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合提升优势。
把巩固脱贫成果与发展旅居产业相结合,创造“结合+提升=品牌”旅游开发模式,将高山村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休闲、餐饮、体验为一体的旅居度假村,走上“旅居发展、生活富裕”之路。根据易迁群众和搬迁群众集中,群众感恩奋进愿望强烈优势,结合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方向,创建实施完成道路、管网、供水、美化亮化、景观提升、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等基础设施工程,引导群众开设特色小吃店、民俗及酒店、小卖部、游客运输等旅居配套业态,以奖代补撬动民间资本投入,带动高山村建成乡间住宿(含酒店)217户、特色小吃餐饮88户,吸纳村民就业1000余人,大古里欢乐城和赤水源森林湖体育运动公园等景区景点就业人员1000余人,月均收入3000元以上。在景区主要入口处设置摊位350余个,免费提供给无法外出务工家庭开设小卖部、小吃摊点等,按照每个摊位每天保守获取100元收益测算,所有摊位每年可实现群众增收近1000万元。
(二)借力抱团发展。
结合旅居发展及精品示范村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天津亿联控股集团、镇雄大古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美豪丽致投资建设赤水源森林湖高品质洲际酒店、雄府和谐高品质酒店、温泉旅游度假区、码头游船等重大集群项目。项目建设过程中,为高山村群众提供临时就业岗位2000余个。项目建成后效益明显,单是大古里欢乐城景区2024年1—9月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其中川渝避暑旅居游客20万人。引导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闲置资产入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羊肚菌、特色蔬菜种植、水果采摘园、农事体验园等基地,年均户增收10000元以上。
(三)文化赋能热度。
在高山村先后举办“赤水源头欢乐跑”“迎国庆.赤水源颂歌”“乡村篮球”“采摘节”“丰收节”“火把节”“春节游园”等节事活动,累计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5000万元,活动期间为高山村群众创造临时就业岗位500余个。依托高山村传统文化优势,以市场化为导向引导非遗传承人开发石雕、根雕、泥塑等非遗旅游产品,政府免费提供集中展示区拓展非遗产品销售渠道,2024年1—9月,高山村非遗类产品销售额达1000万元,解决100余人就业,月均增收4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