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南新闻网
云南新闻网是由中新社云南分社管理和维护的新闻公众号,凭借中国新闻社及中新社云南分社的新闻资源,以快捷丰富的内容、简洁明快的风格,在新媒体领域全面展示云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云南新闻网

【侨云南】昭通盐津:“三个聚焦”促就业 推动各民族互嵌融合发展

云南新闻网  · 公众号  · 云南  · 2025-04-07 17:4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的作用十分明显。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全面提升就业服务保障能力作为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拓宽劳务输出、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形成“以就业促三交,以三交促团结”的良性循环局面,推动各民族在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全方位深度互嵌、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4.1.1.jpg


聚焦“好就业”,着力抓“劳动力+培训”,提升“家门口”就业技能水平。坚持把技能培训作为发展产业后劲支撑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抓手,紧盯“家门口”就业技能提升,扎实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企业职工培训,推进技能人才规模、结构梯次发展。目前,全县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16万人次,具有一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达到5万人,其中以劳务品牌培育为引领,培训“盐津大厨”劳务品牌技能人才960人。成功举办第一届、第二届“盐津大厨”烹饪技能大赛。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盐津大厨”“代盐人”直播带货)劳务品牌、县内企业用工需求等五个方面开展技能培训,持续不断加大乡土特色人才培育,技能加持促增收,促进劳动力“好就业”。

聚焦“稳就业”,着力抓“劳动力+专业合作社”,促进“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着力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强化就业服务保障、政策扶持等措施,通过整合劳务专业合作社、劳务经纪人、易迁安置点闲置资产等资源,支持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为代工企业,构建“专业合作社+劳务经纪人+劳动力+代工”的就地就近就业模式,引进电子组装、塑料花卉生产、数据线组装、服装生产、珍珠加工等多个代加工项目落地盐津水田易迁安置点。目前,5家企业已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300余人,月工资2000元到5000元,帮助群众实现顾家就业两不误。同时,立足竹产业优势资源、产业园区闲置资产等,招商引进百年传奇、纤多多、昭笋、云竹等4家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入驻中和工业园区,通过“专业合作社+企业+劳务经纪人+劳动力”模式,服务保障产业、企业用工,组织劳动力就近就业,推动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目前,已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600人,相比2024年底增加了90人,月均工资4000元以上。

4.1.2.jpg

聚焦“就好业”,着力抓“劳动力+创业”,扶持“家门口”创业带动就业。坚持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培育发展新引擎的有力抓手,围绕重点创业群体,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盐津大厨”贷、创业贷、新市民贷、“兴盐人才”金融支持计划等金融扶持创业政策,扶持壮大一批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十四五”以来,共发放各类创业贷款3.5亿元,支持15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4000余人。同时,立足县域特色,以培育打造劳务品牌为引领,大力扶持“盐津大厨”劳务品牌创业。截至目前,已扶持推广发展“盐津大厨”品牌餐饮店达到66家,直接带动就业331人,间接带动关联的乌鸡、肉牛、竹笋等“3+N”富民产业就业1000余人。

下一步,盐津县将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劳动力人口实际,通过全面提升就业服务保障能力,用好用足东西部协作机制等方式,持续拓宽各民族创业就业渠道,拓展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推进各民族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实现全方位互嵌交融。


(来源:盐津县委统战部、云南统一战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