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妇他们的儿子身患绝症,濒临死亡。丈夫为了让妻子的母爱有所寄托,领养了一个小孩,名叫David。
David 能够一步不差地把泡咖啡的步骤记下来;迅速地学习餐桌礼仪……但是,妻子每次看到他却几近崩溃。
这,到底是为什么?
原来,David 是一个仿真
机器人。
他超强的思考和学习能力,让妻子觉得害怕和恐慌……
这是电影《AI》的开头,
如果机器人能和人类一样思考,你会接受他成为你的家人吗?
这个问题是个哲学问题,
看似和学习没有关系,却可以转化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本方法
。
李彦老师,是
国际奥林匹克哲学竞赛(IPO)中国队的领队教练
,也是
“中国哲学大会”指导老师。
他说,这种问题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探讨方式,比如,人机大战李世石完败阿法狗,还有最近的埃塞俄比亚飞机失事……
人工智能 VS 人类智慧,
这种探讨
可以让学生看到其他人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支持,又为什么反对,皆有理有据。
掌握这种哲学的思考、辩论的方式意味着
学生面对具体的学科问题时,背后能有一套类似的思考方式去剖析问题。
这类问题是李彦老师和学生在他的哲学课上,却最常见的探讨方式。在他的哲学课上,学生们会畅所欲言,像日常聊天儿一样一起探讨哲学。
(李彦老师的哲学课堂)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们会重新思考自己先前所面对过的问题,用新的视野再去打开它,再去想一想。
这是帮助青少年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的有效方式,即不断质疑,学会反思。
为了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
构建全新的认知体系
外滩教育携手
国际奥林匹克哲学竞赛
中国队领队教练
李彦老师
开设了
一门
青少年哲学思维课
从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入手
结合
好玩的
电影、纪录片、文学作品 等
手把手带孩子深入哲学世界
帮孩子构造一个基本的认知框架
4.13-6.15
每周六晚 7:30
10堂课 每堂课60分钟
让孩子拥有超强哲学思维
哲学,Philosophy,源自希腊语,本义是“爱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哲学能让人
保持独立思考,不盲从,不偏信。
哲学的根本内核是一种反思精神,不轻易去接受一些观点。
《雅典学院
》
拉斐尔绘
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哲学问题
正因如此,哲学思维其实是一种后设的思维模式,即往后假设思考的能力。比如,今天你做了个梦。那么,你如何确定自己做了个梦呢?梦境和现实有什么不同?
此外,哲学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让孩子
对周围一切不确定性进行追问和审视,自主地化解心中的困惑。深入思考日常生活,养成优秀的思维习惯,更加从容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生活无处不哲学
。提到哲学,总给人难以入手的刻板印象。
但实际上,
只要你用心观察,愿意花时间,你就会发现它
还带着趣味性
。
这门课
从生活现象出发,进行
思想实验。
用最通俗易懂的聊天式交流娓娓道来,教会孩子哲学思维。
哲学其实也可以很好玩。
上完这门课你将获得满满的
轻松氛围、
拓宽视角
多元认知、
质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