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合翼航空获得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标志着低空经济进入商业化阶段。文章从合翼航空的介绍、OC的意义、后续的商业化节奏、政策背景、经济模型、业务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合翼航空由合肥市国资平台与亿航智能合资成立,是安徽省首家专注于城市空中交通商业化运营的公司。3月28日,它拿到了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
OC是民航局向运营商颁发的资质证明,标志着企业具备安全、合规开展商业飞行的能力。合翼航空相关负责人介绍,拿到OC证后将在骆岗公园率先开展EH216-S商业运营。
低空经济的商业化顺序可能为:货物运输、通航/直升机载人运输、eVTOL载人运输。随着技术的突破和政策的支持,低空飞行有望全面商业化。
政策方面,如适航认证体系流程、政策催化逻辑等,为终端应用(景区观光、城市交通)铺路,解决“有产品无场景”的困境。
以景区端应用为例,通过收入模型和成本结构的测算,展示了低空经济的盈利潜力。同时,也提到了其他应用场景如城市短途通勤、物流配送等。
介绍了低空经济产业链的相关公司和业务进展,如景区运营方祥源文旅、西域旅游等,以及低空基建核心供应商木林森等。同时,提出了产业链的投资逻辑和催化节点。
事件:
千呼万唤始出来,第一张OC落地。
3月28日,合肥合翼航空拿到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
1、关于合翼航空
由合肥市国资平台与亿航智能合资成立,是安徽省首家专注于城市空中交通商业化运营的公司。除了亿航通航(亿航智能全资子公司,OC已获受理)和合翼航空之外,亿航智能在广州、深圳、太原、无锡等城市的合作伙伴也在同步筹备,积极推进OC审定申请。
2、关于首张OC
OC(Operation Certificate)是民航局向运营商颁发的资质证明,标志着企业具备安全、合规开展商业飞行的能力。
24年7月,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合翼航空的OC申请,历时9个月,获颁首张OC。合翼航空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拿到OC证后将在骆岗公园率先开展EH216-S商业运营,将先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内测,等运营路线完善后正式对社会大众开放”。
3、OC落地意味着什么?
1)OC证落地意味着低空商业模式形成闭环。亿航是目前唯一获得载人evtol三证的公司(型号证、生产许可证、适航证),三证意味着具备量产资质。合肥合翼是亿航与合肥国资等的合资公司,取得OC意味着可以正式收费运营,打通供需两端,同时表明了国家对低空的支持,打破市场对低空政策端的担忧。
合肥合翼航空获批全球首张eVTOL运营合格证(OC),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突破“技术研发→适航取证→商业运营”闭环,产业化进程迈入实质性阶段。
2)第一张OC突破也意味着有了标准、模版,各地方有了可参考的范式。配合上近期威海25亿低空专项债、绍兴20.5亿低空基建一期项目开工等重要事件,我们认为后续低空的建设将大大提速。
3)首张OC基于民航规章92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资质),运行种类为留空飞行。留空飞行指航空器起飞与降落在同一地点,航空器在空中的航线可形成闭环。这与EH216-S主要瞄准的景区观光场景相契合。预计OC证获批将推动亿航产品交付,及eVTOL在文旅场景对直升机的替代。
4)后续关注首张OC证对于运营的具体细则和限制性条件等,将直接影响运营方的实际商业模型。
4、后续的商业化节奏?
