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媒体界的第一网红咪蒙同学,再一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缘于她更新的一篇文章《咪蒙: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在文章中,她讲述了自己公司里的一名实习生,因为忍受不了自己毫无兴趣的专业,在学校里每天都过的浑浑噩噩,以一副行尸走肉的姿态过了一年之后,终于不堪忍受自己的沉沦,这名实习生应聘了咪蒙的公司,很幸运,他入选了。
加入咪蒙公司的第一件事,这名大二的实习生就去学校办了休学手续。
咪蒙的观点是支持大学生休学,她的理由很简单,当下的大学教育价值不大。所以,她喊出了“为了学习,你休学吧”的呐喊。
理所当然,这篇观点激进尖锐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我昨天粗粗刷了下朋友圈,就看到三四篇公众号作者在发文批判咪蒙的这篇文章。
指导别人在其人生的特殊时期,做出重大选择这种事儿,我做不出来。因为在我看来,这种事儿的“罪过”和“成本”实在太大,毕竟,每一个大学生面临的实际状况完全不一样。
比如:
一个八流本科生,竟然在这样的大学里还念了个国际关系专业,他对自己这个专业完全不感兴趣。但他发现他其实对新媒体公关很感兴趣,而且自己网感极强,甚至在网络上已经形成了印记鲜明的个人IP。
一个外交学院的高材生,通晓三门外语,而且牛逼的是,仅仅靠东京热的动作电影,就可以把日语学的滚瓜烂熟,他毕生梦想是成为外交官。
你说这两个例子,你跟他们俩谈休学或者做“一定要把大学混完”的劝慰,说到底,其实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个人有个人的境遇,个人也有个人的江湖。
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你硬要劝人家休学赚钱,万一过两年,一个疯子跑到你家门口给你一枪,然后说:我恨你!我悔不该当初错听了你的话!你毁了我的一生!
你说你,岂不是死的比聂树斌还冤枉?
根据慧超同学一贯的尿性,让我们一起脱离“大学生该不该休学”这个低级趣味的探讨,让我们把尺寸再深入一些。因为在我看来,舆论界如此规模浩大地全民讨论“大学生该不该休学”这个问题,最尴尬的恰恰是当下的中国高等教育本身。
中国当下的大学教育,怎么了?
(二)
实际上,从当下的大学教育本身来谈,咪蒙同学的文章,丝毫没有耸人听闻。
拜托,咱们大家都是上过大学的人。C罩杯的大胸弟和A罩杯的萌妹子,都把手放在你们的良心上,扪心自问下:你真的觉得当下中国的大学教育,质量很高吗?
好多年前,网络上盛传过一本《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这个大学生存手册,在一开始就这样写道:
“国内绝大部分大学的本科教学,不是濒临崩溃,而是早已崩溃。在此,我无意争论是否复旦、中科大、或者清华、北大是否比我们崩溃的更少一些——这种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我想,凡是被中国的大学上过的少男少女们,都应该很认同这个说法。当下高校教育的糟糕程度,基本上,老师所谓的上课,更像是一种形式主义。
课件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更新,因为再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所以整个课程的设计,都是由老师一个人说了算,没有人去权衡和科学地分析,这个教师,这么来上这门课,是不是科学,是不是对学生有用?
考试前,老师主动给同学们划重点,生怕孩子们考试不及格——不及格还得补考啊,学生麻烦,自己也麻烦。大学教授们扪心自问:给学生上课,尤其是给本科学生上课这件事儿,在你们心里,能排到第几的位置?
