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民与社会》节目在讨论“科班出身的家政员,你会请吗?”这个话题时,意外接到了两位“全职妈妈”的电话:
全职妈妈去报班学怎么当月嫂、家政保姆?!
别急,听听全职妈妈们是怎么说的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生下孩子以后我真的是照书养
孩子生病,我学护理,
孩子大了,学烹饪,
后来学插花,学茶艺
慢慢孩子到青春期,我学心理学、学正面管教 ···
我们这样的群体,
居委会觉得自己也融入不进去,都是年纪比偏大的
原来自己的朋友也都在拼搏
我们觉得自己挺孤立的,
大家在一起交流的也是带娃、烹饪
如果有课程适合的话,我愿意来学,
我愿意回归到家庭,在提高家庭成员质量的同时,
我在希望掌握技能之后,在当中寻找到乐趣,
享受这种生活的状态!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做全职妈妈是没追求的人生》的文章在朋友圈里转得很凶,作者不加掩饰的表达:“为那些为了全身投入育儿放弃职业的女性感到惋惜”。
文章中有这么几句话:
但是,因为这些就得出
做全职妈妈是没追求的人生?
难道全职妈妈们离开工作、远离社交
就会失去了人生意义吗?
今天,小编就要用这段声音,
为全职妈妈们代言
“没有追求”这个锅,全职妈妈们不背。
而且这篇阅读10W+,点赞900的文章,在底下的评论里却被啪啪打脸:
🐰进步青年耶利米:
为何都没有提到她们的丈夫,在这场育儿行动中,没有一个男性参与其中吗?谈育儿不谈家庭分工就是耍流氓,无论在哪个国家。单纯要求女人且育儿且高度自我实现,这是空话。
蔡虹
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是选择的自由化,全职妈妈不等于没追求的人生,人云亦云,放弃自我才是。
Alice
二胎放开了,现实面前,大把女人生完二胎全职在家了,我看到的是很多女人即使全职也一样有自己的追求,大家三五成群没事喝喝茶,吃吃饭虽然不是职场白骨精的打扮,可也是大方得体,只能说作者你见过几个全职妈妈呢,你做过详细的调研吗,你的调研有几个纬度呢,你的样本数量有多大呢,别拿偶尔大街上看到的一两个奇葩就代表所有全职妈妈,新一代的全职妈妈不是牺牲,她们清楚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他们也没有放弃自我,即使重回职场历经各种白眼,好歹他们还有这个勇气和能力,相比那些想全职或者对全职不屑一顾的,但是连全职的勇气都没有的女人,我觉得她们更值得尊敬
iran妈
男人在哪?我德国邻居,女的休了8个月育儿假,男的4个月,之后送爬爬班,各自工作。在德国职业妈妈申请爬爬班位置优先。反观国内爸爸在育儿中缺位,也没有足够的育幼班,也就是说个人和社会的观念及硬件都没有跟上,只谈妈妈的追求很残酷。
LS
“为了带孩子放弃工作、放弃自我”,和“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是家庭主妇而一定要去为了有个工作而工作”,这两种情况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为了一个他人的目标而放弃自己。
乡下老鼠
全职妈妈只是一种身份,全职妈妈同样可以有育儿以外的自由。相反,即便是有职业的人,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那也是没有追求的。
······
以偏概全!作者根本不了解全职妈妈!
想想自己遇到事儿第一反应都是叫谁
妈妈是万能的!
全职妈妈们个个都是超人
全职妈妈的手机相册里,有孩子无数大头照,记录着每一个成长瞬间,但她们的行程里,也有和孩子无关的时候,在户外支支帐篷,在公园散散步,看剧,和朋友侃大山……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从家庭、孩子的频道转换出来,跳一场操、画一幅画,烤一个蛋糕……
她们关注孩子的兴趣发展,但更注重和孩子发展“共同兴趣”。
美国范德堡大学法律和经济学教授Joni Hersch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
她从2003年至今,调查了超过10万个获得了大学学位的女性,发现:其中接受了哈佛、普林斯顿等一流大学教育的妈妈,将近30%当了全职妈妈,将近38%是兼职,或者就近社区工作,剩下的仅有32%是在全职工作。而那些拿了MBA学位的妈妈,全职工作的也只有35%。
相比之下,普通大学毕业的妈妈们,有将近66%是在全职工作。
而在国内,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4W多份调查问卷中,超过六成职场女性认为生育对女性职场发展影响很大,有六成女性不愿做全职妈妈,害怕脱离社会。
美国社会这样总结了青藤正在掀起的“主妇潮”:这并非心血来潮地赶时髦,而是源于深刻的社会和家庭根源:
“能上常青藤的女性,往往得益于成功的家教。这种家教,又往往建筑在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的无私投入上。她们越是注重教育的价值,就越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乃至不放心把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外包给学校。”
所以,当你为“全身投入育儿放弃职业的女性感到惋惜”时,人家说不定也在为“被职业束缚无法专注履行教育责任的女性感到惋惜”。
就像电话中的两位妈妈
不仅有个性化的追求
还在不断追求中收获换角度看世界的机会
当然
小编这里还得调侃一句
全职妈妈都是“超人系职业”了
爸爸们加油!
来源:FM93.4、重庆商报、少年商学院等
新闻工匠,打造最有品质的内容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上海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