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G:
本研究针对
武汉市主城区
中
环境绅士化地区
,揭示
城市公园可达性不平等
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运用改进的Multi-G3SFCA方法评估公园可达性,RF-SHAP模型探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环境改造集中在湖河周边,这些区域公园可达性差异明显。研究发现物理空间因素影响大于社会经济因素,但后者仍重要。建议公园规划关注供需平衡,优先发展地铁站周边社区和口袋公园,满足不同年龄段需求。
城市公园的公平使用是社会公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城市更新往往提高土地和房产价值,但可能加剧公园可达性的分配不平等。尽管已有研究关注绿色空间公平性,但对环境再开发影响公园可达性的探讨较为有限。本研究聚焦武汉环境绅士化地区,分析城市公园可达性的分配不平等及其驱动因素,旨在为绿色空间的公平规划提供策略支持。
本文研究框架涵盖数据收集与分析两阶段(如图3),综合运用空间分析与计算模型:
数据收集:
①通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确定武汉市环境绅士化地区,揭示公园与房价的空间关联;②利用高德API获取居民社区到公园的旅行时间数据,以衡量可达性。
研究分析:
①采用改进的3SFCA方法(图4),结合年龄偏好和多种出行模式,评估公园可达性;②使用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量化可达性不平等;③借助RF-SHAP模型分析物理空间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交互作用,深入探讨可达性差异的复杂机制。
图4 多模式三步浮动捕获区(Multi-G3SFCA)方法的概念图
研究发现,武汉市主城区环境更新活动主要集中于湖滨和河滨区域,如东湖、沙湖、中北路及武昌江滩等地。这些地区通过大规模绿色环境改善和城市更新,吸引高收入群体并推高房价。然而,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的基尼系数分别高达0.953和0.994,表明超过80%的居民仅能使用20%的公园资源,体现公园资源与人口分布的显著空间不匹配(图6)。此外,物理空间因素(如公共交通可达性和商业中心接近度)是造成可达性不均的主要驱动因素,占比达63%,而社会经济因素(如收入水平和老龄人口比例)相对较小,占37%。二者的交互作用也对公园可达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8 RF模型影响因素的SHAP值汇总图和相对权重
图9 影响城市公园可达性不平等的关键因素的SHAP交互图
研究指出,为促进绿色公共空间的公平发展,应优化公园布局,特别是城市更新区域,确保居民便捷访问。此外,需特别提升低收入者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可达性,完善周边交通与商业设施,以增强公园吸引力,缓解环境绅士化引发的可达性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