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上最后一位数学全才——戴维·希尔伯特,1862年出生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祖父和父亲都是法官,母亲是一位富商的女儿,在哲学、数学、天文学方面都有涉猎。
母亲负责了希尔伯特的启蒙教育,母亲有段时间对质数着了迷,他会拉着小希尔伯特指着天上的星星像讲故事一样,给儿子一一介绍质数,慢慢地希尔伯特也迷上了数学。
8岁时的希尔伯特,刚开始到皇家腓特烈预科学校上学,但这所学校注重文科,所以后来转到了比较适合他的威廉预科学校。在这里,希尔伯特,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他勤奋好学,成绩突出飞猛进,包括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神学和物理学在内的几乎所有课程都是优秀,数学更是获得了“超”的评价。
希尔伯特后来说过:数学最合我胃口,因为它容易、不费力,数学用不着死记硬背,总是能自己重新推导出结果。
毕业后,进入哥尼斯堡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希尔伯特主要学习了积分学、矩阵论和曲面的曲率论三门课程。
到第二学期,按规定他交换到了海德堡大学。在那里,希尔伯特印象最深的是微分方程名师L.福克斯的课。这位教授上课的情景是这样的:在黑板上不停的演算推导,突然间发现最初的方法行不通,于是擦掉黑板,换另一种方法,继续沉迷也算……直到推导出结果为止。这样的课,让学生们得到一个领略最高超数学思维的实际过程的机会,希尔伯特也正是通过这位教授的课,领悟到了数学家的思考过程。
后来,希尔伯特回到哥尼斯堡大学,主要跟从韦伯教授学习数论、函数论和不变理论。
1885年博士毕业后,希尔伯特进行了一次短期游学。他去了莱比锡、巴黎等地,参与了德国数学家克莱因的讨论班,又结识了庞加莱、若尔当、皮卡和埃尔米特等著名数学家。
1886年,希尔伯特回到哥尼斯堡大学当讲师,课余时间继续探索不变量理论,并在两年后解决了“不变量之王”哥尔丹提出的有限基问题。
1892年,被任命为哥尼斯堡大学副教授,一年后升为正教授。
1895年转任哥廷根大学教授,直到1930年退休。在众多教授中,希尔伯特平易近人,经常会和学生们一起喝茶、吃饭、散步,讨论数学。
他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认为讲课应该教会学生怎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讲课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引进科学发展的进程,教师应该详细地阐明困难所在,为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搭一座桥。
为了让学生领略到一流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希尔伯特上课选择临场发挥,这深受福克斯教授的影响。
希尔伯特真诚的个人素质和民主的学术作风,吸引来了世界各地热爱数学的年轻人。希尔伯特眼光非常好,而且爱护学生也是出了名的,而且。
希尔伯特完全没有对女性的偏见,为了让埃米·诺特在哥廷根大学留下当教师,他对反对的一帮学者拍案而起:“先生们,这里是学校,不是澡堂!”
1896年,他向德国数学会递交了关于“代数数域理论”报告,这成为代数数论的经典报告。
1899年,他发表《几何基础》,创立了现代公里化方法,接着又挽救了狄力克雷原理,从而使变分法研究出现转机。
1900年在巴黎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希尔伯特发表了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演讲,提出了23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包括四种类型:数学基础问题、数论问题、代数和几何问题以及数学分析问题,几乎涵盖了整个现代数学的领域。
自此,全世界掀起一股解决希尔伯特问题的热潮。尽管至今这23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但是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大大推进了20世纪的数学进程。
1943年,希尔伯特去世,英国《自然》杂志给予希尔伯特极高的评价:“现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位数学家的工作,不是以某种途径导源于希尔伯特的工作,他像是数学世界的亚历山大,在整个数学版图上,留下了他那显赫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