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日,热气腾腾的火锅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热门选择。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火锅行业以此为发力点,在食材方面不断寻求创新。其中,引入非遗食材成为众多品牌积极拓展的方向。这一创新模式在丰富消费者美食体验的同时,也能够使其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兼具独特性和文化性
非遗食材成火锅创新的主流趋势
红餐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火锅创新发展报告》指出,食材处于火锅品类的中心地位,食材创新是火锅品类永恒的话题。当前,非遗食材成为火锅食材创新的主流方向。
记者从多位消费者处了解到,他们愿意选择含有非遗食材的火锅,不仅是为了尝鲜、尝新,还会对背后的技艺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下年轻人对非遗文化及美食的追求愈发强烈,这种趋势不仅搭建起他们与美食之间的深层情感链接,也有助于增强其对火锅品牌的喜爱度和信任度。
“我非常乐意去尝试有非遗食材的火锅。”火锅忠实爱好者小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食材背后承载着传统的技术工艺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让我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独特魅力。”另一位热爱美食的消费者张女士表示:“我选择有非遗食材的火锅,是因为这些食材从种植到制作都非常讲究,吃起来也让人更加放心。”
业内人士认为:“非遗食材的创新运用不仅丰富了火锅品类,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选择。这些食材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使得吃火锅不再是简单的餐饮体验,而成为一种文化的传递和享受。”
深耕非遗文化
多品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记者注意到,随着非遗食材的火锅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众多品牌开始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以求在体现文化价值的同时,争得更多差异化竞争的机会,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认同感。
2024年,珮姐重庆火锅在深圳开设首家社区店。在店内的一面墙上,展现了品牌非遗锅底“0添加、240小时自然发酵、9小时焖煨”的特色,并介绍了武隆非遗羊角香干、非遗手作小香肠等菜品,深刻诠释了“非遗老字号·地道重庆味”的发展理念。
一位小红书网友分享说:“我品尝了珮姐火锅后,感觉锅底味道醇厚正宗,菜品也独具特色。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谈,我还了解了一些非遗文化。”
记者看到,同样备受消费者青睐的还有海底捞的“雷山酸汤锅”。这款锅底添加了非遗技艺发酵的“雷山鱼酱酸”,其为贵州雷山县特有的民族特色调味品,是爬岩鱼、毛辣果、鲜红椒经传统土坛发酵而成。据了解,“雷山酸汤锅”在上新之前,海底捞就曾对酸汤锅底进行了口味调试,制定了多档出品标准,以适应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同时,海底捞还建立了农产品追溯体系,对当地相关合作企业进行工艺帮扶和技术指导,以实现规范化、工艺化生产,确保口味符合标准、产品符合安全要求。有关数据显示,“雷山酸汤锅”上架两个多月销量便超90万份,成为点单率最高的锅底之一。
此外,朱光玉火锅馆、熊喵来了均推出非遗龙须笋。该食材产自峨眉山原始竹林,采用非遗工艺精心制作而成,为消费者带来了别样的美食体验。
引入非遗食材
与消费趋势、C端消费意愿相关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诸多火锅品牌推出非遗食材的原因,一方面,是对消费者日益重视传统文化趋势的回应,火锅品牌希望通过引入非遗食材,展现品牌独特性以及传递传统文化,提升企业形象;另一方面,非遗食材本身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能为火锅菜品增添新的风味,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相关报告所示,近半年,火锅产品的研发力度、新品挖掘的数量均不及去年同期,这与消费趋势、C端消费意愿的传递有关。当消费者们开始追求质价比,火锅品牌也不再追求上新频次、上新数量,而是考虑如何在降本增效的同时,重点挖掘产品的内在,赋予其更多的价值感。
林先平强调,在引入非遗食材的过程中,火锅品牌应注重平衡传统与创新,既要保留非遗文化的精髓,又要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和饮食习惯。为此,品牌方应更加深入地研究非遗食材的烹饪方法和特点,开展消费者调研,了解其饮食偏好;注重食材的创新应用,例如将非遗食材与其他现代食材搭配,开发出新的菜品。除此之外,林先平认为,在实际运营中,还可能会面临市场竞争、成本控制和消费者接受度等诸多挑战。他指出,火锅品牌需建立稳定的供应链,确保非遗食材的供应和质量;定期推出新菜品,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口味的需求;加强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和喜爱非遗食材的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