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特色小镇研究院
特色小镇案例分享 免费发布项目信息 承接特色小镇申报 策划 概规 创建方案 政府汇报 产业导入 资本导入...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DA数据分析师  ·  Deepseek来袭,数据分析师会失业吗? ·  18 小时前  
大数据文摘  ·  风投式思维:哪吒2和DeepSeek背后的共 ... ·  5 天前  
数据派THU  ·  数据派志愿者招募 | 寻找最志同道合的你! ·  2 天前  
CDA数据分析师  ·  Deepseek爆火,CDA持证人如何确保不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特色小镇研究院

小小农庄,却是中国未来30年的“源代码”

特色小镇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19-06-12 17:02

正文

宋卫平魂牵梦绕的“农庄”,终于有了第一个实体。

从广袤的春风长乐、春风江南,再到古风淳朴的越剧小镇, 它曾以一种事先张扬的宏大叙事,唤起无数中国人的乡愁。如今,在阳光下已具体而微。


它不仅是140㎡的青瓦白墙,也不仅是都市人的心灵原乡。它更是中国未来30年,从经济、社会、生态到科技的“源代码”。 甚至会代表中国,向全球输出价值观……


1

架空层上的合院

“请不要再叫宋卫平开发商。”陈剑平说。


陈剑平,著名植物病理学家,现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蓝城的 “农镇之父”。


当年,宋卫平正是听了他的一番话后,创办了蓝城农业。


蓝城的第一个实体“农庄”,在嵊州的农业基地呈现。不久之后,从杭州的春风长乐,到上海旁的春风江南,它或将成片出现。


“我们的计划是,做100个农镇,辐射带动1万个小镇,改变2—3亿人的生活。”陈剑平的表情有些兴奋。


这青瓦白墙的农庄,正是宋卫平农业小镇的最小单元,也是小镇的“细胞”。


从杭州出发,沿杭甬高速转上三高速,大约两个多小时,就来到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这个剡溪边的村庄,曾是百年越剧的发源地。


宋卫平的第一个“农庄”实体,静静地躺在山谷间,在冬日阳光下亮白耀眼。

农庄占地面积约20亩,主体是一栋落地约500㎡的中式宅院。户外,便是前庭、后院、菜园,再到大片农田和果林的“庭院园田”四级体系。


主体建筑一层架空,二楼是一个合院格局,青瓦白墙木柱,环绕着凉廊、露台和灰空间。


架空层高3.9米,做成了一个高科技农艺空间:有A字抱架水培、垂直多层水培、基质培、立柱栽培……为什么一楼要架空? 因为受政策限制时,这样造房子不占用耕地面积。


一楼仍用于农业生产。一个32㎡的垂直多层水培,种菜面积就有160㎡,产量是传统的3—5倍,还可以半自动或全自动管理。


2

20亩的庭院园田


沿楼梯走上2层的合院,室内是朴素的装修,游廊下摆着露木的中式长桌。


建筑面积只有143㎡,有3个房间,2个卫生间,1个大厅,还有一个厨房加工区,南向面宽18.8米。


中庭长宽约7.6×9米,墙面种满绿精灵、帆根、鸭脚木和阿波蕨。一部分做成玻璃地面,为架空层的植物提供采光。



样板房设置的功能,有会议室、起居室和农具房,还有一个小小的书吧。


站在巨大的露台上,凭栏俯瞰,一派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从脚下的景观小院,蔬菜花园、迷宫和廊架,老树下的休憩区,到近处的玻璃暖房、生态泳池……


色彩斑斓,图案精巧,红橙黄绿青蓝紫,仿佛打翻了一大块调色板!


再远处,隔着一道溪渠,就是大片的果林、农田,将近11亩,一直延袤到天际线上的群山。


这个“农庄”,未来是蓝城小镇的一个产品原型,变化在于园田的规模和建筑的面积。中国大地上,将会有多少都市人,把自己的乡愁,托付给这抒情诗般的田宅?