我觉得,排名位置可能要比“晚饭后别忘了遛狗”稍微靠前一点吧。正如《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所言:“教授们的主业和操心的永远是科研项目和他们的硕士博士,给本科生上课永远只是个再次要不过的应付了事的副业。”
拿我自己举例吧:
去年的时候,我报了一个班,每周都去中国传媒大学听课,是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开设的品牌公关课程。就在这个号称中国广告界最高学府,中国广告人摇篮的知名大学,我发现,我听的那些课程,几乎在所有的公关公司里,都是早已经过时的无用内容。一些如今被认为很Low的玩法和案例,依然在老师们的课件里。可是品牌公关这行实在是瞬息万变,在H5和二次元营销已经大火的今天,学校里面还在讲纸媒时代的公关套路。
所以,有太多大学生刚毕业进到一个公司里,是完全懵逼的感觉,就像一个拿着狼牙棒的野蛮人,突然间站在了电子战的硕大屏幕上。
而如果你现在也开始带实习生的话,无论他的大学背景如何。我想,你应该告诉自己,面前的实习生就是一个傻子,所以他最可贵的品质不是大学里那些破烂证书,而是他的自我学习能力,是否跟得上你的节奏。
可以说,如今太多大学的教育,已经失去了应该有的“教育价值”。
(三)
中国的高等教育出了问题,这件事儿,除了高三的班主任之外,所有人都知道。
其实,从教育部到各位顶着光环,享受国家各种特殊津贴的老教授们,心里都清楚,中国目前的高校教育亟待改革。
绝大多数的中国高校教育“就像是一个儿戏”,主要参演角色是教育主管部门、各类大学、大学教授和学生群体本身,大家互相配合,老师们形式化地上课,大学生们形式化地听课,最后形式化地毕业领证。
最悲哀的,是当下我们大学生活的美好,已经和教育本身不再有一丝关联。大学生回忆起大学生活的美好,都是无忧无虑的课程,哥们和闺蜜的笑闹和友谊,各种玩耍和通宵,各种浪荡和探险,以及在校外小旅馆里,和恋人关门一整天不出去,躺在床上把满地扔满卫生纸的澎湃时光。唯独,是的唯独和教育本身无关。
前不久,一批医学论文造假,在国际上被曝光,名单中密密麻麻的全是中国人的名字。其实,说到底,论文造假,在中国的大学里,还叫个问题吗?这么多年下来,中国大学校园里的论文造假,不说是堂而皇之,至少也可以达到心照不宣的程度。
高校的行政化管理,使得大学这一方净土,早已经成为了一个隐蔽的衙门。可以说,目前中国的大学几乎拥有国企所有的弊端,大学教授靠关系吃饭,而不是靠真才实学服众,因为职称是行政机构评定的。大学里就像个小官场,没有几个认真做学问的人,大家一门心思研究的都是诛心和宫斗,学术造假公然横行,骗国家研究经费,教授走穴赚钱的现象比比皆是。
所以,早就有教育家和众多学者站出来,呼吁中国高校的“去官化”,大学的去行政化,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大家治学”和“教授治校”。
(四)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
“大学生该不该休学”的讨论,在我看来,是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作祟。钱理群先生曾经分析过教育有五种危机,其中两种是:
①功利主义的专业化教育,导致学生素质严重下降,学术视野短浅,尤其在国内高校,不仅出现不了大师,甚至还难于承担从事综合性大科学的研究之任。
②学风浮躁,急功近利,金钱主义盛行,虽然技术成果日新月异,但重大基础性研究却少有根本的突破。
我非常认同。
坦白说,成功很迷人,但高校教育不应该面向成功。或者反过来说,不应该用“能不能成功”的思维去审视高校教育。
这逻辑是不对的!
我个人从来都觉得,真正有价值的高等教育,不应该是为“追求成功”服务的。什么是成功呢?在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看来,所谓的“成功”,无非就是拥有更大的权力,赚更多的钱,开更好的车,住更大的房子,睡更年轻的漂亮姑娘……
优质资源永远都是少数的。因此,在“成功”这个层面上来看,在任何一个社会,成功者都永远是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高等教育的价值不应该以“追求成功”为最终导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社会的价值观一定是畸形的。
因为“追求成功”的高等教育,反过来说,就是把绝大多数人变成“失败者”的教育,这注定加深社会的戾气和蝇营狗苟的氛围,高等教育更应该为常识服务,为平凡服务,为开拓智识服务,为普世价值服务。
高等教育往大了说,是为了培养青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往小了说,高等教育应该服务于大多数的平凡者,传递常识,提高个体的智识,尤其是审美能力,而不是每天撸游戏到深夜,然后醒来蹲在马桶上,打开快手看乡村网红在飞舞的尘土中尬舞——还觉得特别酷!
这不应该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有的审美和价值品味。
最后一句话,与各位共勉:终生学习,永不毕业!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