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听《罗辑思维》、混沌大学和吴晓波频道时,觉得自己的脑壳儿挺正常的,可听完之后,越来越觉得自己笨拙的像个白痴...
作者: 陈菜根, 来源: 陈菜根频道
ID: chen-cai-gen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周鸿祎给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开了一副药
商业的本质是交换,不管扣上什么样的帽子,都改变不了“你有病,我有药,想治病,拿钱来”的套路。
坊间流行过一个段子,说的是,以前杀毒软件收费时,总是有杀不完的病毒,拿U盘转存个文档,都能查杀出莫名其妙的病毒,这个时候,杀毒软件迅速启动,“吱”的一声,该病毒顷刻被灭掉了,用户心里禁不住赞叹:喏,这杀毒软件真TMD好用,幸亏有它守护着,要不然这电脑早嗝屁了。而调皮习惯了的周鸿祎先生,却突然把杀毒软件免费了,奇怪的是,电脑再也不中毒了。
讽刺的是,上面这个段子的谜底,可以用另一个段子的谜面来解释,赵本山在小品里曾说过: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这样的商业诡道,似乎穿着各种外衣,大行其道。只是由于同为江湖发财人,没有谁愿意主动跳出来,说出规矩的真相,就好比囚徒困境一样,只有各自安守,才是最优选择。
咱们再来看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流行事件,当大家的朋友圈都被老罗先生的跨年晚会刷屏时,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错觉:以前没听《罗辑思维》、混沌大学和吴晓波频道时,觉得自己的脑壳儿挺正常的,可听完之后,越来越觉得自己笨拙的像个白痴,且不说那些深不可测、细思极恐的道理,就连一些煞有其事的名词儿也是第一次听说,顿觉处在互联网一线的我们,也out了,这世界真的变天了吗?不管那么多,为了不让自己继续当笨蛋,果断下了个单、续了个费,即使不怎么听、没怎么看,顿觉自己脑壳正常了,连走路都顺腿儿了。
人们买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对无知所带来的恐慌进行消除,消除无知很难,需要漫长的时间,而消除恐慌,只须下个单就能搞定。你可以下单听个语音,也可以下单买本书,总之,买的行为要比艰苦学习重要太多,知识电商从业者们也深谙此道,尽量不考虑学习结果,只输出学习行为的载体:知识产品,然后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认知挖坑,对知识产品进行大肆倾销。所以,你看到了,大家喜欢买书胜过喜欢读书,喜欢读书胜过喜欢思考,书架塞的满满,未启封的书和收藏夹从未看过的文章一样多。
人的无知,是个自古就有的正常现象,谁也不是全部领域的专家,大部分人也没想着非要过上智者的日子,那多累啊,所以,对于大部分知识,略懂就好,不至于在聚会吹牛时落下面子。
追求高认知所带来的智慧愉悦不是大部分人的刚需,而因为无知带来的生存恐慌,却构成了大部分人的痛点。对于卖家来说,在认知教育上鼓吹刚需明显不划算,而加深对无知所带来的恐慌描述,则是聪明之举,常规做法是:1,站在未来制高点上,给众生描述一个既定的理想状态,让老百姓沿着这个理想状态武装现在;2,站在一个800米高空的智者角度,对众生现状的痛点做深度描绘,让老百姓怪怪的按图索骥、找到去痛之药。
这两个常规做法,对于秒杀普通大众,可以说是无往而不利。当然,智者也会棋逢对手,比如遇到聪明如你的认知高手,他们一般不会硬碰硬,而是采取回避战术和更换标准,回避战术比较容易理解,干这个的一般声量比较高,尤其是媒体人出身的武行,声量就是力量,再大的事儿,“不理”俩字儿一般能削你于无形。而更换标准,则指的是干脆不认同你的评判标准,那基于评判标准所得出的结论也就行将朽木了。
只是,这一来一回的,苦了老百姓,花钱事小,最重要的是花的不明不白,甚至花了钱却买了个自我安慰。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再深奥的道理,架不住思考,再难堪的未来,还是大伙儿一起顶着?
最后说一句:啥都可以依赖,而唯独认知这件事儿,九成靠自己悟,一成靠高人点拨,搞错顺序的,就甘心当个买家吧,也挺好的。
新年第一场创投论坛!
最后一天!赶紧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