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写在思想的边上
为潮湿的灵魂寻找方向,包括我们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龙网  ·  哇~DeepSeek,你是懂重庆的! ·  13 小时前  
华龙网  ·  哇~DeepSeek,你是懂重庆的! ·  13 小时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今年春节泼天的流量,重庆接住了! ·  昨天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今年春节泼天的流量,重庆接住了! ·  昨天  
重庆日报  ·  重庆楼市迎来“开门红”! ·  2 天前  
重庆日报  ·  重庆楼市迎来“开门红”! ·  2 天前  
重庆日报  ·  创意视频|新春第一会 绘出新重庆新篇章 ·  2 天前  
重庆日报  ·  创意视频|新春第一会 绘出新重庆新篇章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写在思想的边上

与自己的婚礼

写在思想的边上  · 公众号  ·  · 2019-03-06 16:36

正文

“和自己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有次和朋友聊起“与自我的相处模式”,初闻这句话时,心里战栗了一下。茫茫世间,有谁值得这婚礼般的待遇呢。

我们大部分的时间会和自己在一起。作为人生的叙述主体,我们无法见证自己的缺席,故“自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与自我的关系”则更加地复杂而迷人。

1 与自我的关系

1.1 作为自己的实验者:好奇与暂悬

我的另一位朋友喜欢把自己当做实验对象。谈到“挑战自我完成不可思议的目标”时,大多数人会想到坚毅、意志力,以及咬紧牙关、铁下决心。而他却抱着一种颇有趣的心态,“对自己坚持下去会怎样,很好奇”。

散文之父蒙田便是这种 “自我好奇” 的典范:“年轻的蒙田在他学习到任何格言和自己想出各种格言以前,他只有一种本能的智慧:热爱生命和热爱生命中的自我。这个二十岁的青年只是用自己好奇的眼睛犹豫不定地、急切地看着这个世界,看看这个世界会给他一些什么,看看他自己能给这个世界一些什么。”

我写文章有个不好的习惯,总想把学过的理论都用起来,常常是越写越多、越写越抽象,长篇大论、理论堆砌,读者看不懂,或者看得很辛苦。其实每次头脑风暴后,都会诞生好几个精彩的小段落,但是连在一起逻辑就很奇怪,于是便开始了各种修修磨磨。常常缝补到纠结不堪,这时我便知道要去“暂悬”一下了。

“暂悬” 一词来自《U型理论》,指放下固有的思维,让新的思维涌现。如失恋的人很容易陷入过去的思维模式,剪不断理还乱,难以跳出自己看自己。

“暂悬”需要放下成见,敞开心灵,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达成的结果将非常值得。对于入迷的作者来说,常常需要放下心心念念的文字,先做点别的什么事。一段时间后,才发觉自己“敝帚自珍”了,不愿放弃好不容易想到的灵感构思;也看到了明显的“知识的诅咒”(Curse of Knowledge),自己满意的句子对他人来可能艰涩无比,还需花点心思编织些鲜活的例子。在整段整段地“忍痛割爱”后,望着干净清爽的文脉,整个人都变得柔软起来,新的想法也开始探出了它们的小脑袋。

1.2 作为自己的关怀者:责任感与安全感

有段时间,我喜欢把自己当成我的小孩、我的妹妹,或是任何我关心她成长的人。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关联感。

虽然年龄上已是成人,但心智上免不了延续儿时的状态,渴望依赖,渴求被爱。而同时,作为自己的“母亲”或“姐姐”,我会感到有责任、有担当,去成为她的臂膀、避港湾。“我会希望她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不希望看到她怎样。”或是“我会如何作为,来成为她的榜样。”

这样的共生体会是非常强大的: 可以做一个小孩,允许、安抚自己的脆落;也可以做一位关怀者,照顾好自己,“对自己负责”。

1.3 作为自己的朋友

单纯的校园里,友谊承载了大部分的日常情感交流。朋友的一个重要角色是倾听者,大家相互倾听,分享快乐,宽慰苦楚。就常见的烦恼倾诉而言,多数时候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解决方案,而是与自己的和解。朋友的存在正是诱导你将话说出来,梳理思路,认识自我。

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是 写日记 。如《安妮日记》里,安妮将她的日记本“凯蒂”视为自己的闺蜜,在躲藏的阁楼里向她吐露秘密。在日记的辅助下,各种游离的想法或情绪得以浮现,你成为了自己的倾听者,而倾诉的内容正是你非常关心的。

1.4 作为自己的恋人

未有缘结识类似的体验,也得以感悟长相厮守的深沉爱意。而倘若投射爱的对象是自我,那便更加微妙了。

偶有些许时刻,在图书挂刷了一天的自习、晚间出来跑遍紫金,头脑的充实与身体的充盈,让一股自豪感蓬勃而生,突然发现 好喜欢自己 那是一种重新结识自我后的满心欢喜,一种发现能陪伴自己共度一生的温柔幸运。 而后由衷着大笑,陶醉得不能自已,穿过树林,飘过人群,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幽灵。

窃以为亲密关系中最为动人的莫过于交融,而恋人们正将这种边界融化得淋漓尽致。而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则需要做到极度开放、 完全接纳 ,甚至是“毫无保留”。

如身体外表,无论美丽与否,都有其可爱、可贵之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细致地观察自己的肉身,缓缓地划过这被赐予的礼物,仿佛能望见父母的身影。

