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由腾讯网新闻中心出品的纪实图片故事栏目。用影像冲击心灵,感受事实的力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可爱多手工艺术  ·  旧牛仔裤零碎布头旧衣服都剪成了拼图,这么多妙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远渡非洲淘金的中国人:金山银山,还会落叶归根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 2018-09-06 12:01

正文


非洲仅是“缺水、疾病、饥荒、难民”?


近日,为什么投资非洲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在人们的印象中,那里一直动荡不安,是暴乱的温床。但当西方人把它当成秩序崩溃的样本丢弃时,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说法: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是发动机,不是制度。


晚近一段时间,情况正在悄然改变。这组摄影作品记录了那些在非洲淘金的中国商人。他们拥有灵活的头脑,更懂得适应当地独特的法则。而他们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改变。在这片谜一样的土地上,他们是一批冒险家,真正的实用主义者。


图文 | 冯海泳

编辑 | 王崴

出品 | 谷雨 × 活着工作室



周学恭站在美国矿产公司遗弃的铬铁渣土的高点,观察着铬铁渣土重新提纯的情况。三年前,周学恭来到津巴布韦建厂,除了常规的铬铁冶炼外,他还找到了这个400万吨的废弃渣土堆,这样提炼出来的铬铁几乎是零成本。铬铁矿厂每天24小时进行生产,一位官员在视察时感慨:“假如国内的矿老板看到这种景象必定会羡慕不已。”


邢洺畅的金矿石加工厂里,一班黑人在金矿过滤池中接收提纯后的黄金,炼成金条卖给银行。大多数的中国老板之所以来到津巴布韦开厂,其中一个吸引力便是廉价的劳动力,他们一般只会请少部分中国人作为技术工或者高管,其余全都招聘当地人。有数据显示,津巴布韦的失业率高达80%以上,可以说劳动力非常宽裕。


由于津巴布韦的本土化政策规定,所有公司必须是本国人掌控,中国人做生意必须要跟当地人合作,而且当地人要占有51%的股份。实际上当地人并没有实际的控制权,很多老板通过回购把股份重新赎回。邢洺畅的经理和“大股东”Kasuso一同视察着金矿石加工厂的情况。


外交官出身的段劭华在当地开了一家矿产勘探公司,由于国际经济趋势影响,加上大宗商品的价格一直下跌,他公司的业务也因此缩减而转入观望,等待下一个机会。


纺织厂老板王建红跟她的代工厂负责人沟通着生产情况。1999年,王建红来非洲做起服装生意。她成为津巴布韦服装行业做得最大的华人。如今她将自己的生产工厂关掉,把所有的生产订单让当地进行加工,结果赚的钱更多了,也增加了当地的就业人数。她希望五年后,这个工厂在她的帮助下成为整个国家最大的制衣厂。


王建红在她占地5000平方米的家中,和她的两条宠物狗玩耍。虽然津巴布韦公共设施落后,“但是我觉得这里更像天堂”。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当天,一个银行举办的鸡尾酒活动吸引了当地中国投资者来参加。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是福音。


津巴布韦当地中国人自发组成商会,建立目的是通过“抱团”保障商会成员的利益,获得安全感。每年商会代表都会举办几次晚宴加强联系。


2015年12月1日,中国领导人到访津巴布韦那天,宋黎跟当地住建部部长一起参加了迎接活动。宋黎被称为当地“最忙”的中国人,她的工厂为非洲南部的多个部队制造军鞋,她需要长期跟官方打好交道。


宋黎又购买了三条生产线,她的鞋厂规模一再扩大。她说,在目前实体经济状况如此低落的时候敢于扩大是很难得的。


宋黎的经理阿贞是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孤身一人在津巴布韦工作生活了十几年。当初来津时,很多人劝阻过她。多年奋斗之后,她从一句英文不会讲,变成了管理三百多人的工厂经理。她说,假如现在回国,已经不习惯国内的生活了。


