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古地风云起,汾水悠悠映古今。
太原,三山环抱,一水中分,这里英雄辈出,这里汾酒飘香,这里气势如虹......
2月23日,一场汇聚智慧、激发研究、凝聚共识的心血管主题会议——
第十八期冠脉复杂钙化病变俱乐部(4C)研讨会
在龙城
太原
隆重举行。
2025年首站,4C以创新为动力,以交流作纽带,再度启航,与众多领域内优秀中青年专家同道们首次集结于太原,共同聚焦冠脉复杂钙化病变,碰撞思维,力求探索更高效、更精准、更优化的临床诊疗策略,书写助推我国冠脉复杂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会议现场宾朋满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翟光耀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杨滨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曹慧丽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陈海威教授
、太原市中心医院
陈鹏教授
、中国民航总医院
樊泽元教授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盛晓明教授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胡国勋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吉鹏娟教授
、北京积水潭医院
兰永昊教授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雷新宇教授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李妍博教授
、太原市中心
马登峰教授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
庞卫乾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秦卫伟教授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孙懋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汪奇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汪宇鹏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王建龙教授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
王益民教授
、解放军985医院
武利军教授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薛亚军教授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中心医院
杨二冬教授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张永红教授
,共同出席会议并担任讨论嘉宾,开启了一场深入探索冠脉钙化病变诊断与治疗的学术之旅。
开场之际,4C创始人兼大会主席
翟光耀教授
、大会联合主席
杨滨教授
一同主持会议并进行了精彩致辞。
翟光耀教授:再启新程,收获累累学术硕果
“4C是一个以线下为主,形式灵活多样、讨论深刻热烈的学术组织,国内小型连续线下俱乐部模式当属领域内独创。”
翟光耀教授
首先向与会专家们介绍了4C的含义,即:
Coronary Complex Calcification Club
,并分享了会议“圆桌会”的研讨模式。随后,翟光耀教授表示,4C在过去一年已经成功举办了17期研讨会,学术足迹遍布京、津、冀等地,本期研讨会落地太原,令在场所有参会嘉宾们非常期待。希望大家能通过4C“小而精”的圆桌会模式,一起深入研讨,也十分期待未来能加大与太原心血管同道们的联系,在山西这片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热土上开展更多、更高质的4C研讨会。
杨滨教授
首先对4C研讨会在太原的首次召开,以及京晋两地心血管同道的积极参与,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杨滨教授表示,置身心血管领域尤其是冠脉复杂钙化病变介入治疗领域,学习是终生的任务。而山西心血管介入术者对理念的更新学习、技术的巩固与提升始终葆有热情,更产生了一位位优秀的青年介入专家,为山西冠脉钙化病变介入技术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希望大家通过本期研讨会,能够深入探索冠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的更优策略,共同为山西冠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事业发展注入4C的青春活力。
随后,会议病例分享环节正式开始。
杨滨教授、汪奇教授、李占海教授、王建龙教授、薛亚军教授、汪宇鹏教授、曹慧丽教授、吉鹏娟教授
担任主持嘉宾,携手主讲嘉宾们与参会嘉宾们启迪思维,共享新见,积极探索更多临床诊疗策略。
翟光耀教授
