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周时间内,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大长视频平台(下称“优爱腾”)、近70家影视公司和500名影视工作者,先后两次联合发声,矛头直指短视频平台,严正追责后者用盗版资源制作的影视切条、二次创作内容。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等监管部门也先后表态,将严打“XX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短视频追剧”等侵权行为。
这是“优爱腾”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起的反攻,为了保卫营收、圈住内容流量,以及争夺正在从长视频迁移到短视频的大量用户。
清明假期过后,腾讯视频在一片争议中调涨了近十年未变的会员费,单月会员价格从20元直接涨到30元,跳涨50%。腾讯不怕大面积失去用户吗?仅仅半年前,爱奇艺月费上调不到6元,一个季度就折损了310万用户。
腾讯显然是“豁出去”了。无论是涨价还是维权,“优爱腾”每一步都不理亏,但每一步都阻力重重:涨价被吐槽“性价比不高”,打击侵权又因短视频平台利用“避风港原则”脱责而异常艰难。看似凌厉的涨价动作,背后是长视频平台面临的用户增长见顶、难填亏损的窘境。
国际流媒体平台奈飞(Netflix)从疫情“宅经济”中获益匪浅,仅2020年四季度付费用户就同比增长超两成,总数超过2亿人。中国的视频平台并没有明显受益于宅经济,一方面和中国防疫有力、国内很快恢复开放有关,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长期形成的市场环境。中国影视行业缺乏成熟的工业化内容生产体系,长视频平台在IP开发、自制内容等平台创新能力上仍属初级探索阶段,难以形成正向的盈利模式。更重要的是,中国互联网的免费甚至价格战文化,极大地抑制了好内容的繁荣,用户付费习惯极难养成,盗版现象则屡禁不止。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视频行业对用户使用时长的争夺是一场“零和游戏”,“优爱腾”和抖音、快手天生对立。2019年,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时长超越长视频,用户体量也随之迅速扩张,长视频平台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用真金白银拉来的用户,刷短视频刷到上瘾。
瑞银证券中国传媒及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刘智景告诉财新,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长视频内容太重。电视剧或电影少则40分钟、长则两个多小时的时长对用户来说压力感较大,而短视频可以持续推送内容,用户体验更平滑,更抓眼球。
实际上,长短视频平台除了内容供给形态、商业模式不同,其包括版权在内的诸多监管标准也差距悬殊。长视频发展多年,已形成从立项开始的全流程外部监管;而短视频平台则几乎仅仅依靠平台的自律监管,对“擦边球”内容仍是事后监管,违规成本低。
观众正对长内容失去耐心,介于“长”和“短”之间的内容正在交战双方的罅隙中生长出来。2020年5月,爱奇艺出品的《隐秘的角落》破圈,这部只有12集的短剧因制作精良、剧情紧凑,被网友评价“堪比美剧”。爱奇艺和优酷双双推出“剧场”,提供十几集容量、单集长度40分钟左右的悬疑短剧。几乎所有的长视频平台,也开始积极提供短视频内容。
而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也在变“长”,快手和抖音上出现了创作者自拍自导自演的“微短剧”,一条不到10分钟的短视频已经足以撑起完整的剧情。
视频平台的内容长短之争刚刚开始
.
.....
如何治理短视频侵权?会员、广告如何平衡?网剧市场能否摆脱内卷?
未来格局如何变迁?欲知详
情,请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订阅财新通,付费畅读财新周刊深度报道
《
“优爱腾”反攻短视频
》。
本文摘引自新闻付费网站“财新网”
全文共计8107字,阅读需要17分钟
关心科技行业动态和趋势的读者
可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