如心智习性,看到自己性格中的美好与缺陷,看到天使与恶魔、真善美与假恶丑、兽性人性神性的交织起舞,看到一具更加真切、立体的生命体逐渐浮现。

1.5 作为自己的陪伴者

与自我的关系没有明显的边界,但都可归结为 陪伴 。良好的陪伴往往沉淀了岁月光阴,述说着人与人间的温情。

遥想耄耋之年,陪着老伴儿,或是牵着一只金毛犬,放眼静谧的森林,平望宁静的湖面,内心和谐至极。偶忆悠然午后,穿梭思绪间,哼起不知从哪儿拾得的久远小曲儿,旋律轻快,脚步轻盈,心亦温馨。

更想到李白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吟咏蹁跹,自斟也欢。不需要浓浓烈烈,只需要携带上自己的心,用眼睛好好地看看这个世界,用耳朵好好地听听这个世界。

漫步于岁月洪流,你将会体会到 永恒陪伴 的美妙。你,世界,还有自己——带上行囊,已够出发。

2 反思与认识自我

与自我的关系有好有坏,喜爱、厌恶、淡漠,乃时空上的复杂体。而一切关系的建立,必当追溯自我认识。

2.1 闲暇与反思

忙碌的对立面是闲暇,而闲暇是反思的基础。 灵魂的充实需要闲暇和关于自己的思考。

有人喜欢把日程表排得满满的,享受充实生活带来的快感。然而我观察到的很多,都是 借由“充实”的日程表来逃避与自己的对话。 有的人惧怕空闲时间,因为“无所事事”的感觉,会让他面临来自时间、生命意义的拷问。有的人喜欢自嘲,一边吐槽着忙碌与压力,一边“引以为豪”。

这本身无可厚非,但缺乏反思的“忙碌”可能会损害了生活的明晰透彻,以及反思本身可以带来的对自我更深刻的认识。更有可能,这些“忙碌”是极为盲目的——如果说将漫无目的的前行称为 “漂流” ,将有目标的前行称为 “航行” ,那独处反思便是 “靠岸修整” ,以审视航向,更有力地再次出发。

我们常说的 “独处” 也是,将注意力聚焦于向内观照,而非回应外界。

寒假里有一周去旅游了,每天和他人在一起、群体狂欢,晚上回来后理理照片、发朋友圈。完全不用太多思考,只要享受体验就好。即使有些许内省的契机,也只是流于表层的观察、偶发的洞见,而非系统的呈现。回来后写旅游总结,可谓是全局视角、畅快淋漓。这时反思便成了一种媒介,将零碎的想法有序地组织起来,将其升华。

2.2 反思的节奏

一种理想的交游状态是“下次再见时,为对方带来更多的惊喜”。离别后产生的不同,让向来熟悉的双方变得更加迷人。就像任何亲密关系都需要平衡“融入”与“独立”一样,对自我的认识也需要把握好“深入反思”与“漫游体验”的程度。

对自己的生命历程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回顾 ,如日志、周志、月志、年志,亦在提供反思的节奏。在梳理生活史料的过程中,看到成长的脉络,有时甚是会让自己大吃一惊。

3 基于认识自我的心态转变

3.1 任凭外界风雨,我自岿然不动

来浙第三个年头,自觉最大的成就是渐渐探索到 自己不想要什么,大概想要什么。 不再轻易浮躁,不再患得患失。

科研、留学、语言、实习、就业、社团、竞赛、保研、公益、创业……面对眼花缭乱的选择与机会,不再是看着其他人干什么,我也想去干什么。因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故可以有意识地降低对它们的关注度,并 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坚定前行。

同时,对与自己目标有关的信息更为敏感。你和其他人将不再是同一个比较立场,你将接受独特的生命洗礼—— 属于你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压力与动力。

毕业那年,面对企业的股权高薪与学校的极力挽留,我们院长选择了后者,毕竟是能力和志向所在。而人难免面临来自他人、内心的询问,回溯早年的抉择,他给出的态度是 “人生无悔,义无反顾” 。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样的,既然是自己选择的道路,就义无反顾地向它的顶尖奋斗吧!

3.2 洞察人性,不再容易失望

我有一个学心理咨询的朋友,和她在一起非常地舒服。她说,经过这么多的治疗训练,最大的感悟是要有 “耐心” 。和老师、父母一样,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是 “助人成长” ,面对患者耐心引导,不厌其烦。

做到耐心,需要 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 。现在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往往比较急,影响他人总想立刻见得成效,倘若他人没有按预期的来,便容易失望。认识自己,以便更好地了解人性,理解他人。一方面,在人际互动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想想我们是否也可能曾经让他人失望过;另一方面,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探询、欣赏他人的优点,尤其是对领导者来说,“了解成员各自的特点,安排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非常地重要。

4 自我与他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华龙网  ·  哇~DeepSeek,你是懂重庆的!
13 小时前
华龙网  ·  哇~DeepSeek,你是懂重庆的!
13 小时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今年春节泼天的流量,重庆接住了!
昨天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今年春节泼天的流量,重庆接住了!
昨天
重庆日报  ·  重庆楼市迎来“开门红”!
2 天前
重庆日报  ·  重庆楼市迎来“开门红”!
2 天前
书法在线  ·  今年最大气的一段话
7 年前
新华网  ·  荐读 | 做啥别做“药渣女”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