行走在内园中,道路都由碎石子铺成,花坛、菜园也是用石头和木块垒起,整饬干净。

内园种植大片紫甘蓝和青菜,边缘杂种鲜花、蓝莓,还有专门的葱蒜韭菜区、竹笋区和蜜蜂养殖区,主要用以满足农场主的日常生活。


挑高的玻璃暖房,是和朋友喝茶晒太阳的“第二客厅”。


金属大屋顶可电动开阖,半空中悬垂下一盆盆鲜花和绿植。还可以打开自动喷雾装置,既浇灌植物,夏天又能调节气温。


3

从城市回归乡村


这样一个“概念农庄”,对当代中国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它揭示了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正在追求一种不再被金钱或时间逼迫、回归人类本质的生活方式。


从小规模的农业中,获取大地丰足的食物。在简单生活的同时,也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


在这样一个农庄里,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体会到每个田间工作步骤的重要性、创造的喜悦与感动,以及令人舒服的空气。不论是大人、小孩或老人,都散发出生命的光芒与活力。


用蓝城人的话说,视觉、听觉和嗅觉都无比生动。


每一个季节,有不同颜色的花果蔬菜。一年四季,也有不同时令的色彩搭配。耳边有鸟啼、蛙鸣、蝉噪,蜜蜂的嗡嗡声。还有飘香的油菜花、橙花……


还可以到小溪里摸螺蛳、水田里捉泥鳅,童年时的记忆,变成了可以回去的乡愁。


陈剑平院士说:发展中国家的标志,是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已发展”国家的标志,则是城市人回归农村。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他早年留学的英国。


在这个国家,每个人的终极理想,都是置一所乡间的宅子,周末穿着筒靴在花园里修剪玫瑰。




一个宋卫平的农庄,或者说家庭农场,就是一个细胞。


若干个家庭农场形成一个组织,若干个组织形成一个器官,不同的器官形成一个个“个体”——小镇。它们将承载起中国人回归乡村的浪潮。


4

谢玄故地的复兴


宋卫平农庄的另一个意义,或许是对中国乡土的重塑。


“农庄”所在的施家岙村,以及古老的剡溪两岸,就是这场生态社会实验的第一个样本。


自东晋衣冠南渡之后,剡溪一带便是历代名士隐居之地,至今还留有谢玄的始宁钟鼓楼。谢玄的孙子谢灵运,更写下“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的名章。


《世说新语》里风雅的“雪夜访戴”,也是发生在剡溪之上。




这些年,来剡溪追慕风流的游客不少,有的是为了李白,有的是为了谢灵运,还有为了胡兰成的。但真的面对剡溪,有时却不免失落。


青山依旧夹岸,传说中“剡溪九曲”胜景早已难于寻觅。


古树上常挂着塑料袋、破衣服,溪石间也不时有玻璃渣、易拉罐。工业文明对农村的侵蚀,“唐诗之路”上的古村落,也未能幸免。




剡溪边的老人还记得,儿时一个猛子扎到水里,胡乱摸几把,都能逮到鲜美的石斑鱼。


几年前已很少有人到溪里游泳了,水质不好,还容易被各种垃圾割伤脚。而且,村里也渐渐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


农庄所在的蓝城农业基地,为施家岙重新带来一种原生态的生产方式。




比如,菜园的覆土,使用的都是废弃的山核桃壳。既富含促进植物生长的微量元素,又透水透气。粘虫板和太阳能杀虫灯,则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蔬菜精心套种,用挥发的气味物理防止病虫害。


所有的农产品,都以有机标准种植,上市前经农药残留严格检测。既不对土壤造成污染,又为城市人提供无公害的食品。


政府也在剡溪边重修水坝,清理河道垃圾。流经农庄的一段溪岸,已重现当年旧观。


5

老吾老,幼吾幼


100多年前,美国农业专家F·H·King游历东亚,写下一本《四千年农夫》。


在书中,King盛赞中国有几千年传统的有机农业,称它是美国学习的榜样。过去30年,“化学农业”一度取代了这个传统,如今,蓝城又找它找回来了。


一个宋卫平的“农业小镇”,不仅从生态上,更从社会经济上改造当下中国的农村。


陈剑平喜欢讲一个故事:有一年,他到淳安农村考察,看到一个小女孩坐在老屋门槛上,就问她:小姑娘,你最向往什么啊?


小女孩回答说:我最向往山核桃成熟的时候。


“那你喜欢吃山核桃是吗?”陈剑平问。不料小女孩说,一点也不喜欢吃,只是山核桃熟时,爸爸妈妈就会从城里回家采摘,她又可以见到他们了。


陈剑平深受震动,中国有3.7亿农民工,6000万留守儿童,作为院士该做点什么。


他和很多企业家说起这个故事,可是多数人听完只是“哦”。


直到他有一次遇到宋卫平,老宋也心有戚戚焉:我们工地上就有很多淳安的农民工,有些孩子生病了都不回家,就是怕误工费和交通费。我想帮他们,但不知道怎么做。


陈剑平告诉他:我们一起做农业,让农村孩子可以在父母身边成长!


