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资文
编辑 | 袁畅
本文首发于
“见智研究”APP
,欢迎下载
“
见智研究
”
,即时见证历史。
基金经理和什么工作最像?
有个流传颇广的观点是医生。
两者都是“理论和实战缺一不可”的岗位,都需要“不断地积累”、“每天阅读、思考、决策、积累”,方能有所成就。
从此引申,FOF的基金经理更像一名中医。望闻问切之余,日常投资研究的广度、复杂和不确定性颇高,对基金经理的经验、专业格外有考验。
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基金经理陆靖昶,“从业时间”达十二年,十年投资经历,可能是业内做FOF投资时间最长的经理人之一。
他长期在“顶尖资管平台”的一线工作,不仅深度接触了大量的基金经理,也形成了独到的基金组合投资理念,并进而总结出FOF的三个代际投资理论。
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基金经理 陆靖昶
01
入行就位
今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们和陆靖昶面对面聊起了基金。
陆靖昶有较为扎实的数量经济学历背景,最早入行是金融工程岗位,研究方向也包括了基金。
2009年,他在新加坡攻读完金融学硕士之后,携
数量经济学、金融学双硕士
进入证券基金行业。第一站来到了浙商证券。
彼时,浙商证券还是总部位于杭州的券商。但西子湖畔的这个券商锐气十足,在业内率先推出FOF类资管产品,业绩屡获行业第一。
陆靖昶在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就包括了基金。自然而然的,他的工作重点逐渐变成对接当时浙商资管的团队。随着交流深入,陆靖昶的基金研究与投资想法逐步被投资采纳,直至深度参与资管产品的基金研究和配置工作。
从基金的研究做起,或许对陆靖昶是一个巧合。但这个巧合,成为了一段长期、靓丽的FOF投资生涯的开始。
02
得登大堂
2011年中,经过两年的券商磨练,陆靖昶加盟了下一个事业平台——平安资管的基金投资团队,
开始参与管理600亿规模的基金组合。
平安资管是平安集团的资产管理机构,属于保险系资管公司中的超一流机构,管理资产数万亿,投资体系完整,业绩水平领先。
当时的基金投资者主要是险资、财务公司和个人。对一个投资经理而言,进入平安资管意味着他的投研能力得到了肯定。
在这个大平台上,陆靖昶经历了完整的FOF 1.0和2.0时代,也开始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2006~2012年是中国初代基金经理的“巅峰”时代,“牛人”持续涌现、领足市场“风骚”。
当时的一线基金经理如
王亚伟、陈戈、刘青山、胡建平、余广
等,曾经或至今仍是各家团队灵魂人物。此外如陆文俊、王宏远、曹剑飞等当时也有非常大的市场影响力。
能人辈出的时代,铸就了国内FOF投资的“1.0”模式。
陆靖昶对“1.0”模式的总结是“共生”:
“共生的前提是,业内有一批能力突出的公募基金经理,有较强的自上而下思维,在大多数市场环境下,都能斩获较高的超额收益。”
“1.0时代的FOF管理人的主要职责,在于通过定量模型和长期跟踪访谈的定性分析,发掘出优秀的基金经理。另一方面,自身的投资方向也会在这些优秀的基金经理的策略思路中得到启发。”陆靖昶如此总结。
03
FOF 2.0 时代
2013年开始,市场风格剧变。
一方面,创业板演绎了前所未有的波澜壮阔大牛市,另一方面,以王亚伟为代表的明星基金经理隐退公募江湖。基金市场呈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风貌。
一个新时代来了!陆靖昶很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变化,他开始钻研“2.0”的基金投资格局。
很快,他得出结论,2.0时代的关键是“极致”与“分化”。
由于市场内不同风格的个股表现越来越极致而分化,
基金经理内部成长和价值的派系开始凸显,基金经理身上的赛道标签和风格特征越来越清晰。
“2.0”时期的基金经理群体也出现很大变化,全能型基金经理因为各种原因逐步淡出市场,风格鲜明、坚持某一极致风格的基金经理业绩开始领跑市场。
比如,当时有一位北京的基金经理,极致擅长成长股,他的业绩排名连续两到三年都是行业前列(见下图)。这震撼了当时的基金投资圈的思维模式。
当市场和风格发生变化时,基金投资人的策略必须相应变化。陆靖昶也给出了FOF“2.0”时代的“处方”:
“FOF管理人要强化对场上基金经理的分类,并逐步承担起大类资产和风格资产管理的职责,自上而下地进行战略和战术配置。”
随之,陆靖昶迅速加大了他对基金的覆盖广度和调研频度,把当时的基金经理如同中药材一样迅速分类,形成投资的基础池。
此外,他多年形成的跟踪风险溢价变化的模型,以及跨资产类别进行性价比分析的框架也逐渐完善。
当时的他,与平安的团队同事精诚合作,扎扎实实地对各家机构的骨干基金经理进行持续的调研和跟踪,开系统性深度研究基金的先河。
“有段时间,我们团队为几乎所有的成熟基金经理都建立了投资档案和分类,所以当投资机会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提出配置方案。”他说。
04
立体作战的 3.0 时代
2014年以后,A股进入又一轮牛市,此后又进入连续的震荡期。行业和赛道成为了基金最关注的焦点,FOF投资的3.0时代来了。
此时的陆靖昶,对基金的“穿透式”研究和投资已有多年经验。他开始思考新的投资之道。
他认为,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是
行业型主动基金经理的崛起。
“从成长价值的主流阵地中,行业型主动基金经理开始崛起,它们不仅创造了持续的alpha,也带动了规模的快速上升。”陆靖昶总结道。
随之而来,一些大型基金管理公司也开始主动培养细分赛道型基金经理,设立行业研究小组,对这批赛道型基金经理提供支持。这为新时代的FOF投资也备好了充足的原料。
陆靖昶认为,当市场关注点从风格细分到行业,对FOF管理人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
这个时期,FOF投资的强者可能重新回归经验丰富、整体资产管理能力优秀的投资团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