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河套融媒
河套微传媒是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第一时间为河套地区微友分享吃喝玩乐咨询,聚焦本地新闻,传播河套文化,感受河套,分享快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夜听  ·  睡前一段话丨不忘初心 ·  12 小时前  
洞见  ·  蛇年搞钱第一步:重塑你的财富观 ·  2 天前  
洞见  ·  比猪更怕过年的,是中年人 ·  3 天前  
读书杂志  ·  新刊速递:2025年第2期封面+目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河套融媒

警惕!巴彦淖尔2名学生被骗

河套融媒  · 公众号  ·  · 2025-01-22 13:02

正文



学生们的寒假来临
手机电脑纷纷解禁
不想出门游玩
只想宅家的朋友们
终于可以在网络世界里畅游了?
且慢!
放寒假的学生和家长们
先来阅读这份寒假防骗指南

1

未成年孩子易陷入的

网络游戏骗局


1.“免费领取”为幌子


未成年孩子因年龄小、辨别能力差, 在使用手机打游戏、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不法分子通常会以一些噱头为诱饵,如赠送游戏道具装备、发福利红包等,诱骗甚至威胁孩子们转账,以此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会在各类短视频社交平台中,散布类似 “加群免费领游戏道具” 的消息,待未成年人加入群聊后,不法分子会称扫描特定二维码即可领取,但由于受害人是未成年人,所以需要使用父母的微信进行扫描。


受害人扫描后会提示 “领取失败,账号被冻结” ,不法分子就会告知受害人, “需通过扫描付款码进行解冻”,“解冻成功后钱款会自动退回” ,并且运用各种话术诱导受害人反复进行付款,骗取大额钱款后便立刻失去联系。


2.“虚假交易”的操作


网络游戏的骗局多种多样, 不仅有以“免费领取”为噱头的,也有网络游戏虚假交易骗局等。


不法分子会在游戏社区等网络平台发布 “买卖游戏账号、道具、皮肤、装备” 或是 “低价销售游戏币” 等广告信息,诱导受害人在虚假的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再以 “注册费”“押金” 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


在受害人付款后,诈骗分子会编造 系统监测到非本人账户”“触发风控账户锁定”“未成年人需交押金” 等一系列说辞,利用未成年人大多瞒着父母私下登录游戏、害怕受到责备等心理,不断要求继续转账支付,最后将受害人拉黑。


3.“解锁防沉迷系统”的诱惑


部分诈骗分子还可能利用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的特点,谎称 “解锁防沉迷系统需使用父母的银行卡” ,要求受害人提供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或是发送钓鱼网站引导泄露信息,从而盗取资金。



学生群体

受骗案例

案例一

临河区某学生在手机上玩和平精英时认识一位网友,并添加对方好友,随后,在对方诱导下向骗子转账10000余元。

案例二


乌拉特前旗某学生在某短视频平台添加陌生好友,在对方诱导下被骗6000余元。


2

未成年孩子的家长们

应该这样做


家长们尽量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培养孩子正确的游戏观、价值观,教育孩子适度娱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同时, 给孩子讲些反诈防骗小故事,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防骗教育。


家长们也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 在把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交给孩子之前,一定要先做好设备支付的安全措施, 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 设置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支付密码,不要把支付密码轻易透露给孩子, 同时要取消手机的免密支付 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报警。


3

精准识别

各类骗局

01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


游戏超低价充值、账号装备脱离正规平台私下交易、聊天过程中被要求扫描对方发送的二维码安装的一般都是诈骗。


02


假冒老师类诈骗


骗子会冒充老师或者学校领导,以需要缴纳学费或者其他费用为借口,诱骗学生转账或者提供个人信息,然后将学生的账户盗用或者将学生的个人信息用于诈骗。


03


冒充客服类诈骗


网购声称商品有问题、 包裹遗失 办理多倍赔偿,或者声称微信、支付宝“百万保障”业务已到期需要缴费续保或关闭扣费,或者要求私加个人微信、QQ处理订单等都是诈骗。

04


刷单返利类诈骗


骗子通过短信、社交平台发布简单又多薪的网络兼职广告,引导受害人参与网络兼职“做任务”,受害人完成初步的刷单任务后,诈骗分子会返还小额佣金获取受害人的信任,之后刷单任务的金额会逐渐增加,然后平台会无法提现,甚至要求支付“保证金、解冻金”等。

05


充值、红包、返利类诈骗


以陌生快递中奖或发放礼券等为噱头,吸引被害人扫码加入诈骗分子的群聊,进而发放红包并引导受害人做任务,最后以大额返利为诱饵, 诱骗受害人进行多次转账。

0 6


培训类诈骗



骗子会成立所谓的培训班,以明显提分效果为名,吸引家长学生购买课程。然而,这些课程通常价格高昂,并不会真正提供有价值的课程。


07


购票改签类诈骗


冒充航空、铁路公司的工作人员,以车次延误或飞机故障延迟起飞等理由,主动要求对乘客进行改签并理赔,并发链接让受害人填写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当受害人将信息填写完成后,诈骗分子便远程登录其银行账户将钱席卷一空。

警方提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