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70年时间中,绘画、摄影、雕塑、音乐等不同的艺术门类均涌现出令人记忆犹新、堪称经典的艺术作品,一幅幅视觉形象、一张张定格印记、一首首旋律节奏……这些经典的艺术作品正是70年时间中国艺术家交出的“答卷”。
在2019的今天,我们用同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致敬经典,重回当时的语境,利用今天的视角,为经典赋予新意,也为记忆涂上一层新彩。
当装置、影像、新媒体、多媒体日益成为更加广泛的艺术语言,云计算、大数据、无人机、AI、AR/VR开始越来越多的助力创作……未来的艺术还有什么理由不值得我们期待。基于此我们相信艺术出彩未来。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网易艺术为你带来了一场
以“
超链接
”命名
的展览,分为两个单元——回顾和展望。
↑扫描二维码,直达艺术展↑
“超链接”旨在让艺术链接艺术,链接已经存在与即将发生,也链接超越艺术的过去与未来。而对于艺术家而言,链接也意味着追溯自己的生命,感悟世界的精彩。
此次展览涵盖了
60、70、80、90不同年龄段的艺术家
,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
如水墨、油画、
版画
……
链接了几代人的艺术记忆与构想
。
蔡雅玲,《1987年的妈妈》
【
作品描述
】
这是1987年母亲在上海拍的一张照片,我把母亲的白头发和黑头发,用传统中国的水波纹样式绣在母亲年轻的照片表面,用白头发遮蔽着1987年和我现在岁数差不多的母亲。一转眼已经32年过去了, 祖国也迎来了70大庆的日子,祖国和我们的关系也如同母女,哺育并见证我们成长。我想用自己的所学向祖国致敬,真心祝愿我的祖国明天更美好,未来更辉煌。
杜汇,《北海公园》
【
作品描述
】
北海公园离我家很近,在我的孩童,少年及青春时代都烙刻着它的印记。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它和我们一样肩负着历史与传承的使命。在建国70周年之际,借以此画呼吁今日作为中坚力量的青年人,在我们不断展望未来的同时,也能够回望历史,怀揣初心,使我们向前的每一步可以更加脚踏实地,铿锵有力。
黄致阳,《北京生物》
【
作品描述
】
《北京生物》这幅作品是我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描述,作品将山川,人物和莫名生物并置。我把北京视为“一个巨大的生命能量场”,这里混合了“外来”与“既有”,“新来”与“旧到”,是一个巨大且持续加速的不断转动的空间,人们都在这个场域里混生,充沛多元且充满生命能量。
李晓林,年夜饭之【花九件】
【
作品描述
】
《清嘉录》中:“除夕夜,家家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话,名曰‘年夜饭’,俗称‘合家欢’。”席上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等以求吉利——以除夕夜的辞旧迎新,表达对祖国未来团结昌盛的期待和祝愿。
田帅,《生活记忆-6》
【
作品描述
】
艺术是静中事,不静无艺。一方面不求速成,不近功;一方面不欲人道好,不近名,像这样名心既澹,火气全无,自然可造就不同凡响。
谢天卓,《春日圈养》
【
作品描述
】
从农业生产到探索宇宙,这些叠加的活动在春日中美好又温暖。希望点滴的积累都能有效的推进历史,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许宝俊,《闲鹤图》
【
作品描述
】
“位化自信”不仅是态度,更是艺术家需要去践行的准则。此作中两只丹顶鹤来自明代画家边景昭的《竹鹤图》,我将其拆分,重新配景,将传统绘画的造型之美与当下简约式审美相结合。从这种尝试来看,我们的传统并不落后,相反,如果借鉴恰当可以绽放更美丽的画面。
许峰,《深邃》
【
作品描述
】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只温暖的兔子,70年,不变的是初心,展望的是未来,让兔子连接你我,用最柔软的心,执着地去爱,兔子正在前进的路上,一路狂奔。
易平凡,《时间》
【
作品描述
】
时间带给艺术工作者的变化是技术从生疏到熟练,想法从模糊到清晰,态度从摇摆到坚定。艺术作为文明的一部分和某个侧面,它以某种魅力吸引着一代代人来延续它的生命,我需要做的便是多看书、多历事、多思考、多尝试,慢慢把这些内容融到作品里。
超链接艺术家作品解读之
· 展望篇 ·
程保忠,《初醒-2》
【
作品描述
】
所有过去的美好,都化为记忆,深藏在心底,但却似星星之火,饱含着时代的温度,照亮远方的路程!
