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A170301
据媒体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月23日宣布,
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已达到总人口的4%,而女性、青年人及老年人都是容易因此致残的群体。
世卫组织精神健康与物质滥用部门负责人丹•齐泽姆博士(Dr. Dan Chisholm)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当前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头号致残元凶。
对于抑郁症,现在大多数人并不陌生,许多社会新闻事件背后,都可以寻觅到“抑郁症”的踪迹,特别是那些知名的艺人、学人的自杀事件后面,都可以探寻到死者生前所遭受的抑郁症折磨。
人们尽管已经熟知抑郁症的概念,身边也不难发现有亲友疑似罹患抑郁症,但是与人们习惯的看法不同,
抑郁症并不是一种精神疾病,而是一类由可能截然不同因素导致的相类似的心境障碍
,就像生理上的发烧一样。具体某一个人的抑郁症,既可能源于个人人格的某些特质使然;也可能由于特异性的生活事件刺激;还可能因为长期的环境压力促使;或者仅仅内分泌导致的生理反应,如女性的更年期抑郁症;甚至仅仅因为日照时间的减少,像冬季的抑郁症发病率就明显高于夏季。
无论是什么样原因所致,抑郁症的症状都极为相似,
持续的情绪低落;无意义感;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自我贬低;生不如死
等等。从精神医学的临床角度,抑郁症有着多种不同的亚型,从只是持续的情绪低落的
恶劣心境(持续性抑郁障碍)
,到生不如死以致随时都可能自杀自残的
重性抑郁障碍
,以及动辄就脾气爆发甚至整天都处于易激惹状态的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等等。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
人们之所以会出现抑郁性反应,应该是对情境变化的一种适应策略。
除了由于生理因素主导而诱发的抑郁症,
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可以看作持续或长期压力的结果。
由于每个人的耐受性、感受性不同,对于情境以及情境的变化不同的人可能会体验到不同的感受以及做出不同的倾向性反应,抑郁性反应是其中的一种。
面对持续或长期的身心压力,人们自然的应激反应是生理的唤醒,以增加自己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但长期的应激反应很容易透支甚至耗竭个体的身体资源,因此
抑郁性反应是对应激反应的一种抑制
。当应对压力的抑郁性反应过度或者持续太久,就可能反映为抑郁症的症状。
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抑郁症成为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的头号致残元凶。现在是全球化、现代化与互联网的时代,而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使
人们很容易面临丧失意义感的危机
;现代化带来的社会结构的高度复杂和个体的专业分工,事实上
削弱了个体脱离社会的生存能力
;以及互联网带来的资讯冗余和认知过载,
耗竭了现代人有限的注意和大脑认知资源
。如此种种因素的交织,都使现时代的人类面临比传统任何时代都更大的压力。
相对而言,青年人因为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尚在继续进行中,还需要更多的阅历和历练才能对高度复杂和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充分适应,因此,青年人所面临的
适应压力
使他们很容易成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女性之所以更容易罹患抑郁症,很大程度上与女性的孕、娩、育在现时代有着远比传统社会更大的压力有关。传统社会力,大多数女性只需要操心衣食,把孩子抚育成人就OK了,而现时代的女性必须考虑到孩子的教育、发展;以及孕、娩、育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的挑战。
这些因素与身体因为怀孕分娩,以及更年期而导致的生理因素交织到一起
,使女性罹患抑郁症的概率超过男性一半不止。
老年人群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也数倍于传统社会。传统社会是以家庭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大家庭是一种常态,因此老年人在家庭中并没有感受到无意义感。现代社会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小家庭成为常态,
大多数老年人都是空巢或独居
,与子女并不住在一起。再加上
老年人对社会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无不加重老年人所感受到的压力。
既此,也可以这么认为,
提高个体的积极适应能力以及在社会多元化和高速变化中主动选择和坚定自己的“一瓢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避免蹈入抑郁症的“免疫力”。
(本文编辑版首发于《新京报》2月27日专栏版,刊发题目为《抑郁症何以成“头号致残元凶”》,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跳转访问刊出版。版权归属新京报,禁止转载。)
关联阅读
Q&A160414《
为什么说“黄花菜能预防抑郁”的官员是信口雌黄?
》
HQ&A160921《
剥开抑郁症的重重迷信
》
Q&A160301《
自杀事件仅仅归咎于抑郁症妥吗?
》
HQ&A160908《
贫穷不应该是甘肃康乐人伦惨案的主要原因
》
Q&A140813《
怎样帮助身边罹患抑郁症的亲友?
》
F039《
给“抑郁症”加点“迷信”
》
2017-03-01
-------------------------------
昨天文章点击这里:
《
列宁说爱国主义破旗又散发出臭味了
》
(近期文章消失?可以去目录中的“来读禁书”中找找。)
推荐:坐谈风月是本师另一个专谈两性话题的公众号,全新改版,致力于支持那些非典型的伴侣。坐谈风月最近发布文章为《
妳有好哥哥,他有好妹妹;妳没有好哥哥,他却有好妹妹
》,欢迎移步阅读。
推荐
坐谈风月
(ID:psyeyes2)。
本师专谈两性话题的公号,爱情心理学与性心理学为主。2月14日重装上阵,敬请移步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