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中国青年报、天津大学、卫津路92号、中国科学报、天津大学新闻网、九派新闻等
9月12日,天津大学2024年新生开学典礼举行,药学院院长刘秀云教授作为师友导师代表发言。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跟一万余名天津大学新生分享了她的感悟:1988年出生的青年生物学科学家刘秀云,在今年5月份就任天大药学院院长时曾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刘秀云先后在天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求学和科研。
刘秀云。图片来源:天津大学2021年回到母校任职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刘秀云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以表彰其在神经重症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交叉领域所做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刘秀云教授说:“成长之路,道阻且长,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更是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有时,我们会遭遇失败和挫折,会感到迷茫和无助,但正是热爱,会让我们在逆境中拥有坚持下去的勇气。这份热爱,是对你求学城市的熟悉,是对亲爱母校的感恩,是对专业知识的渴求,是对探索未知的执着。敬畏科学、热爱科学,当你真正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的时候,你的审美、你的格局、你愿意为之付出的努力、你做事的态度都将随之而改变。深沉而执着的热爱,也将塑造大家敢为人先的勇气”“在大学里,大家要培养很多的能力:创新的能力、钻研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还有最重要的时间管理能力——时间,是世界最公平的赠予,也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每天拥有平等的24个小时,如何利用时间,将决定我们与他人的不同。要制定计划、把握当下,宁静致远,行稳致远;要定期回顾,明确目标,经住诱惑,耐住寂寞。万物更迭,星辰变幻,唯有时间悄无声息地穿梭于过去与未来之间,它给予我们青春,也带来垂暮,没有人能阻止时间的流逝。愿大家都能拥有驾驭时间的智慧与勇气。”据报道,在天津大学,刘秀云将大量精力放在科研领域。她开发的脑脊液循环动力学联合组学及脑电技术,可对脑积水患者进行精准快速诊断,将诊断时间从传统的3天缩短到几十分钟。专注科研工作的同时,刘秀云也努力践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回国后,她引入了多门在国外学习时认为特别重要的全英文课程,并承担或参与了10门课程的建设工作:“我终于实现了当初的诺言,将国外的先进知识带到了国内,带到学生面前。”据天津大学官网介绍,刘秀云是天津大学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也是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第三任院长。公开资料显示,刘秀云本硕均毕业于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该校2005级本科生和2009级硕士生。硕士毕业后,刘秀云获剑桥大学盖茨奖学金支持,在剑桥大学攻读临床神经科学专业博士学位,主修重症麻醉与脑科学。进入剑桥后,她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多篇学术论文在JCBFM(国际脑血流与代谢学会的官方期刊)等世界级神经科学期刊上发表;她着力研发的一款软件帮助医生及时监测病人的神经生理指标;她还担任过剑桥中国学联常务副主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完成博士学业后,刘秀云去往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理护理系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醉重症系进行博士后研究,担任美国重症麻醉师协会学术委员会(SOCCA)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生命支持技术分会副会长、CAMDI麻醉与围术期医学分会委员等学术职务。在美国学习期间,她的三位导师分别从事基础学科、儿科以及心脏科,研究领域各不相同,这也促使刘秀云的科研课题横跨医工、临床与基础医学三个方向。对此,她说“同时做三个课题很有挑战,但是收获和成长也特别多”。2021年,刘秀云结束了近十年的海外求学生涯,回到母校天津大学医学院任职,主要从事神经重症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是天津大学新医科的领军人才。作为天津大学比较年轻的院长,她曾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回复:同时有压力也有动力,现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要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好,希望学院在医药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方面有一些进展,这确实是不小的压力,但同时也是动力。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是一个大的平台,它把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和医学院整合得非常好,给我们提供了从硬件到软件各方面资源的一个支撑。师资队伍上,我们也是一个团队,布局也比较全面,有做基础研究的、有做临床诊断的、也有做后续治疗的。
本人希望在科研方面,无论是自己学习,还是推动学院的发展,都能做出更多的贡献和成果。
商务合作、广告投放
请联系微信号:mogobd
募格编辑提供专业的英文论文修改、润色服务及科研学术论文翻译服务,拥有超2000名各学科编辑,以英语为母语,具有丰富的文稿修改编辑经验,让您的论文语言更加准确、地道和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