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早教微观
微者,精妙也;观者,谛视也。以早教微观,可以知上策,明幼规,察园涵,破迷题,了师心,安父母,健童生,谐成长,共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 ·  22 小时前  
PChouse家居APP  ·  Deepseek怒怼ChatGPT,究竟谁更 ... ·  3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  2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召开2025年全面从 ... ·  3 天前  
PChouse家居APP  ·  不要电视茶几,LDK+图书馆buff叠满的学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早教微观

肥胖率、近视率不断攀升,我国幼儿体质状况恶化亟待关注

早教微观  · 公众号  ·  · 2018-08-24 19:30

正文


导读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滑近年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也在日益凸显,那就是我国学龄前(3至6岁)幼儿的体质状况也不容乐观。业内专家近日对记者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对幼儿体质趋恶进行干预已经刻不容缓。



8月11日,旨在促进我国幼儿体育教育水平提升的“中国宋庆龄普蕾儿童及青少年体育教育与健康发展专项基金”在北京启动,该基金的成立背景正是因为我国幼儿的肥胖率、近视率等指标持续攀升,我国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质量普遍不足。


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王凯珍向记者表示,我国北方某地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3至6岁幼儿的肥胖和超重率已经达到30%,而综合全国的情况看,我国 3至6岁幼儿的肥胖和超重率已经是全球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按照教育部在2012年正式颁布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至6岁幼儿应每天参加体育活动两个小时以上,其中1小时应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户外运动。但据雏鹰宝贝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李宇向记者介绍,根据他们近一年来在国内多地对幼儿园的调查,可以发现超过90%的幼儿园无法做到每天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参加体育运动。


王凯珍表示,国内绝大多数幼儿园的老师只注重孩子的文化、艺术教育,重智、重艺、轻体,导致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即使想上体育课,老师也不会上,多数情况下,所谓的体育课 只是让孩子们玩玩。


相关调查显示,国内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每天都在跑跑跳跳,运动量应该是够了。殊不知,科学的体育运动与无目的的乱玩完全不同。


王凯珍表示,小孩子天性好动,那么,就要让孩子的好动变成一种有目的地、有设计地去动,比如他总是动腿、总是跑,那我们就要考虑小孩的腰肢、手臂等部位的锻炼。因为孩子如果喜欢某个动作,往往就会拼命做,这样就会使孩子身体发育、身体素质发展不全面、不均衡。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教育与儿童发展专家陈学锋博士在8月11日举行的中美体育论坛幼儿体育分论坛上表示,幼儿的运动不足、不均衡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有很大隐蔽性。 因孩子幼年时期的运动不足、不科学,在身心上的负面反应可能要在孩子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来。 因此发达国家目前都非常重视幼儿体育。陈学锋提供的一份英国3至5岁幼儿运动指南显示,英国不仅要求幼儿每天有3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求运动种类丰富。而按照美国体育教育协会和美国医学会的建议, 孩子白天每1小时作息就应有15分钟的运动时间。


面对我国幼儿体质出现的恶化趋势,王凯珍认为,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干预措施,要吸取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恶化到了严重地步才亡羊补牢的教训。王凯珍建议,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要跨界协同联动,分管幼儿教育的基础教育司和分管大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体卫艺司也要实现协同联动。


不仅幼儿肥胖率、近视率持续攀升

我国中小学生也存在这一问题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全面细致的评价——



监测过程


2015年-201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实施了第一周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监测以四年级、八年级学生为对象,分年度开展德育、语文、数学、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六个学科监测工作,并对各学科的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学科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等相关因素进行测查。2015年-2017年期间,抽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73个县(市、区)的572314名学生参加监测。同时,监测还对19346名中小学校长、147610名学科教师及班主任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监测数据,主要发现如下:



监测结果↓


关于学习


1、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学生国家认同感高,九成以上的学生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96.2%的四年级学生和97.9%的八年级学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学生对成功的原因看法积极,有关获得成功最重要因素的调查中,选择个人努力的学生占比最高,四年级、八年级分别为47.9%和62.7%,而选择家庭背景、他人帮助、运气或机遇的学生占比在0.6%~8.5%之间。


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勤劳节约方面,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日常表现良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7.5%、95%;在诚实守信方面,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日常表现良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9.2%、95.3%;


在团结友善方面, 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日常表现良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1%、81.1%;


在遵守公德方面, 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日常表现良好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3.6%、97.3%。


尽管学生在行为规范方面总体表现较好,但仍存在不足。 例如,只有68.4%的四年级和68.6%的八年级学生做家务劳动,只有53.1%的四年级和38.2%的八年级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校和班级劳动。



2、学生学业表现良好,综合应用能力相对薄弱。


本次监测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数学、科学学业表现进行了测查,并采用国际通用的程序和技术方法,将学业表现划分为四个水平段,分别是:待提高、中等、良好、优秀。


监测结果显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业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1.8%、79.6%,达到优秀水平的比例分别为21%、22.7%。


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4.6%、78.9%,达到优秀水平的比例分别为23.8%、26.7%。


