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猫哥的视界713
独特的宏观视角,时政、经济、产业、投资等有价值的信息提供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人生活网  ·  伊州地毯清洁工4.99美元淘的盘子,竟是中国 ... ·  2 天前  
华人生活网  ·  伊州地毯清洁工4.99美元淘的盘子,竟是中国 ... ·  2 天前  
每日经济新闻  ·  民营经济第一城:深圳还是杭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猫哥的视界713

影响中国未来最深远的财税制度改革

猫哥的视界713  · 公众号  ·  · 2024-07-27 19:57

正文

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失联,欢迎大家加我的个人微信好友。

全文来自我的星球,文末有优惠券和音频。

大家都要我解读三中全会,但三中全会是全面系统性的改革,光是官方新闻通稿就是2万多字, 全部解读工作量太大了,所以我选择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解读。

这个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财税制度改革。

任何经济体或者政权的运行,财税制度都是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

所以过去研究中国历史,如果不把基本的财税历史搞清楚,基本都是雾里看花或者干脆就是隔靴擦痒。

新中国历史同样如此。

比如,90年代初期的分税制决定了后来中国发展的基本路径,也奠定了后来城市化狂飙猛进,以及房地产的黄金20年。

本次财税改革也是如此。

本来本次三中应该是去年十一月召开,一直拖到今年7月,我估摸着主要原因就是这个财税制度改革有压力,需要更多的时间在内部达成共识。

在解读财税制度改革之前,我们对过去的财税制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有基本的了解。

其1,我们明面上宏观综合税负其实不高,大概是百分之二十几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大部分经合组织国家,但是我们有一块间接税很高。

这个间接税就是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最高峰时期高达8万亿,加上房地产开发环节的各种税收,地方政府在房地产这块收入超过10万亿。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房地产不仅永远也不可能回到2021年的高峰状态,而且与高峰状态差距还很大。

由于这个巨大的差距,直接导致地方收入急剧下降,光是卖地收入缺口就超过3万亿。

加上房地产开发环节的税收,可能超过4万亿,也就是地方财政收入突然少了4万亿,这是一个巨大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其2,地方债乱象。

地方债问题一直是我们经济发展中巨大的隐患,这个隐患还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直接产生的债务。

这个政府债务是要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只要纳入预算管理,一般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全资成立的城投公司。

地方以财政为担保,让这些城投公司对外借了大量债务,这些债务其实就是绕开了财政预决算管理,成为地方政府的小金库。

同样因为是绕开了国家预决算管理,所以地方债膨胀根本无法控制,成为财税制度的黑洞,

其3,央地事权的不匹配。

简单的说就是中央事权少,但是财源多,而地方事权大,但是财源小。

很多时候,中央一纸命令,地方就要无条件买单。

比如过去教育、医疗、养老等等公共配套保障,基本都是地方财政买单;

比如过去中央搞家电下乡活动,地方也要配套资金。

但是地方大部分都是吃饭财政,遇到很多公共事务产品,财政根本就拿不出钱来,更何况中央的临时活动。

怎么办?

地方就会想尽办法去搞钱,或者挪用专项债,或者通过城投公司贷款,或者干脆就是对企业摊派。

最后审计出一大堆问题,也是事出有因,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很难对地方干部严肃问责。

对于这类问题大家如果缺乏切身感受,推荐大家看一部电视剧《至高利益》。

这部电视剧有一个人物特别出彩就是平安镇的党委书记计夫顺,看看这个基层一把手在财政枯竭的情况下怎么想办法搞钱解决基层矛盾的。非常精彩。

以上就是我们财税体系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说实话已经到了拖不下去,不得不改的地步了。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本次财税改革的重点。

这里要多啰嗦几句。

正视地方财政的缺口,并且积极想办法解决,哪怕是开新税或者是适当增加增值税税率等办法都是最优的解决办法。

怕就怕地方财政有缺口,中央层面暂时又无力解决,手握权力的地方政府就一定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请记住一个真理, 任何矛盾不会自行消失,但是可以转移。

地方财政巨大的缺口一定会产生巨大的矛盾,这些矛盾不会自己消失,但是地方政府会想尽办法转移矛盾。

举几个例子。

假如,某地城市地下管网老旧破损,中央为此拨了一笔专项款修缮, 结果遇到暴雨,还是出现大面积洪涝损失。

中央震怒,派人严查,结果中央拨付的专项款被挪用,挪用方向是给当地教师发工资。

由于当地财政困难当地教师有大半年没发工资了,很多教师家里揭不开锅了,遇到这种挪用中央专项款的境况,怎么处理?也很难处理。

再来一个。

某地一个企业被地方政府强制性要求提前缴纳未来税款,企业不堪重负向中央投诉。

这种行为不符合中央要求地方不得乱摊派的精神,又派人严查,结果查出来还是地方财政困难,退休职工的养老金都发不出了。

强行找企业摊派也是为了给退休人员发养老金,遇到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处理?又能怎么处理?

以上案例就是矛盾不会消失但是会转移的含义。

过去我研究中国财政史,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地方财政枯竭的时候,有些解决办法真的很那啥。

最近爆出地方税务倒查企业30年税收的传闻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手段相比不过是毛毛雨。

这就是地方财政出现4万亿以上巨大缺口的时候,我们财税制度不得不改革的紧迫性的根本原因。

对于上述问题,本次财税改革拿出的解决方案总结一下大致是四个方面,分别是: 开源、节流、事权上移、加强监管。

除了这四个方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补丁,我把这个补丁称为 东西平衡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首先是开源。

前面说到,因为房地产的原因,也同样因为经济转型需要,目前地方财政出现超过4万亿的缺口。

这个缺口首先是要拿钱或者是新的财源来填的,这个新的财源包括3块。

一个是消费税, 之前我的文章也写过,消费税前移,大头归地方。

去年我们消费税收入是1.6万亿,大头给地方估计要超过1万亿,另外地方有积极性之后,对于成品油、白酒的消费征收力度加大,估计会增加几千亿的收入。

这么算下来,一年地方会有1.5万亿—2万亿左右的税源

一个是地方附加税, 这个其实就是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

些附加税之前是附加在主要税种上征收的(过去是营业税,后来是增值税),本来就是地方的收入,但是会议明确说了“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

其实就是会适当提高税率,但是考虑到当前经济状况,这个提高幅度不会很大,这一块估计会给地方增加几千亿—1万亿的收入。

一个就是开新税。

会议明确提出,“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啥是新业态?

当然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数字经济新业态,比如电商,比如直播带货,比如网络短剧等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