冯瀚平,《内部与外在NO.10》
【
作品描述
】
外部的天然与人工,内部的平静与躁动,都是我构建自己空间的养分和资源,也是我对当下的回应,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胡赛额尼斯,《望经-唱游》
【
作品描述
】
祖先们那单纯的、神圣的生活方式,是我理想中的世界。使用人间最宝贵最持久的材料,用宗教画和山水画的绘画语言来描绘我的理想世界,帮助人们回忆曾经的生活,回望初心,砥砺前行。
蒋昭昆,《观看》
【
作品描述
】
画面中的两个人或者说是不同时空下的同一个人坐在粉色的时空当中,回望自己所经历的时间和空间,每一段回望都让当下变得更有意义,回望初心,砥砺前行。
彭勇,《都市韵律 No.16》
【
作品描述
】
都市系列灵感来源于我所生活的大都市,横平竖直、粗细不一的直线分割出大小方格,版画印制和手工纸的偶然性使它理性又丰富。
作品尝试探索版画复数性与模式化当代生活的复数性间的逻辑关系,呈现着当下的生命状态。
《都市韵律NO.16》作品中增加了一片霞光,让作品变得更加温暖,同时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都市系列灵感来源于我所生活的大都市,横平竖直、粗细不一的直线分割出大小方格,版画印制和手工纸的偶然性使它理性又丰富。作品尝试探索版画复数性与模式化当代生活的复数性间的逻辑关系,呈现着当下的生命状态。《都市韵律NO.16》作品中增加了一片霞光,让作品变得更加温暖,同时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师建民,《出壳》
【
作品描述
】
生命是一种体验,体验存在的状态。生命是一片碎化的记忆,生命是天空中的一抹划㾗。为什么你会存在?为什么你会问为什么存在,因为生命依然着永恒不解的时空……我愿用毛笔拂去人生的丑陋,描绘生命中那一刻最美丽的诞生……
苏艺,《律-光柱-三-嫣然》
【
作品描述
】
光柱系列延续了之前PH系列的分层处理,又开启了限框系列,我的作品在慢慢的体验中持续发展着。艺术道路慢慢,未来跟随着时代发展,继续成长。
许宏翔,《流水》
【
作品描述
】
长时间对“图像与绘画”的探讨让我对于绘画内容的选择变得越来越严格,当内容和主题接近“准确”那么绘画语言就会变得自觉,而无需依托某种“办法”。相信在未来我的最新绘画作品正在接近这一“准确”。
颜有为-《对话2-洞穴寓言》
【
作品描述
】
以非整数维形式填充空间的形态是为分形,我比较关注的是从自然中,提取日常实物的“光晕”。平凡生活中的寓言是保持彼岸意识,方能走向未来。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一种展现、记录亦或见证,它赋予视觉听觉的可感形式,承载着生命的一种体悟,以及体悟后的感受通过可观有效的表达。
正如
苏珊·桑塔格
在反对阐释的卷首语中所说:“如果说一种传统得以维系的纽带是连续性,那么突出空间的并置就能有效地使这种基于时间性的观念和传统发生断裂,从这种意义上说,“新感受力”与其说是一种关注“深度”的时间感受力,还不如说是一种关注空间的感受力。”
而如今网络是一个链接世界的虚拟空间,此次线上展览是对视觉阅读新感受力的另一种体验。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