不是去乡下租几亩土地,盖两间民宿,种几棵菜,养几头猪,也不只是去做一个项目,而是做一个“大体系”,彻底改变三农问题。


这是一种“大农业观” 整产业链、全绿色化、多功能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


通过一个个农庄这样的“农业综合体”,不仅激活农村经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而且实现农民从一种“身份”向“职业”的转换。


6

做回四千年农夫


施家岙村共有1200多人口。如今,蓝城农业公司在当地已雇佣了260多名“农业工人”。


将来的经济生态是这样的:城里人买下农庄,签定耕地长期租约。既可自己种植,也可部分或完全委托蓝城种植,甚至连销售也交给蓝城农业。


蓝城再返聘农民,每月付固定薪水,并且返还一部分农产品。




以这个20亩的样板农庄为例,内外园一共种植了24种蔬菜、13种果树。单是外园,就种植了176棵樱桃、112棵黄桃,一个城市人肯定对付不过来。


需要3个“农业工人”,才能照管好这类规模的一个农庄。


当地村民老钱,原本在城里的一个车床厂打工。去年不幸在一次事故中失去大拇指,一下失去收入来源,无良的老板还拖欠他的医疗费。




一度,老钱意志十分消沉。后来,他试着去应聘蓝城的农地管理员,拿起了阔别十年多年锄头。


以前,老钱天不亮就得骑着电瓶车往城里赶,天黑了才能回家。现在工作就在家门口,每天都能回家给妻子做好晚饭。每月4000多元的收入,也不比在城里打工低。


蓝城为他缴纳养老保险,节日会发超市卡,生日会有礼物,夏天甚至还有冷饮费。




除了老钱这样的中年人,越来越多年轻的新鲜面孔,也出现在村里。比如蓝城农业的一线技术员——90后情侣小娜和小锋。两人在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读书时相识,专业都是设施农业技术。


7

重建乡村社会生态


初见二人,第一印象是比同龄人要成熟。特别是小锋,说话不多,刀削般的脸庞却蕴含着坚毅。


2014年毕业时,有两份工作邀请摆在小锋面前:一份是杭州某农业公司的质检员,另一份是蓝城农业嵊州项目的一线技术员。


在辗转反侧了几夜之后,小锋却还是选择了带上女朋友一起去去嵊州。




他说自己在农村长大,十多岁时就能一天割五分田的稻子。高考填志愿也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农业技术”。之所以这么毅然决然,说到底,还是不想浪费所学。


两人一起见证了基地从无到有:大棚基建,圈梁,立柱,完工。播种,催芽、成苗、定植、管理、采收。


他们已是基地的技术骨干,特别是小锋,称得上智能温室控制的专家。




小锋和小娜职校班上,40多个同学里,现在从事农业一线工作的只有4个人。很多同学毕业后,都抱怨当时选错了专业。但面对这个问题,小娜笑靥如花:


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等明年春天,这里的花都开了的时候你再来,像仙境一样……


其实蓝城影响最大的,还是当地留守的老人。


他们大多已不适合在工厂上班,只能留在村里给外出打工的儿女带小孩。老大爷们都喜欢在村口晒太阳,人多了就组织玩“牌九”。老太太们除了带孩子,就是去一起念佛经。




蓝城到来后,以每亩1000元/年向他们租赁土地,首先带来一大笔土地租金。


经过培训,他们还可以到农业基地做工。像施家岙村62岁的王兴德,原本唯一的收入就是家里的两亩半田。夫妻俩一年劳作,收入也只有两万多,省吃俭用也留不下什么钱。


现在他们把田租给了蓝城,然后去基地务农。两人一年加起来的收入超过五万元。


8

改变世界的源代码


去年冬至,在杭州的一片茶园林麓下,正在建造的农庄示范区外,蓝城团队的30多人,亲手撒下2亩田的油菜花籽。


待今年春天,就会开满大片鲜黄的油菜花。


这是一次充满象征意义的播种。油菜是一种常见的食物。油菜籽成熟后,秸杆是很好的燃料。油菜籽可以榨油,油可用于照明和烹饪,渣还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肥料。


