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结束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巨震,创业板指数暴跌超过5%,到收盘时跌停个股数量超过500家,俨然股灾5.0的状态。
周一A股市场走势凄惨和金融工作会议上对金融领域的定位有直接关系。
我们在周末更新了一篇关于之前历次金融工作会议的回顾,和对本次金融工作会议的一些猜测,
决定未来五年投资方向的金融工作会议
这里简单说一下这次金融工作会议中和股市相关的部分,因为这是未来五年金融领域方面的基调。
其实这次的金融工作会议,可以看做是金融挨批会议。
金融工作会议的主要与会部门是“一行三会”,这几大部门都是受国务院领导,因此之前的历届金融工作会议都是由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上一届金融工作会议在2012年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温XX主持召开。
而这次的金融工作会议很多跟金融系统没有直接关系的领导出席了,尤其是纪委、政法条线的领导。前几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是政府领导主持,这次由一把手主持,
更加说明金融工作的重要程度已经上升了一个级别。
而且这个情况也说明一些其它问题,但是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这次金融工作会议造成A股这么剧烈的反应,
最关键的问题有两点,
其一,对金融的定性出现了重大转折
以往政府对于金融的态度是,金融和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两条腿,尤其是我国金融起步时间晚,发展时间短,发展不够充分。
因此鼓励金融创新,鼓励金融发展。因此即使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闯祸”,政府都予以较为宽容的态度,或者是选择在发展和前进中解决问题,典型的就是当年“四大行”遭遇困境时,组织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用创新和发展的方式来消化历史遗留问题。
但是这次不一样了,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金融要支持实体,也就是说官方对金融的定性至少降了半格,从原来与实体平等的关系,降到对实体从属的关系。
事实上,金融和实体怎么合理的协调合作,对于各国政府来说都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因为金融天生的逐利性和冒险性,导致金融的行为一直很难驾驭,对于过度创新和金融空转,堵截和疏导其实应该同时进行,如果经济大环境是钱多而可靠的实体投向少,那么难免金融在逐利的本性下形成空转。这种情况下即使全力堵截,只会让金融宁可不流动也不会轻易进入实体。只有经济大环境改善,实体经济形成对金融有吸引力的机会,才能真正把金融疏导到实体中去。
因此高度对金融的监管我绝对赞成,但是监管的同时能不能给金融创造合理的投向和机会是更为本质的问题。
否则只能重回——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老路上。
其二,会议原话中提到:“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这个表述,表明了政府对目前饱受争议的IPO发行制度和节奏的态度,也就是说发展直接融资=IPO=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而存量资金有限,增量资金不足的环境下,IPO对市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
资金支持实体经济需要的是实体经济足够优质,而目前的IPO情况只保证了数量,但是难以保证质量,上市之后第一个年度业绩变脸的企业数量占比不低,投资者的参与打新的热情主要是靠新股流通股本小,上市之后收益高这种短期利益支撑。而非是因为IPO上市企业质量高,投资者愿意为企业发展空间和未来业绩买单。
因此本次会议中,强调直接融资,但是并没有回应如何解决直接融资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问题,是导致A股市场恐慌的关键原因。
另外,本次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加强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防范职责。
改变了之前金融监管方面“九龙治水”的问题。
总之,在金融定位下调和发展直接融资的指导思想下,未来很长时间内,金融领域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