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方寸邮缘
集邮知识,每日推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PPSO  ·  OpenAI 和 Grok 都在卷的 ... ·  11 小时前  
APPSO  ·  杨植麟和梁文锋,论文撞车了 ·  2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21] ·  3 天前  
APPSO  ·  刚甩掉 OpenAI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方寸邮缘

一部戏曲电影全球1.4亿人观看?而这套也是编年中精品邮票!

方寸邮缘  · 公众号  ·  · 2019-10-01 01:48

正文


最近兴起一款专门为黄梅戏打造的APP,内容十分精美且充满浓郁的中国风,引起不少人的关注,通过这款APP把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又重新拉回大众的视野。


草台小戏命运转折

曾几何时,黄梅戏风靡全国,几乎每个人嘴里都能哼上几句《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的流行,最早要追溯到1952年,黄梅戏《打猪草》等六台小戏赴上海演出。《打猪草》是黄梅戏早期常演的小戏,讲述陶金花、金小毛两个农村小孩在劳动中产生误会、争吵,最后和好成为好朋友的过程。全剧轻松幽默,充满田园风光,在上海的演出取得了空前成功。


当时上海文艺界的知名专家贺绿汀等纷纷在上海的《大公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对该剧的剧本、音乐、表演风格、艺术基调、演员实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一时间大上海的广播里、街巷间,到处都传唱着《打猪草》的经典唱段。正是这次演出使黄梅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草台小戏扬名全国,黄梅戏剧种命运的重大转折便由此开始。

仙女下凡走向世界

《天仙配》是最脍炙人口的黄梅戏剧目之一,故事讲述董永和七仙女动人的爱情故事。1954年9月,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携《天仙配》剧目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华东戏曲会演。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等人的精湛演绎和黄梅戏独有的优美声腔,使其获得极高赞誉。黄梅戏首次成为会演中,收获奖项最多、等级最高的地方戏剧种。


195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并于1956年在国内外正式发行放映。据中国电影发行公司票房统计:截止1959年底,国内外观众达1.4亿人次,已达中国戏曲电影观众人次之最。自此,黄梅戏正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舞台表演巅峰之作

《女驸马》是黄梅戏艺术的巅峰之作,故事讲述冯素珍为救被人陷害的李兆廷一家而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状元及第的故事。《女驸马》成熟的舞台表现使黄梅戏上了一个新台阶。此剧的创作过程颇为传奇。1948年,身为刘邓大军一名普通战士的音乐家王兆乾,随部队转战于大别山区。在安徽潜山五庙镇,徽调老艺人左四和送给他一本残破的青阳腔手抄本《双救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