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科学学业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76.8%、83.6%,达到优秀水平的比例分别为16%、12%。


监测结果也显示学生在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偏弱。


如在科学学科上,四年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75.7%、74.9%,低于科学理解能力约5个百分点;八年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3%、76.3%,分别低于科学理解能力4.1和10.8个百分点。



3、学生家庭作业时间过长,参加校外学业类辅导班比例较高,学习压力较大。


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是否参加校外学业类辅导班和学习压力感受是衡量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指标。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分年度调查了数学(2015年)、语文(2016年)学科分别在以上三个指标上的情况。由于是分年度进行,因此两学科之间在三个指标上的数据不能累加。


监测结果显示: 四年级学生数学、语文单科平均每天作业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3.6%、40.4%,在6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4.7%、21.5%,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4%、8.7%;八年级学生数学、语文单科平均每天作业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0.2%、45.5%,在6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9.2%、15.1%,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6%、3.4%。四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和语文校外辅导班的比例分别为43.8%、37.4%,八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和语文校外辅导班的比例分别为23.4%、17.1%。三成以上学生感到很有学习压力。以数学学习为例,四年级学生表示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很有压力的人数比例为30.7%,八年级学生表示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很有压力的人数比例为49.4%。



4、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高,但部分课程的课时设置和内容安排欠合理。


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喜欢语文课的比例分别为93.8%、89.1%,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课的比例为91.5%,八年级学生喜欢物理、生物和地理课的比例分别为82.4%、86.6%、80.1%;


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喜欢音乐课的比例分别为89.6%、87.9%,喜欢美术课的比例分别为88.6%、81.8%,喜欢体育课的比例分别为92.9%、87.3%,喜欢品德课的比例分别为89.8%、83.5%。


同时,监测发现,语文、数学周课时数偏多,体育、艺术周课时数偏少,如四年级语文周课时数多于6节的学校占比为72%,数学周课时数多于5节的学校占比为67.2%,体育周课时数少于3节的学校占比为44.3%,艺术周课时数少于3节的学校占比为12.9%。


此外,科学课中,学生参与动手实验、实践调查的机会较少,如八年级学生在本学期物理课上做过3次及以上动手实验的比例为38.7%,从来没有做过动手实验的比例为23.8%;生物课上做过3次及以上动手实验的比例为19.3%,从来没有做过动手实验的比例为47.1%。



关于身体


学生心肺功能、速度素质达标率较高,但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四年级学生肺活量达到及格标准的比例(达标率,下同)为98.1%,优秀率为33.4%;八年级学生肺活量达标率为95.9%,优秀率为31%。


四年级学生50米跑达标率为96.3%,优秀率为18.3%;八年级学生50米跑达标率为94.7%,优秀率为21.4%。


监测也发现,学生肥胖比例较高。四年级男生肥胖比例为8.5%、女生为5.1%,八年级男生为8.5%、女生为6.2%。


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65.3%,其中四年级女生视力中度不良和重度不良比例分别为18.6%、10.4%,男生分别为16.4%、9%;八年级女生视力中度不良和重度不良比例分别为24.1%、39.5%,男生分别为22.1%、31.7%。


学生睡眠时间总体不足。


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2017年)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监测结果显示,四年级学生睡眠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30.7%,八年级学生睡眠时间为9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16.6%。



关于艺术与特长


学生演唱表现较好,但音乐听辨能力与赏析能力、美术基础知识与赏析能力均有待提高。


82.6%的四年级学生和86.1%的八年级学生基本能够完整、流畅、速度稳定地演唱歌曲。但是,在对音乐的节奏、节拍、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基础要素的听辨上,四年级学生的题目答对率只有52.9%,八年级只有53.8%;


在对音乐作品的风格、体裁与形式、情绪与情感以及名家名曲的赏析方面,四年级学生的题目答对率只有66.1%,八年级只有63.2%。在对色彩、线条、对称、空间等美术基础要素的掌握上,四年级学生的题目答对率只有63.9%,八年级学生只有62.1%。在对美术作品的主题、风格、门类以及名家名作的赏析方面,四年级学生的题目答对率只有67.9%。



关于学校


1、教师受学生喜欢程度高,但部分教师探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喜欢班主任的比例分别为91.6%、79.6%,喜欢语文教师的比例分别为94.7%、87.4%,喜欢音乐教师的比例分别为90.8%、84.4%,喜欢美术教师的比例分别为88.6%、81.1%,喜欢体育教师的比例分别为90.5%、84.7%,喜欢品德教师的比例分别为90.8%、82.1%。


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教师的比例为91.2%,八年级学生喜欢物理、生物、地理教师的比例分别为83.4%、84.3%、81.3%。


监测发现,科学教师开展探究教学的能力有待提升, 63%的四年级科学教师、61.2%的八年级物理教师、75.5%的八年级生物教师和80.7%的八年级地理教师的探究教学处于低或较低的水平。


另外,79%的四年级品德教师和71.3%的八年级品德教师认为其专业知识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尤其是在法律知识、地理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