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东部中心城市从2015年开始执行驱赶所谓的低端人口的政策,四川这样的人口输出大省出现了清晰的人口回流迹象。表现在数据上,就是客运量数据的显著下降。今年前三季度,成都的客运量减少了8.9%。当然,这已经不是成都客运量的第一次减少,2016年全年就减少了7.3%,2015年减少了3.4%,呈现出清晰的逐年加速减少的趋势。四川人传统的标准迁移路径是每年年初汇集成都,然后再奔赴北京上海广东,现在成都的客运量显著减少,这当然意味着每年出去打工的人群显著减少。在常住人口数据上,成都2014年的常住人口为1443万,2015年增长到1466万。2016年为1592万,当然,这里需要扣除当年度并入成都的简阳110万常住人口,这么算起来,成都2016年的常住人口约为1482万。
两年时间成都就增加了约40万常住人口。
而从2010年到2014年的四年时间,成都的常住人口也只不过增加了38万(1443万-1405万)。近两年的人口增量,超过了此前四年的增量。
在外面挣扎求生的四川人回来了,愿意选择定居成都的,当然都不是穷人,他们一定有着一技之长,也绝不会坐吃山空。这意味着他们一定会给成都带来资金和产业投资。于是,如下图所示,成都的工业投资在近年来终于实现了对房地产投资的反超。
2014年和2015年,成都的工业投资占总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只有21%,而房地产投资则高达34%。2016年,伴随着人口回流,产业投资显著提升,这一年成都的工业投资比值提升到了27%,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下降到了32%。到今年三季度,工业投资更是所向披靡,占总投资的比值提升到了
31%
,而房地产开发投资终于下降到了
28%
。在这里我必须说明的是,成都工业投资的主要方向是电子工业和医药工业,今年1-3季度的投资增速分别为118%和35%。实业投资终于超过房地产投资的结果,当然意味着
成都经济真正走上了实业之路
。
另外一组可资佐证的数据,是金融数据。今年9月底成都的各项存款余额34235亿,较去年底的31434亿,增幅达到了
8.9%
,而
中国9月底的存款余额较去年底的增幅为
7.7%
(167.42万亿/155.52万亿);上海同期的存款增幅仅为
0.1%
(11.06万亿/11.05万亿);北京同期的存款增幅也仅为
3.5%
(14.36万亿/13.84万亿)。毫无疑问,在上海北京的资金增幅显著低于全国平均值的同时,成都则显著高于平均值,这当然意味着
资金正从上海北京转入成都
。
然而,对成都来说,
伴随着人口、投资和资金同时到来的,还有一群让人深恶痛绝的垃圾:炒楼党
。从北京上海中心城区动辄10万/平米的泡沫之城回归成都的炒楼党,面对着成都相对低廉的房价,心态简直就像买白菜一样。在北京上海刚够交个首付的钱,在成都已经可以全款买两套。这导致成都的房价完全失控。
去年底成都的整体均价只不过8500,其中中心城区的均价刚刚过万,到今年10月底,成都的整体均价已经超过11000,中心城区普遍超过14000。最关键的是,
成都政府沉醉于返乡者带来的资金和产业投资之中,完全没有意识到,炒楼这件事,将会给成都带来灭顶之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