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急剧膨胀,城市绿地所固有的生态环境和游览休憩等功能的迫切需求凸显出来。如何合理、充分利用规划建设中现存的自然山体,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完善服务功能,建成一个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以及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综合性山地公园,是目前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
山地公园
是指拥有变幻的地形、丰富的植被,以自然风光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具体指具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远足郊游、运动健身、科普教育和防灾避险等功能的规划用地,包括自然的山体、丛林、沟谷、水体和海岸、浅滩等,以及特殊的地形地貌。
山地公园的规划与建设不同于城市以人的需求为主体的规划,而是以公园的环境为主题,
在规划中要以山地的保护为前提,应保持维护山地的原生态风貌
,要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提供景物解说、观光游憩、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等多元化功能,以生态资源的调查为基本资料,依据资源特性将公园分区管理。
根据生态公园的区位和内容不同,山地公园
既要满足一般公园设计的设计原则,同时还要突出山地的生态特性,体现山林野趣
。山地公园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拥有自然地貌,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保持基址的山林野趣是非常重要的,尽量减少对基址的大规模变化来进行自然系统生境的保护和修复,规划适合的游憩活动以促进人与自然的互动。
3、人性化
公园内的游憩设施、服务设施、公用设施、管理设施和游路开辟等内容、数量、空间分布,
均应考虑方便游人利用,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者的不同需求
。在交通上宜保证公共交通的易达性,关注老人、儿童和外地游客,提高公园的可识别能力。还需依据不同文化层次、职业类型、年龄结构和消费层次人群的需求,打造功能各异、特色明显的景点,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
4、本土性
充分挖掘和突出地方人文特色,
尊重地方风俗习惯和民族景观特色,立足于地方历史文化遗迹的有效保护,
并结合公园不同的功能分区和特色景点,注意乡土树种的选择和运用,优先选用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良阔叶树种和铺装材料,让公园展现地方特色。
山地公园设计要素主要包括:空间、景观、道路、节点、视线等。下面分别从山地公园的视觉空间与景象特点、景观空间组织、道路游线等方面来分析山地公园设计。
1、山体视觉空间与景象特点
根据山地的自然空间特点,在山体塑造上视觉空间也受其空间朝向的影响。
从地形构造空间尺度特点看,不同的山位存在不同的视觉空间类型和景象特征。山位作为山地地形的要素之一,具有两方面的特征。
一是基本性
,是山地中各种单一地表形状的概括,有不可再分的特点;
二是它具有直观性
,在山地环境中有很强的可识别性,容易被人们把握。
2、景观空间组织
控制山体景观空间层次主要有三个决定要素:
山体制高点、山体景观视线、山体轮廓线。
山地公园的制高点一般位于凸地形的顶部,由于山顶面积的限制,无法满足大量的观光客,也不能建设大规模的建筑,因此需因地制宜的布置观光建筑或构筑物,一般常见的有观光塔、观景亭、观光台等。因此,与空间组织紧密相关的是视线限制,在垂直面中,山地地形可影响可视目标和可视程度,可构成引人注目的透视线,同时创造出景观序列和“景观层次”,可以彻底屏蔽不悦的因素。山体轮廓线构成了景观的背景层次,对人观景时候的心理感受影响很大,以建筑轮廓线为主体的城市天际线,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游线道路组织
山地由于其特殊的地形,道路顺应等高线布置方法不同,所获得的道路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形空间道路的组织表现出山地道路组织的多样性,带给人们不同的游线道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