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曾说过,“做学术和从政很难都做得很好”,他是指二者结合,而且是先做好学术再去从政的这种。为什么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因为笔者对国际政治非常感兴趣,一直崇拜的偶像就是亨利·基辛格。他不仅学术做得好(可能有人不太认同),而且作为外交官,也取得了巨大成功,至今在国际关系领域也还是一面旗帜。
基辛格的博士论文题为《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尔累与和平问题,1812-1822年》,该文集中研究了1815年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维持,实际上是对欧洲古典均势学说的评述,它奠定了基辛格作为现实主义学派中第一流学者的声誉。后来作为尼克松时期的国务卿,积极推动尼克松政府与中国改善关系,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从而构筑一个以均势为基础的稳定的世界和平结构。同时,他对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的缓和也起了重要作用(引自百度)。
这位学者的话,也让我思考基辛格为什么会两样做的都很好呢?
个人认为,基辛格研究的均势理论,不是单纯的从某一国利益出发,不是为了迎合谁而做的学术,而是结合前人的理论而形成的自己的哲学思考,这就是他学术成功之处。
但是在他的理论中,能重建世界,维持均势,构建和平的世界,恰恰只有大国或者说最强大的国家能做。这些正符合美国当时的需求,所以让他有了发展的空间。但这还不是他的全部,
一位北大知名教授在回忆与基辛格的交往中谈到,基辛格的外交谈判能力相当出众,讨论问题时,往往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让你无法反驳。有自己的学术思想,也有出众的谈判技巧,这可能就是他成功的关键吧!
在这里还想谈谈戈尔巴乔夫,很多人都知道他的新思维,现在很多俄罗斯人(还有某国人,你懂得)都在骂他是叛徒,因为他不在自己道上坚持走,非要搞什么新思维,最后把苏联搞解体了。这里不想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自认为没那个能力说服别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的核心观念就是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当时美苏高强度对抗(历史背景自查吧),威胁使用核武器。苏联前几任的领导人,认为如果帝国主义发动战争,苏联拥有核武器,一定会让帝国主义国家灭亡。可是如果一颗核导弹过去了,打死的不只是资产阶级,更多的是无产阶级;而帝国主义的核弹也能打过来,死的都是无产阶级。很简单的道理,核战争没有胜利者。现在人想很简单,但在当时苏联领导人的逻辑下就是苏联胜。现实版的朝鲜也是这个样子,所以我感觉到朝鲜的可怕。关于朝鲜话题以后再论,还回到戈尔巴乔夫,我个人认为他的思想是现实的,也恰恰他从现实出发,才有结束冷战、和今天的整体和平的国际大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