基于理念更新、实操技能、临床诊疗策略、器械使用技巧等角度率先带来了学术讲课。期间,翟光耀教授不仅分享了4C成立的愿景与发展计划,还进一步阐述了严重成角或迂曲的重度钙化病变、无法通过微导管以交换旋磨导丝的病变,重度钙化分叉病变(尤其LM-LAD-LCX)需保护边支开口等十种不同类型钙化病变的多元临床情景,带领与会专家们再定义、再认识冠脉复杂钙化病变。
当前,钙化病变呈现出日益复杂与严重的发展趋势,面对不同类型或合并多种病变的钙化病变,旋磨、激光与冲击波等多种技术的组合形式,或可为复杂、严重冠脉钙化病变的处理带来新可能。面对右冠严重扭曲的病变,激光导管与球囊预扩反复交替是预处理的有效手段。
张永红教授
向与会专家们带来了一例三支病变合并左主干、严重钙化病变的处理方案,并分享了术种处理严重、复杂病变钙化病变时需要注意的细节与“陷阱”。最后,张永红教授针对患者前降支近中段的处理,从器械选择,术中操作等角度与参会嘉宾们展开了充分探讨。
该病例非常精彩,是明显的三支血管弥漫性分叉病变。对于此类病变,术者团队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腔内影像学进行钙化评估,判断钙化病变类型与程度,另一方面对前降支的处理可以更积极地利用旋磨导丝进行旋磨。
陈海威教授
分享了一例右冠桥血管闭塞冠脉复杂钙化病变病例,并总结到,患者病变位于后三叉远端,扩张困难。对于长段或严重钙化的病变,棘突球囊扩张效果不理想,而对于严重钙化,一种手段或许无法奏效,可能需要切割球囊、棘突球囊、旋磨术、准分子激光、冲击波球囊等多种方式的“组合拳”。
该病例是典型的严重钙化病变,术中使用了激光与旋磨等技术进行预处理,取得了理想的结果,旋磨对于该类病变而言是非常好的适应症。当激光1.0mm球囊不通过时,术者可以换为0.85mm球囊使用。
陈鹏教授
为与会专家们带来了急性心梗震波球囊使用病例一例,并基于首次急诊手术近端支架是否必要植入、第二次手术震波球囊处理后是否需要支架植入或药物球囊、第三次手术如何脱落内膜或极化血栓,药物球囊有无适应症等问题进行了观点分享。
在面对急性前臂心肌梗死等钙化病变时,血栓的起始点很重要,并需要注意未充分进行预扩张,可能出现的支架分布问题。另外,尽可能地结合腔内影像工具对钙化位置与病变程度进行评估与判断。
樊泽元教授
分享了一例旋磨联合IVL处理左主干前三叉钙化病变病例,并提出了主动旋磨,并将桡动脉指引导管与股动脉指引导管结合组成兵乓指引导管保护非旋磨血管,同时备好心脏辅助装置的手术策略。最后,樊泽元教授教授对旋磨处理左主干分叉,使用大磨头如何预防并发症,以及磨头型号的选择与现场嘉宾进行了讨论。
该病例病变是左主干带分叉伴钙化的复杂病变,具有代表性,术者处理得当精准,对回旋支作了旋磨保护的同时,对前降支也进行了保护。磨头型号的选择,利用IVUS等腔内影像工具可以提供更好地指导。
李鹏教授代武利军教授
分享了团队处理前降支严重钙化病变一例,并总结钙化高阻力病变是介入治疗的难点,可以运用IVUS/OCT腔内影像评估,综合利用好旋磨、冲击波球囊等新技术。同时,复杂钙化病变什么时机行药球治疗,也是术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该病例非常契合4C研讨会主题,是冠脉血管钙化非常严重,伴有严重管腔狭窄高阻力病变。第一次选择无植入处理,管腔获得不良,可能和迂曲的角度有关,如果采用主动旋磨,可能会简化操作流程。
兰永昊教授
以LAD重度钙化分叉病变病例为切入点,总结了低估钙化结节的PCI临床教训,即:必须警惕钙化结节的陷阱,钙化结节的预处理直接影响介入结果。同时,腔内影像判断钙化结节的类型,一定要制定好治疗策略,主支血管在充分处理的情况下,更有利于边支保护。
何时启动主动悬膜非常关键,不同时机的旋磨处理可能会让操作变得被动。对于对角支的处理,如果在植入支架后,用球囊微扩以保证足够的管腔,再进行支架球囊后扩张,可能会避免角支严重夹层的的情况。
吉鹏娟教授
分享了两例冠脉重度钙化旋磨病例,一例右冠脉钙化伴迂曲病变,一例前降支中段70%-80%狭窄,右冠脉远段80%狭窄。吉鹏娟教授细致分析了两例病例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策略,并就术中操作细节与参会嘉宾们进行了充分讨论。
两例病变处理得非常出彩,策略合理。在处理冠脉复杂钙化病变中,处理闭塞病变与狭窄严重的病变,顺序如何也是在场与会专家们需要明确的共识。
秦卫伟教授
介绍了一例前降支病变病例,并基于相关病变特点,同参会嘉宾们探讨了直接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的策略优势,以及IVUS或OCT评估病变的思路。最后,秦卫伟教授总结了对钙化病变预处理要充分的诸多临床经验。
面对复杂、严重或合并多种病症的钙化病变来说,用旋磨、震波球囊等多种技术组合的形式能够使得手术效果更好,预后更佳。此外,IVUS等腔内影像十分关键,能够助力介入手术更精准、更高效。
经验分享不断,实操干货满满,在全场氛围热烈的学术氛围下,第十八期冠脉复杂钙化病变俱乐部(4C)研讨会圆满落幕。
会议的最后,
翟光耀教授
总结道,4C是一个小型的闭门会,在4C里各位专家能够各抒己见,探索冠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更高效、更精准的处理策略,力求让每位专家术者都能够提升自身技能,拓宽临床诊疗的新思路,凝聚更专业、更标准,更规范的专家共识与操作流程。
“本期会议病例各有千秋,京晋两地的介入专家同聚在一起交流探讨也弥足珍贵。再次感谢山西同道们的盛情邀请与积极参与。太原,我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