它是中国四千年传统农业智慧的浓缩,象征着生命、风景与社会的循环。




从这里开始,宋卫平的“农庄”将会在中国大地迅速生长。它们将集结成镇,为大量“空心化”的农村,带来更多的人口、财富和农产品,甚至教育和医疗资源。


陈剑平说,这个小小的农庄,可能是未来30年中国的“源代码”。


藉由这个源代码,形成农民、家庭农庄、农业园区和村镇4级体系,在大城市周边编织出一串“小镇项链”,最终绘出一幅“城乡一体化”的宏大图景。



“中国人用前30年,造了三代房子。”陈剑平说,那么,接下来能不能用三个30年,只造一代房子?


一个小小的农庄,可以赋予太多意义 都市人的乡愁、安全的食品、传统农村社会的复活、农民生活品质的飞跃、农业高科技的迭代……


陈剑平说,自己的偶像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


他有改变社会的灼热理想,但一直觉得,在沉重的现实面前只能是“空想”。直到他遇到宋卫平,一个有情怀,有人脉,又有成熟经验的业界巨子。



“我和宋卫平,完全是以‘归零’的心态,去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圈地,更不是房地产开发。”


每周,都会有全国各地的代表团拜访陈剑平,希望合作开发农业小镇。目前已在洽谈的有30多个,100个农镇计划看起来很快会实现。


陈剑平希望,它们能改变数亿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一天,向全球输出中国的文化话语权……

重要通知:开发商、投资商、运营商、咨询服务机构、特色小镇、休闲农业、等企业单位

开课地点 北京 农广大厦

【开课时间】 2 019年6月28—30日

【主办单位】 中厚明德集团 特色小镇研究院

【参课人员】 特色 园综合体相关投资商 开发商 相关产业链负责人

【课程主题】 政策解读、立项辅导、 融资申报、拿地策略、案例解析... ...

课程特点 一线评 审专家授课、模块化教学、操盘手现身说法 精讲细研

咨询热线 16601291889 微信同号


双课堂+项目咨询问诊


高效研学模式

本期课纲

一、 最新政策解读

1、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

2、康养、森林康养

3、农业一、二、三融合示范区

4、美丽乡村、民宿

5、大棚房 、限墅令


二、 拿地

1、产业勾地攻略 项目选址技巧

2、低成本获取建设用地指标

3、如何判断不同土地类型配比最合理、规避“雷区”?

4、和村集体签土地协议种类与注意事项

5、集体建设用地如何高效利用


三、定位策划规划

1、项目如何找魂、根据目标客群项目精准定位?

2、对标国家政策,精准立项

3、项目顶层设计与产业规划

4、运营前置构建盈利模型


四、立项申报

1、厘清申报归口 精准对标

2、申报材料组织与编写技巧

3、与政府签订投资框架协议 谈判技巧

4、逐级申报 掌控申报节点 先谋后动


五、 融资

1、8大融资模式(政策性银行贷款、融资租赁、政府引导基金

发债  资产证券化 PPP 股权融资  信托)

2、项目融资渠道种类的选择与注意项

3、如何引入央企、国企做信任背书

4、资金方如何选择投资项目


六、 运营(招商)

1、四季 全时 业态布局与招商

2、运营团队的搭建与管理

3、引入外部团队 托管运营注意事项

4、线上线下营销策略


七、品牌 输出

1、标杆项目模式梳理与输出

2、品牌引入的合作模式选择

3、品牌的塑造方式方法

4、网红项目的打造与运营推广

本期讲师

第一部分

1、2019 特色小镇 田园综合体发展方向

2、申报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要点

3、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规则

4、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与特色小镇异同点

5、农旅、民宿类项目常规误区

第二部分

1、住建部颁发‘ 限墅令 ’ 房企如何应对

2、大棚房最新解读及应对策略


核心主旨

1、项目如何和政策高度匹配落位

2、锁定客户群体 精准产业定位 为项目找“

3、项目顶层规划与项目公司架构设计

4、选址设计服务公司的考量标准



核心主旨

1、通过产业勾地 项目选址如何掌握主动权

2、土地类型最佳配比及建设用地指标的申请

3、与村集体签约拿地技巧及宅基地科学利用

4、项目选址如何躲避雷区




核心主旨

1、项目申报与立项的方式方法

2、与政府签订框架协注意事项

3、古镇开发建设运营策略

4、申报省级 国家级重点项目技巧




核心主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