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见小曰明
要消费升级,更要人生攻略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中航工业党组领导到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工作 ·  13 小时前  
航空工业  ·  国产载人飞艇新突破! ... ·  2 天前  
航空工业  ·  奉剑海天 “新”火相传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见小曰明

如果能穿越回十年前,我打算这样度过

见小曰明  · 公众号  ·  · 2019-02-03 18:01

正文

第189原创

文|明玥



这两天,我正在准备过年回家需要的情绪,没有时间看书,倒是自省了不少。

我被无聊同事问了一个问题: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要怎么度过?

我说,如果可以穿越,但若仅仅是回到十年前,然后把一模一样的青春重新走一遍,什么都不变,那我不才不要重来。

那会儿只是皮囊年轻,要说其他方面,脑子、见识、物质,哪有现在好啊。

何况论皮囊,在我这个个案中,也实现了真正的逆生长。

不是开玩笑的,主要是我20多岁的时候太丑了,常年过敏烂脸,以至于别人都有青春,我只有青春痘。

但如果是以现在的心智回去,倒觉得有很多可以重新排兵布阵的方面。

1

首先还是要争取出国读书。

有些事情注定是有窗口期的,比如学校生涯,越年轻的时候完成越有价值。

为什么要出国读书呢?

有的人为了情怀,有人为了曲线救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最近倒是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我们 这一代人,许多人会离开老家,离开原来的专业,成为一种新的“游牧民族”——哪个地方我喜欢,适合我发展,我的热爱在哪里,那我就留在那里。

鉴于社会变化在加快,不确定性在增加,“地方”也有可能是“领域”。

从小读厂办子弟学校,长大后接过老爸或老妈的职位进厂工作,跟隔壁工厂的女孩认识,很有共同话题进而快速结合平淡一生—— 这已经是上一代不可复制的命运,工厂也是说倒就倒,所有人都得跟不确定性和谐相处。

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年少的时候,就把自己连根拔起,去过另一个环境,彻底感受过不一样的体系,完全靠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理顺过生活,跟一切奇人奇遇短兵相接过,就更能适应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而且啊,出国读书,谈恋爱都有更多样化的选择。

2

尽可能地多谈恋爱,不问结局的那种。

鉴于我的图景当中是要结婚生娃的,也就是说人生的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想想就有点可怕。

一想到20多岁都在当宅女,没有过过没羞没臊到处浪的生活,现在要在相亲市场被挑剔、刺探、评估,就觉得好气闷哦。

长大后才觉得陈意涵才是偶像,据说谈过47次恋爱,没有爱会死星人,而且我看她整天都高高兴兴的。

35岁找了一个貌不惊人但合得来的导演,迅速结婚怀孕,答,“因为找到真爱了啊。”

男神出现是件不容易的事,不追是件对不起自己的事。

这事的逻辑,用燕公子的话说就是:第一,男神眼光诡异莫测,你也不知道他啥时候瞎;第二,你不追我不追,男神就泡别的妹;第三,试试咱也不吃亏,丢脸这种艺术,多来几次也就习惯了。(后面这句是我加的)

千万不要拿着号码牌,站在原地等,十辈子也不够用的。

至于其他不抱希望的约会,能去的也都可以尽量去。

好处是,对市面上的人类有了更多了解,嘻嘻哈哈交个朋友,凑齐个十行八行的,将来没准儿还能发生业务联系。

坏处是,浪费一杯咖啡或一顿饭的时间罢了,真不算什么损失,反正自己一个人也是要吃饭喝咖啡的嘛。

3

把这个逻辑放大,就是能做的事情都要去做做看。

以前我常说,人要从事自己爱做的事情。

可是问题是, 一切“正事”做起来都是非常辛苦的,都是很难被直觉喜欢的,都是大脑想要逃避的。

所以有一件真正热爱的“正事”本来就很不容易。

结果就是,很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知道对于眼前的一切不满意。

但是任何事情,一旦做过,人生就从此不同。

比如我,我在中学读书很紧张的情况下,把每周写三篇文章的习惯保持了好几年。

这是一件我”能“做的事情,但是因为坚持很累,我以为自己并不喜欢,于是这个习惯后来荒废了,没想到现在变成了我生活的支柱之一。

明知道这是一件有用的事,而且也可以做到,却因为怕辛苦没有保持下来,中间断开了好多年,不得不说是相当大的遗憾。

实际上,人的天赋没有那么多,有一件你能坚持而别人不行的事情,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的确,不能用起来的技能很难坚持,但问题是现在的你,并不知道以后哪一天就能用上这个技能了啊。

20多岁的时候,如果一定要拿来浪费,那么用来浪费在尝试上最好。

用将来的眼光看,30岁摸到方向感,一点也不晚。

你要活90岁呢,这才三分之一的位置。

那么焦虑干嘛?难道只打算活50岁?

任何一件从现在看“已经晚了”的事,建议换到人生的长河里去看,都会觉得“还好”。

4

还是要买房子。

以前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就觉得人一定要“独立”,工作以后就不该要爸妈的钱了,要靠自己的双手,亲手建造生活,这才光荣。

幸好爸妈坚持,我也就在收入支撑不了生活的情况下,由着他们帮我买房了。

现在回头想,好险,明明有一笔钱,要是既不用来留学增加竞争力,又不付首付去占据城市资产,那真是瞎了。

首先,财富是以家庭为单位传承的,既然是这个家的一份子,本身对这个家的财富积累既有权利也有义务。

其次,我们在任何市场竞争,包括职场、婚恋市场、入学市场,说白了都是以一个家庭的综合实力来竞争的。

你希望别人可以看你一个人的个人能力,但那只是一种愿望,现实是大家都不靠单兵作战。

那会儿对“独立”的理解也是有问题的,就觉得一切靠自己搞定,不依赖别人就是独立了。

恰恰相反,独立不是变成一座孤岛,而是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手上有了资源,可以与他们真诚合作,实现交换。

越是被需要,越有可能独立。

有资源利于独立,拥有资产同样利于独立。

过去总以为,买了房子就会被房子绑住,就不能说走就走了,因为“家”定在那儿了。

根本不是这样,房子只要可以拿来出租赚钱,它本身就不是你的绊脚石,而是一种补充。

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