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外滩教育
ID | TBEducation
这两天,特朗普忙着提名多位他就任总统后的重要官员。
正如外界所推测的那样,他正欲组建一个更加忠于自己的团队——“出钱又出力”的马斯克、威廉·麦金利也将重返白宫,担任白宫法律顾问……
特别是很多被提名者,许多都对华态度强硬:
被提名国家安全顾问的佛罗里达州众议员
沃尔兹
,长期以来对中国持有极端批评态度;
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纽约州众议员
斯蒂芬尼克
,曾推动了一系列反华法案……
对于特朗普的新任期,正如外滩君之前分析过的,可能需要做好准备,迎接更加强硬的政策和环境。
而现在正在美国的留学生们,可谓身处第一线。
这次大选,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影响?
经历了形势越发动荡的这几年,他们的感受是怎样的?
对于特朗普执政的未来,又有怎样的展望?
外滩君也和几位在美国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聊了聊,听到了她们的心声。
和互联网上的针锋相对不同,身处大学校园的同学们,即使在大选出结果之后,也并未体会到太多切身的震荡。
在加州戴维斯读大二,统计学专业的Christina就是其中之一。
她说,学生们很被鼓励去投票,在投票日前一个月,她收到了四五封这样的群发邮件。
但课堂上不允许公开讨论大选、自己的政治倾向这类话题。即使是私下和同学相处,也很少谈论政治,留学生没有投票权,本身也对投票这件事没太多关注。
加上身处深蓝州,校园内的环境可以说十分平和,只有在校外才会见到一些居民举牌子,或是在车上贴贴纸“Trump President 2024”,表达对特朗普的支持。
要说影响,那可能是投票日校园里人头攒动,路不好走,以及出结果的第二天,很多课被取消了。
但“政治抑郁”还是真实存在的,特别是在美国本土同学身上,甚至是一些教授。
同样就读于
加州大学系统的Amber,在伯克利的人文专业读大一。
她身边几乎90%的教授和同学都强烈支持哈里斯。
“强烈到什么程度,就算平时很喜欢参加派对的Party Students都会为哈里斯拉票,声情并茂地写下长文,长到我以为他们在写论文,有理有据地号召大家去投哈里斯。
大选过后,很多本地同学都有了明显的政治抑郁。
”
《哈佛深红报》也报道了校内教授因大选结果临时取消课程
Bella目前正在哥大生物专业大三
,
大选出结果的那天晚上她没有熬夜关注,但是第二天早上一醒来,手机里都是身边朋友们发的消息,哭泣表情包、难过、难以置信……
“当时我就知道肯定是特朗普赢了。”
这一天,原本要进行的一场考试也被取消了。
Bella觉得未必全是因为教授情绪不振,但是大家的情绪低落很明显。
“
应该也是考虑到大家(学生)的情绪。
因为大家在深蓝州里,之前接触到的信息都是觉得哈里斯能稳赢的。一下出来特朗普赢,他们真是没办法接受。”
而且
取消考试,也有安全方面的考量。
“大选第二天,街上确实会感觉比平时乱一点。纽约人本来就多,可能会有人抗议选举结果。”
相比之下,留学生不能投票,对大选的感情没这么多,但是情绪低落也很明显。
Christina提到,自己身边的非绿卡人、非美国人,大家都更希望哈里斯能够胜选,特朗普获胜后,大家也都比较心塞。
“留学生考虑的大多还是切身的利益,大家只是觉得相对特朗普,哈里斯提出的各种政策,对留学生会更友好。”
相较于教授允许学生停课,学校开设心理纾解室等关怀,
留学生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切身利益——大学申请、签证、OPT、找工作……
Lily目前在耶鲁大学攻读生物领域的博士,计划明年毕业。
她在特朗普上一任期时赴美,如今临近毕业,又赶上特朗普再度胜选,颇有些“时也、运也、命也”的感慨。
在大选结果出来前,她也更希望哈里斯能当选,觉得民主党在留学生、签证方便会比特朗普更温和。
2020年,特朗普签署第10043号总统行政令,以国家安全为名,禁止特定学生和学者获得签证,堪称掀起了惊涛海浪。
图源:美国驻华大使馆
但在她看来,民主党的友善也是有限的。
