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人错过车站,
2
个人争执不休,
3
秒钟激烈互殴,
14
人沉尸江底……这一起悲剧令人唏嘘不已。
万州区政府昨日通报重庆大巴车坠江事件原因,并公布了一段
14
秒的车内视频,展示了坠江前最后一刻的情景:在超过
5
分钟的近距离激烈争执之后,女乘客持手机攻击司机,司机侧身挥拳还击,往复对攻两个回合,司机忽然向左急打一整圈方向盘,目视前方直挺挺驶入了江中……
虽然警方已经排除了司机有精神问题,但是如此诡异的操作,仍然给公众留下了解不开的悬疑。很多网友第一时间想到了多年前的一部电影短片《车四十四》,讲的是劫匪洗劫了
44
路公交车上的乘客之后,又强暴了女司机,只有一个年轻人挺身而出,却被打得鼻青脸肿……被凌辱的女司机回到车上,把见义勇为的年轻人赶下车,然后启动车辆,带着劫匪和一车的看客坠入百丈高崖,无人生还……此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
想不到二十年之后,又有一辆
22
路公交车重蹈覆辙。
正如当时的一句影评:
“不为正义站起,终会为邪恶陪葬。”
如果按法律来,
22
路需要担负刑责的只有女乘客和司机。
44
路也一样,法律也只能管到劫匪和驾驶员。但是,全车的乘客都为自己的沉默付出了代价。
根据调查,错过车站的女乘客骂了一路,与司机近距离激烈争执长达
5
分钟以上,这
5
分钟已经是严重干扰行车安全的当口,司机每一次分神都是在与魔鬼跳舞,只要有一名乘客站起来果断制止,最终的悲剧就可能逆转。
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大河,所以这种事故并非高概率事件。但是在悲剧之前的
5
分钟,是可以发生在任何城市的司空见惯的场景。有媒体整理出近年来全国各地乘客殴打司机、抢夺方向盘的案例,可谓屡见不鲜。
至于事后的处置,也有规律可循。如果因骚扰司机导致了交通事故,则涉事乘客大概率被拘留乃至判刑。而如果所幸没有发生事故,则大概率以调解结案。
调解常常就是和稀泥,对于无辜的一方,肯定不会满意打了白打、挨了白挨。但是在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前提下,也很难较真维权。
对于公交车司机来说,对这种事情经验最多,感触也最深,他们洞晓干扰行车安全的隐患,也洞晓公交公司的明文规定,遇到这种事情,唯一的合规做法就是立即停车报警,绝不能对骂对殴、一边恋战一边开车。
职业规范很明确,但是与人性并不能完全吻合,不是所有司机都能做到骂不还口,也不是都能执行一遇到冲突马上停车。而即便他们严格按规定行事,因为没造成事故后果,滋事的乘客更容易被草草调解之后轻松放过,还不如当场回骂两句解恨。
这样的现实就可能逆淘汰出一个合法泄愤的潜规则:
“你动我是不,我失控撞树,让你丫坐牢!赔钱!”……在这种情形下,司机可以全身而退,而滋事乘客将大概率锒铛入狱。
当法律成了看客,乘客就陷入危险之中。而当乘客做了看客,司机就不得不孤身奋战,而滋事者就更加肆无忌惮。方向盘承载的是全车乘客的安全,但是却只有司机一个人为它忍辱负重。大部分严守规则的普通司机,其实是憋屈的,他们可能每天都要承受很多次埋怨和辱骂,却只敢自言自语嘟囔两句。而积郁已久的老实人一旦爆发,却可能更加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