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杠杆游戏
“杠杆游戏”,资本精英的选择。由前媒体人和经济研究员主笔,致力于用数据读懂经济中的杠杆和泡沫。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创造历史,哪吒怎么能火成这样?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科幻,正成为写作者最大的风口 ·  昨天  
每日人物  ·  塌房大主播,集体“复活” ·  昨天  
每日人物  ·  北京国贸打工人,涌向“穷鬼购物天堂”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杠杆游戏

官人强奸女学生,洗白没那么容易

杠杆游戏  · 公众号  ·  · 2019-01-25 22:43

正文


撰文|黄大拿&编辑|王心


说实话,一个拥有很大权力者,一个搜刮了那么多民脂民膏的人,你要他一辈子一点功绩都不出、一点贡献都没有几乎都不可能,无论此公多么腐烂。


郭廷以先生主编的《中华民国史事日志》上记载,1919年10月8日安徽督军倪嗣冲部安武军强奸安庆蚕桑女校校长,10月24日安武军二次强奸蚕桑女校教员学生,学生十余人羞愤自杀。


这就是民国史上著名的“安武军围奸蚕桑女校师生”事件。


但是,近年来不断有人发表文章为倪嗣冲辨诬,认为这一事件纯属捏造,断定其目的意在掀起舆论风暴,借此动摇倪嗣冲在安徽的统治。


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呢?

有枪就是草头王

倪嗣冲是何方神圣,安武军又是什么部队?


回答以上问题,先要对袁世凯死后中国的政治格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言以蔽之,袁世凯一死,维系中心的威权垮掉,当时的中国遂进入谁也不服谁、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代。


所谓安武军,实际就是倪嗣冲的私人武装。当然,倪嗣冲能掌握这支武装也并不容易。


倪嗣冲(1868~1924),安徽阜阳(今阜南)人,其父倪洪原为袁世凯嗣父袁保庆幕府,倪嗣冲随父读书时,得识袁世凯。遂种下了此后飞黄腾达的种子。


清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廷一片混乱,被迫启用在河南家乡“养病”的袁世凯,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倪嗣冲前往投效,被委任为武卫军右翼统领,立下了军功。


清帝退位,南北停战议和,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论功封赏,任命倪嗣冲为豫皖筹边使。1913年7月,又任倪嗣冲为安徽都督兼民政长,后任安徽巡按使、安徽省长、安徽督军兼长江巡阅使等职,倪氏开始了独霸安徽的历史。


主宰一方,枪杆是最重要的命根子。倪嗣冲将所部扩充为步兵八路,辖40个营,改武卫右军番号为安武军。


枪杆子下面可长出很多好东西,当然是多多益善。反正是我的地盘我作主。在安徽这块土地上,倪嗣冲增关设卡,巧立名目,征收各种苛捐杂税,用以扩军和养兵。


有人不满,倪嗣冲却振振有词:我是安徽人,不能不关心桑梓,安徽土匪很多,为了各界人士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卫地方,必须扩军。养兵就要有军饷,减政设卡,就是为了多养些兵,养兵则是为了安民,我倪某人不得不如此啊。


倪嗣冲的这些话有没有人信,天知道。但有一点很清楚,正因为倪嗣冲本人把枪杆子视为唯一重要的东西,希望士兵们为自己私人卖命,他就尽量要给士兵优厚的酬报,不惜处处宽纵。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安武军军纪如何可想而知。


于是,有了“安武军围奸蚕桑女校师生”的大风波……

围奸女校师生,真的还是假的?

“安武军围奸蚕桑女校师生”最早由外国人在华所办上海《字林西报》所披露。


1919年 12月 5日《字林西报》登载一则11月 27日由安庆发来的通信:


此间蚕桑学校近有一骇闻之事,传者纷纷,此间女生共数十人,八月十五日,有附近某兵营军官带同兵士若干,突入该校,将守门警士缚住, 闯入女生宿舍, 其时女生均已熟睡,此事后来如何自不待言。


嗣于九月一日又有同前之事发生。缘传该校学生因此自尽者数人,教员因此自尽者一人。比来当局对于此事竭力弥缝遮盖, 因之详情若何不易探悉。


……


报道一出,很快引起上海舆论界和公众的强烈反应。


12月,全国各界联合会第17次评议会就此案通过四项决议。沪上各报纷纷跟进,对此事予以关注。


在报道中,媒体谴责安武军暴行,并对安徽当局掩盖真相、安徽省内各团体保持缄默表示了强烈不满。


《神州日报》的社评在文章中愤怒地说: 此事发生以来,距今已将二月。呜呼! 吾不知皖省,除此辈禽兽以外,犹有人在否也?


安徽这一边反应如何?


公众等到的是督军倪嗣冲及省长吕调元于12月14日、12月16日先后发出的两个电文。


在电文中,安徽官方对事件矢口否认,反指报界“无中生有,任意栽诬”,并且声称要走法律途径,“依法起诉”。


后事如何?


按照大型工具书《中国二十世纪通鉴》的说法,“此事后来竟不了了之”。


这么大一件事居然不了了之,无疑留下了太多谜团。

洗白哪有这么容易

总有人喜欢给历史人物翻案。当然只要论据有力,案子翻得好,肯定是一件好事。


但是给民国时期一些军阀翻案,常常会显得十分牵强。


关于倪嗣冲,近年来不仅不断有学者撰文,论定“安武军围奸蚕桑女校师生”事件纯属别有用心的谣言,更有人认为倪嗣冲督皖八年,功大于过。


但即使是断定“安武军围奸蚕桑女校师生”事件纯属谣言的人,也不得不补上一句,这件事酿出大风波,“事出有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


一句话,安武军到学校滋扰并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其实,有没有这起事件,被倪氏视为命根子的安武军纪律之败坏均无可讳言。随便翻一下《倪嗣冲年谱》,安武军哗变、抢劫、杀人几乎是家常便饭。


仅1922年6月一个月,先后就有寿县、阜阳等地安武军哗变,寿县的哗变平息后仅十日,又“再次哗变,大肆焚掠,人民财产损失惨重”,而阜阳的哗变,“自中午放火烧至次日午后三时止,妇女、儿童死亡约100余名。”


至于倪嗣冲的所谓“贡献”,一本研究专著中浓墨重彩地说:“倪嗣冲主皖和寓居天津期间,投资银行和工矿实业,为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这里也不能忽略两个问题,一是这么大的投资,究竟从何而来?二是如倪嗣冲手握大权者,做出点贡献难吗?


倪家投入金融和实业的巨额资金之来源,谁都知道其中之绝大多数只可能取自民脂民膏。


而说到倪嗣冲对民众和地方的贡献,当然不能全部忽略,因为这是有史料为证的。


但也不要忘记,像倪嗣冲这样的大人物对民众的造福和祸害常是紧密相联,以至于这所谓“贡献”,人们常常感到难以启齿。


相对于这种祸害,所谓功绩和贡献又算得了什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