“就算是哈里斯当选,我觉得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特朗普任期间签署的总统令、签证限制,也没见拜登取消。”留学生能做的,也只有接受结果,做好自己的计划。
即使是在拜登任期,Lily也眼见着
身边有STEM专业的同学假期回国后,迟迟拿不到新的签证,影响开学;
曾经一些CSC公派项目被取消;
已经就业的师兄师姐,在为H1B抽签惴惴不安……
面对特朗普的新任期,她的预期不乐观。
这次如果推出更严格的签证限制,甚至是对OPT动手,她都不会太意外,但这肯定不是她所希望的结果。
在未来,美国依旧会是Lily首选的工作地,但不会是唯一选择。“如果美国真的变成了一个非常封闭的国家的话,我也没有必要呆在这里了,不给签证就不给吧。”
经过这几年的“锤炼”,Lily越发看重“环境是否match”。
美国职场的氛围、女性产假、对亚裔的态度等等,都是她会考虑的。
她对“婚绿”也有所耳闻,在她看来,“首先,很多人从一开始就会介意‘婚绿’这个目的,而且,这个目的之下的两性关系,我觉得也很不健康。”
接下来,她给自己的安排是做好毕业的准备,并且利用好OPT。
“听说上次特朗普在任期间,OPT的审核有变慢,这次不知道会不会也这样,但大家都有这个担心。我也需要好好研究一下申请。”
加州戴维斯统计学专业的Christina,尽管还在大二,但是对于这类限制也深有体会。
因为自己中国学生的身份,
她担心直接申请STEM专业被限制,所以选择了“曲线救国”
——先申请了BA文凭的专业,入学后,通过学校的转专业机制,到了现在的统计学。
(BA文凭,即Bachelor of Arts,文学学士学位,通常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艺术、文学等领域的学科。)
只不过,也不是所有专业都能曲线救国。
“像特别热门的CS专业,只要入学时没有被这个专业录取,那么入学后也不能转过去;还有些专业,转进去需要抽签。”
尽管这类限制并不针对留学生,但也算是“卡签证”后的连带影响。
对于OPT和就业,目前离Christina还比较远。但她提到了
近来被大学接连取消的DEI部门(负责群体多元化的部门),如果未来职场也采取类似的政策,那么对于亚裔学生可能不是个好兆头。
“取消了DEI,公司为什么一定要录用亚裔、录用留学生呢?”
不过在她了解下来,
身边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家中做好了经济支持和就业准备,他们也做好了毕业回国的打算。相比之下,不需要太为OPT和留美工作担心。
只有读人文的Amber在分享中,可以在专业上略微宽心一点。“可能在他们看来,我们读文科的,一算是送钱,二不接触核心科技。所以对我们的限制不会那么大。”
当然,读人文的她并不会在本科毕业就止步,还有更长远的读书计划。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美国的政策会变成什么样,会是谁做总统,现在还说不准。
着眼当下,Amber更担心的是,大选对贸易关系的影响。
“毕竟家人都在中国这边,做生意和美元汇率也有关系,贸易关系可能会直接影响收入。”
“我觉得我未来的计划不会因为一个总统的当选而发生重大的改变,除非总统做出了什么颠覆性的事情。”
除了签证等问题,大家也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美国社会的变化。
加州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地区之一,对Christina来说,
学校是象牙塔般的存在,在校内完全不需要担心被歧视。
2023/24年度加州国际生数量
图源:《2024美国门户开放报告》
今年,她参加了学校食堂学生助理的工作,在正式上岗前,接受了总计七八个小时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其中就包括歧视、骚扰。
“这是每个入职的人都要接受的,级别越高越严格。教授们还会接受更多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