胡建萍是当地餐馆香格里拉的老板,她在津巴布韦买下一处大农场,另有多处房产物业。她说在国内这是想都不敢想的。


姜晖十多年前来到津巴布韦,起初来的时候做生意,后来发现不合适,她转行做了当地贵族学校的老师,教中文。当地人越来越重视中文,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要学好中文,以后跟中国人合作做生意。


演出前,赵科召集他的艺人们开会。赵科举办了一场“梦想秀”,选出一批家境贫困却充满表演天分的黑人。他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才华获得收入。中国领导人访问津巴布韦时多次提到了这个“梦想秀”团体,赵科为此很兴奋。


杨兴华代表的是第二代来津创业者,靠着白手起家,如今成为当地最大饮用水工厂的老板。下班后,杨兴华给自己的员工灌输企业文化。他说,“黑人懂规矩。在这里一定要懂法。不是让你钻空子的地方。”


很多中国人初来津巴布韦时都会选择开小商店赚到第一桶金。开小商店因为每天收入现金,存在安全隐患,很多老板都会配一把枪来防身。


在津巴布韦工作生活的中国人数量已经过万,在当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随着各种生产活动的开展,中国人开始注意到他们的公众形象和社会责任。邢洺畅为了改善周围的教育环境,兴建了九间教室,提供给当地小孩上课。


一位温州老板开的雪糕厂当天正式开机,王建红和多位教友在厂里举行祷告仪式。由于在津巴布韦娱乐活动甚少,宗教活动成为中国投资者们消遣和社交的一个重要方式。


罗跃盛1998年初抵津巴布韦,靠开餐馆起家,后来开起赌场,是当地唯一合法的赌场。除此之外,他还经营有商店、饭店等各种生意。


2000年,罗跃盛意识到团体保护的重要性,努力向国内东北老乡介绍津巴布韦,越来越多东北人来到非洲淘金。目前在津巴布韦,东北人是当地中国人最大的组成部分,总数已达两三千人。中国领导人到访津巴布韦当天,罗跃盛带着自己的东北老乡集合起来在公路上夹道欢迎。


罗跃盛的保镖每天接送他回家。十五年前他曾遭遇抢劫,当时他被小偷用枪指着脑袋,小偷正准备开枪时幸好警察到来。如今的罗跃盛坐在防弹车里,再也没有遇到过当时那种离死亡很近的恐慌。“尽管现在每天有司机接送,一按喇叭就有人给我开门,工人为我煮饭,给我洗衣服,但是我却没有感受到什么荣耀,最后我还是会选择落叶归根。”罗跃盛说。



非洲淘金者


倘若以财富作为成功的标准,在非洲淘金的中国商人总能分享一些经验。在他人看来,他们像是一群拓荒者,在这片谜一样的陆地上实现着财富的快速增长。中国人正在“虎视眈眈”着这片土地,非洲成为更多实业投资者或者投机者的“最后天堂”。


亚的斯亚贝巴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每天接纳着大量的中国人,以此作为中转站飞往非洲各地。他们都是到当地投资或者工作的人,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如同置身于中国的春运现场。每当航班英文提示音响起,大家都会警觉起来,向同行者确认一下航班的飞行情况,因为很多人并不擅长英语,担心错过了航班。


ET873号航班的登机提醒响起,不知道从何处涌来了更多的中国人,这趟飞往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航班中,中国乘客占了70%以上。



纺织女王


“哟!又停电了。”王建红用标志性的大笑,尝试打破面前的尴尬。她放下抱在手中的Amazing和Grace两条宠物狗,按下了发电机的开关。片刻间,客厅又重新亮了起来。“在津巴布韦生活,你要学会乐观。”王建红说。


