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药地理
作为一个以“权威、科学、严谨、全面”为特色的医药信息服务专业平台,医药地理致力于为国家政府机构和医药行业企业提供最权威的决策参考依据,以及最快速、准确的业界动态和行业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医药地理

【聚焦】取消“以药养医”,受伤的还是药企!

医药地理  · 公众号  · 药品  · 2017-05-25 20: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9月底前全部取消“以药养医”,实行药品零加价,这让公立医院管理者们悚然,他们说,公立医院要大亏损,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真的会是这样么?笔者认为,不一定!

众所周知,药品零加价的补偿途径有三:增加政府补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其中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不用他人指教也是每个医疗机构都会自觉做的,而且他们负担“零加价”补贴比例也很低(10%)。关键是政府补贴及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但二者都有政府医保基金做支撑,所以受伤的还是药企。

先看看政府的补贴究竟有多大份额。拿县级医院为例,有政策明确他们的“药占比”必须在30%左右,在现实中也有个别县级医院为了“减少损失”“降低政府财政负担”,使“药占比”低于指标。如豫北一家县级医院2015年的年平均药占比仅20%,年收入1.8亿元,药品销售3600万元,零加价“损失”约540万元, 而按照有关政策,医院本身只需用“节俭”来减少54万元的损失,政府财政负担54万元 ,剩下的432万元由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来“弥补”。所以,公立医院并没有因此受到大的“损失”。

再看看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对病人有怎样的“减负”作用与效果。 “医事服务费”如果在基层开始推行,只能让公立医院及医师们增加服务收入,没有减轻病人负担,反而可能增加病人的自付量。 比如豫北这家县级医院2015年平均门诊人次消费98元,门诊药占比30%,主任医师诊费是4.5元。如果药品零加价销售,增加医事服务费,按北京标准主任医师诊费抬高到70元,如果平均门诊人次消费也不变,那么,零加价给医院带来的“损失”不足4.5元,但实行医事服务费后给病人增加负担70-30(报销)-4.5(零加价)-4.5(原来诊费)=31元,医院无“损失”。增加的诊费由政府医保报销,政府医保基金为其作后盾。

其实药占比早就该“退役”了。所谓药占比是指药品销售量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之所以提出压低药占比,就是为了合理用药,减少过多的、不合理的药品使用,降低病人的医疗消费,但这也可能会变相增加医院的收入利润空间,而 这些利润空间的资金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医保。 现实中,部分药占比根本没有它的设计意义,比如,个别医院用增加医疗检查检验来降低药占比数值。但这些高利润、高价格的检查检验仍是医保的支付对象与负担。

公立医院压低药占比、取消以药养医、药品零加价销售,对公立医院带来的“损失”最终都是由政府财政、医保、及参保人员来分担,实际损失最为严重的是药企,公立医院本身没有什么压力及危机可谈!

公立医院真正的运营危机是目前受公立医院管理机制制约的医疗资源不合理配置,以及社办医疗的激烈竞争。这就需要政府对公立医院管理机制进行改革,真正做到“三医联动”,而不是拿医保给公立医院做后盾。政府可以考虑对公立医院进行根本性改革,或缩编,或卖掉,或公私合营,而不是手持“医保匣子”继续拿医药开刀,让公立医院靠医保基金度日给公立医院的垄断竞争保驾护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