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一年一度的集中募捐“江苏慈善周”即将到来,为带动更多人加入慈善事业,8月1日,2024年“江苏慈善周”爱心捐赠专场动员部署会议在宁举行。据悉,“指尖公益”焕发勃勃生机,日益成为大众慈善募捐的重要方式。2023年,江苏慈善网络筹款超6亿元,参与人次达900多万,实现新突破,展现“互联网+慈善”的优势和潜力。
江苏省慈善总会从2019年首次参与网络募捐以来,不断擦亮“爱心济困·善行江苏”品牌,集中募捐效果得到有效提升。面对2021年河南水灾、2023年京津冀洪涝灾害、甘肃青海地震等突发情况,我省各地慈善组织第一时间开展专项网络募捐,快速驰援受灾地区,为灾后重建提供有力资金保障,网络平台募捐的作用也愈发彰显。最近10年,全国互联网募捐平台的筹款总额从4.36亿元增长到近100亿元的规模,近年来每年都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
去年,全省各级慈善会共实施慈善救助项目3054个,募集慈善款物达35.72亿元,支出救助款物30.37亿元,惠及困难群众748.72万人次;省级机关共有548家部门单位参与“慈善一日捐”捐赠活动,14.9万干部职工踊跃捐款,募集善款1825.63万元,同比增加64.5万元,募集善款数量和参与募捐人次双提升。
那么,公众应该如何参与到“江苏慈善周”的慈善活动和募捐中来?其间,我省将继续推出各类活动,邀请社会各界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以去年为例,“中华慈善日”“江苏慈善周”期间,全省各地累计开展慈善表彰、“99公益日”互联网募捐、慈善供需对接等350余项活动。
这些慈善活动形式新颖,融入日常生活,让参与慈善变得轻松方便。例如,无锡市民政局选出首批“无锡慈善打卡点”:华氏义庄、梅园、清名桥历史街区等与慈善有关的城市景点。以华氏义庄为例,乾隆十年(1745年),华进思、华公弼父子捐田1300亩地,建起华氏义庄,让族内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这些打卡点连成无锡首条“city walk慈善打卡路线”,沿着这条有爱的路线,市民和游客可以了解无锡慈善发展脉络和文化特质。“没想到慈善活动办得这么有趣!”“逛夜市顺便就做了慈善”“真方便!出了地铁站就是慈善活动”……去年“江苏慈善周”里,很多人的朋友圈被慈善公益活动刷屏。
此外,江苏慈善专场结合“99公益日”活动,线上线下捐赠一起发力,集中募捐的整体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去年,省慈善总会联合各地慈善会主动作为,发动326个慈善公益组织,上线695个慈善项目,共募集善款6.52亿元,参与人次931万,同比分别增长13.78%、55.89%,其中,江苏慈善专场和“99公益日”募集善款4.91亿元,参与人次688万。
江苏省慈善总会会长李小敏说,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技术,募捐方式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慈善打破传统的地域、时间和空间限制。当下,互联网对慈善事业的参与正在从线上募捐支付功能,逐步向项目设置、平台建设、流程管理等全过程转变,公众行善方式、慈善行业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将来,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会与慈善公益事业深度融合,为慈善信息传播、慈善供需对接、慈善事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
营造人人慈善社会氛围的同时,江苏也在不断提高慈善组织透明度、增强慈善事业公信力。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谢晓军认为,各级民政部门作为主管部门,既要依法充分发挥统筹牵头作用,又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慈善活动的全过程监督,确保慈善资金募集使用的合法合规、公开透明。各级慈善组织要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行为操作,跟踪项目实施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提高社会公信力。
近年来,我省切实加强慈善事业政策创制、能力建设、资源整合、环境优化,在历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评选中,江苏获评“慈善七星城市”“百强慈善城市”的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全省慈善事业在法治轨道上蓬勃发展,在促进共同富裕、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弘扬优良道德风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