哈拉雷的公共设施,有人用“比十年前更差”来形容。来到津巴布韦已经有十六年的王建红见证了这一切。


“但是我觉得这里更像天堂。”王建红话锋一转,此时她正待在占地5000平方米的家里,观看CCTV上播放的关于中国北部雾霾和老家杭州高房价的新闻。


“中国人对非洲的印象就是缺水、疾病、饥荒、难民……”这种“谈非色变”的思维模式,就在她1999年踏入非洲的那一天起改变了。津巴布韦人民较好的工业基础和人民教育程度,让她觉得在这里投资大有可为。如今这个纺织业的老板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布料提供商。2015年她关掉了两个制衣厂,把所有的生产订单让当地进行加工,结果赚的钱更多了。


目前在津巴布韦的服装制造业,大多数工厂仍然沿用着几十年前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落后生产线。王建红的想法是让当地黑人开的工厂去接单,给他们提供原料和技术,毕竟国家对本土经济还是有保护的,这样她就可以对大量订单进行原料供给,省去了管理工人的成本。“需要留一口饭给他们吃,他们可以做的东西如果都被挤掉,对于他们生存也不是很好。”


她觉得未来会有大量的纺织业老板来非洲投资,但是对于这种未来的不确定竞争的到来,她一点也不担心。



荣华饭店


荣华饭店不仅仅是饭店,也是当地唯一合法的赌场。


2015年12月6日晚上九点,在乏于夜生活的哈拉雷,城市归于安静。然而在荣华饭店,这座首都最大的娱乐不夜城刚刚拉开繁华的序幕。


饭店老板罗跃盛并没有因热闹的气氛而兴奋。他回到封闭的办公室里,视察了一下各处监控,便下楼坐上他的黑人经理兼保镖驾驶的防弹车向家里驶去,车牌号码“8888”格外显眼。路上,他把车里播放的嘻哈音乐音量调到最大,并按下车窗跟对面的跑车司机打了个招呼,之后保镖配合默契地加速前进。


“这里很安全!”


“我住的是整个哈拉雷最安全的小区,我家里的门从来不锁。”


“有一次我喝多了,回来的时候忘了关车窗,醒来时才想起车上的大量现金忘了拿出来,马上跑到车上发现一分不少。”


“当然除了那一次……”


那天事发的三天前,罗跃盛好友的媳妇和孩子被劫杀了。那年是1999年,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持续升级,官方和黑市仍然对津元汇率进行着激烈的博弈。这是罗跃盛刚刚来到哈拉雷的第二年,也是他离死亡最接近的一次。


“当大家还在害怕的时候,我在家里也挺害怕,防备当中,突然有人把我盯上了。”四个劫匪冲进来把他顶到厕所,绑住手脚蒙住双眼,把他的钱财全部拉走。罗跃盛透过蒙眼的白衣服依稀看到,另外两个劫匪正准备对他开枪灭口,突然外面传来警戒的喇叭声,劫匪连忙逃走,他捡回一条命。原来是隔壁的厂房工人看到不对劲儿报了警。


“当时我被枪瞄准时已经迷糊了。”此刻他感受了到从魂飞天外到血液慢慢回来的整个过程。


“不过我觉得,在这个国家,中国人每年被抢一次两次的概率很平常。津巴布韦98%不杀人。”他依旧保持着镇定。


1998年,罗跃盛发现了商机,拿着10万元人民币来到津巴布韦,“一年内就变成二十万,三十万,四十万……我在中国应该挣不了钱,在津巴布韦就能。”2000年,他意识到团体保护的重要性,努力地向国内的老乡介绍津巴布韦,越来越多东北人来到非洲淘金。


目前在津巴布韦,东北人是当地中国人 最大的 组成部分,总数已达两三千人。因为跟当地官员维护着关系,很多人有困难都会找罗跃盛帮忙。2015年4月29日,他当选津巴布韦中国当地分会的北方同乡会会长。


“在津巴布韦做赌场是很困难的,目前也只有我唯一一家。” 罗跃盛 除拥有赌场外,还有12家商店,而3家饭店因为经营力量有限,只剩下这家最初开的荣华饭店。由于赌场的扩张,荣华饭店也将缩减面积、增加vip间、加建宾馆,圣诞过后,荣华饭店将会改建成真正意义上的赌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