾Q理论和财富效应。
托宾Q理论: 托宾Q 是经济学家托宾于1969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系数,该系数为企业股票市值与资产重置成本的比值,
当 Q>1 时,企业发行股票新购置生产设备有利可图,且 Q 值越大,企业扩张投资动力越强。当货币当局宽松流动性时,部分资金流入资产市场,股票等资产价格上升,从托宾 Q 渠道考虑,Q 值上升会带动投资扩张;
在西方国家,Q比率多在0.5和0.6之间波动。 因此,许多希望扩张生产能力的企业会发现,通过收购其他企业来获得额外生产能力的成本比自己从头做起的代价要低得多。
财富效应: 资产价格上升会使居民企业部门财富水平提升,从而带来居民消费增加;每次A股大涨,就会带动一波激情消费,就是这个道理。
汇率渠道: 开放经济体中,当货币当局宽松流动性时,本国货币贬值,刺激本国出口增加,拉动总需求上升。
这次刺激A股上涨的逻辑就可以用托宾Q理论解释。
当传统的放水不管用的时候,即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失效的时候,通过放水定向刺激股票市场,股票价格上涨,企业更倾向于发行股票购买资产,而不是采用贷款的方式购买资产,从而带动投资扩张,带动经济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并购会逐渐增多。
这次刺激A股上涨的逻辑也可以用财富效应解释。
股票价格上涨,居民财富增加,居民风险偏好增加,消费增加,带动总需求提升,拉动经济增长。
不得不说,这次刺激的效果超预期
这次刺激精准的选择在美联储降息之后,刺激力度足够强,打破了长时间下跌的预期,同时又发射了一枚窜天猴证明了我们足够安全,天时地利都具备,市场不会不给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参考消息  ·  错过今天,再等一年~
8 年前
美美耶  ·  测试|现在的你适合谈恋爱吗?
8 年前
科幻世界SFW  ·  游者——最后的钥匙人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