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精彩
文/初2.13班 余尘
青城山下,空气是幽绿幽绿的,不知哪位羽化之人随性在朱淄相间的建筑群上方勾勒几笔,在峰头点染许些绿茸茸的树木。不慎打翻了墨绿,成就了这不拘却似有玄妙的山景。这难免让人期望遇上仙风道骨。
不料细雨将下,就近寻了家茶馆落脚。这一路上,许多建筑虽有古形,其内却太现代化。
坐在藤椅上,雨丝连绵,茶馆院内的小土坑积起水洼,波纹一圈一圈。一中年男子不知从哪窜入,着素衫,提长壶,面削骨棱,炯炯目光,实有道骨。他抱拳朗声:“想来天外下雨,我便为大家演上长嘴茶壶,以解聊赖。”
大滴的雨珠顺檐而坠,惊起一洼泥水。他右膝略屈,左步外移,以右脚为支转了个弧,旋至一个正在津津有味看手机的客人前,“兄弟可要一碗碧螺春?”不及那客人反应,他端起一茶碗,把茶壶绕过肩头,壶嘴贴着后脑,直指碗口。他如同挽一张大弓,似要把弓臂和弓弦拉成圆形。再倏地放手,水箭出射,正落碗中。绿波荡漾,在碗中化为圆潭,无一溅出。惊煞众人矣。有人放下手机,聚目观看;有人拿起手机,拍摄留存。那茶嘴,像金龙一般缠绕腰间,飞舞过衫,喷吐龙涎;似腾蛇驾雾穿梭客座,时而吐信,惊而无险;其音色,如春水淌涧冲刷山岩;若寒蝉哀奏叶落满遍。妙极,极妙。
雨声铜锣密鼓,我随这悠远之声飘去。坐在脚店的长凳上,摸出几张交子垫在茶碗下,几位斗茶手右提壶,左持杯,注汤冲茶。茶客闻香品味,评判争论,叫不懂茶的人也觉热闹非凡。如此雄厚的历史气息,在此刻汹涌进大脑皮质,这融合的感受绝妙无比。
雨势小了,五彩的雨伞在街上游荡,远处几家游客满聚的茶馆笼在雨雾之中——不过洋房添上几片黑瓦,无甚浓味。
旅游原是文化推广的途径之一,然而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或许一些技艺,随着改造兴修住宿而流失了。或许一些技艺被专门提出来,放到舞台上,但这技艺的来源和归属终是民间生活。
一人之志,何当力挽?勇也。未始却知输,但持之至终,此乃大勇也。时间如此有限,可仍要在其中多迈几步,去抗击,去实现,这样的生命岂不精彩?
雨晴了,太阳从云层中放射光芒。他手中金壶流转,忽戛止,鞠躬而退,却具仙风。那壶光一闪,岂不正是他赔付的时年?山峦沾染了湿润之气,树木似更浓绿了,仿佛要扑跌下来。
景之幽,艺之妙,道之壮,如此精彩。或许某处又水土流失了,不知文化的土壤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