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个夏天好莱坞共有36部续集电影,这不但创造了新的纪录,而且数量达到了10年前的两倍,包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美国队长3:内战》和《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都在这个夏天上映。
更详细的数据是,从2006年到2010年,好莱坞制作了大约100部续集,可是从2011年到2016年,好莱坞制作了大约150部续集,而这轮续集潮的顶峰,正是2016年的36部,也就是平均每10天,就会有一部新的续集出现在北美观众面前。只不过这个现象在2016年被演绎得登峰造极。
疯狂拍续集带来的第一个影响是便是票房相当不稳定,与过去几年中国市场票房高速增长相比,好莱坞票房堪比“过山车”,2013年取得历史记录最好成绩——47.54亿美元——次年2014年马上跌落至40.66亿美元,这样的场景已经不止一次上演。
票房不稳定的同时,制作成本却在连年攀升,增幅远远超过通货膨胀的速度,有数据显示,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间,制作成本超过1亿美元的好莱坞电影共60部。然而到了接下来的2005年到2015年的11年间,这一数量激增至197部。
这样的大制作,已经让制作方“输不起”,只能续拍已经得到市场验证的IP,如此一来,形成了恶性循环,观众不待见,只能提高制作成本,为了取悦观众又只能不断拍摄续集。
锐迷文化科技创始人魏无忌对文娱价值官说:“曾经凭借工业化流水线般的生产,好莱坞几乎垄断了全球票房,即便当前票房不稳定,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好莱坞在全球影视制作的影响力还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撼动,即便是新兴市场中国、印度等地。”
但是也是因为流水线的生产,从剧本到拍摄到后期甚至片花、海报都可以统一生产出来,这样的结果是故事越来越雷同,套路越来越明显,创意越来越缺位。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学者西奥多·阿多诺就认为,文化流水化生产使得文化和艺术成为了一种市场商品,其价值在于交换次数,导致丧失了它的独立性,文化的作用仅仅在于产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