后续低空经济的商业化顺序或为:
1)货物运输。近期较多货运eVTOL和无人机取得TC、PC,规模化在即,货运对安全性要求较载人更低,有望率先落地;
2)通航/直升机载人运输。我们判断,通航和直升机性能和运营更为成熟,有望率先打通低空载人航线;
3)eVTOL载人运输。展望续航、安全性、性价比的提升,eVTOL也将参与到载人航线运输,低空飞行进入全面商业化时代。
5、近期多重驱动逻辑强化
1. 政策护航:2025年进入基建加速期,“低空航路+起降网络”规划将重构城市立体交通格局;
2. 技术突破:半固态电池平衡安全性与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冲刺 400-500Wh/kg
3. 场景破冰:物流配送、景区观光等高频刚需场景已启动商业化验证,单机日营收模型跑通。
- 3月28日,合肥合翼航空(合肥市国资平台与亿航智能合资成立)拿到#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其运营的亿航EH216-S是全球首个且唯一“三证齐全(TC/AC/PC) ”的载人级eVTOL。
- 3月16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
- 3月12日,《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6、机构观点
作为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从批复的OC来看,是以【骆岗公园】为主运行基地,进行【留空飞行】。行业发展初期,“有没有”其实很重要,作为新型载人航空器,此次OC证的批复,无论是从局方、企业还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都是首例,意义非凡。意味着低空经济正从顶层规划转向场景落地、从产业培育转向消费拉动。我们至少可以先在骆岗公园看到EH216-S进行商业化运营,在载人飞行游览这一场景实现商业闭环。我们始终坚信低空的产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总是需要稳步前行,尤其是涉及到载人飞行,安全至上,大步快走反而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静待行业后续的发展和突破。
低空经济作为24年最强板块之一,有望在25年持续保持高景气度,当前具备超配价值。本次全球首张OC落地意味着低空有望快速迎来商业化落地。按整体规划节奏看整机、基建、运营则是最优先受益细分板块。
- 运营端:低空文旅率先爆发,政策+需求双轮驱动。低空文旅为eVTOL最先落地方向,盈利弹性较大,是我们认为目前低空商业模式最好的方向,且顶层政策提出低空经济从产业培育转向消费拉动,无论是两办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还是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均明确提出发展低空消费。
- 制造端:需
求释放+产能扩张,聚焦亿航产业链。eVTOL商业化落地,文旅景区需求有望大规模释放,同时供给端,2025年亿航计划将年产能从300架提升至1000架,云浮二期、合肥基地有序建设,供需共振下,亿航产业链制造交付有望加速增长。
7、电话会议纪要:
一 、OC 证的政策背景与核心意义
1. 适航认证体系流程:
-
TC证(型号合格证):验证飞行器设计合规性(例:亿航在2023年10月获TC证)。
-
PC证(生产许可证):确保量产能力(例:亿航在2024年4月获 PC 证)。
-
AC证(适航证):单机适航许可,允许飞行测试。
-
OC证(运营许可证):核心突破点, 允许商业化载人 / 物流运营, 2025 年首张颁发标志着低空经济进入场景验证期。
2. 政策催化逻辑:
-
OC 证为终端应用(景区观光 、城市交通)铺路,解决 “有产品无场景” 的困境。
-
航路规划 、起降点建设 、安全标准等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落地。
二 、景区端应用的经济模型与财务测算
1. 基础假设:
-
飞行器配置: 单个景区配置 10 架双座无人机(亿航 EH216-S,单价约为 200 万元)。
-
运营参数:年飞行天数为 250 天(剔除恶劣天气及维护期),单次飞行收费400元/人,每架日均 10 次起降(利用率50%)。
2. 收入模型:
-
单机年收入: 10 次 ×2 人 ×400 元 ×250 天 = 200 万元。
-
10 架总收入: 200 万 ×10 = 2000 万元 / 年。
3. 成本结构:
-
固定成本:设备折旧(采用 5 年直线法,残值率 10%)→ 单机年折旧 36 万元,10 架合计 360 万元。
-
可变成本:
-
充电费 :单次飞行能耗成本约 20 元→ 年成本 = 20 元 ×10 次 ×250 天 ×10 架 =50 万元。
-
保险费用:单机年保费约为 5 万元→ 10 架合计 50 万元。
-
维护费用:单机年维护约为 10 万元→ 10 架合计 100 万元。
-
总成本:360+ 50 + 50 + 100 = 560 万元 / 年。
4. 盈利表现:
-
毛利率:(2000-560)/2000=72%(接近索道等高毛利业态)。
-
净利率: 假设管理费用率10%→净利≈2000×(1-28%费用率) - 560=2000×0.72-560=880万元 → 净利率 44%。
-
回本周期:总投入200万×10=2000万元/年净利880万≈2.27年。
三 、核心标的业务进展与价值链定位
1. 景区运营方:
-
合作进展:2023年第三季度成立通航子公司,与亿航、小鹏合作;2024年交付5架EH216-S,2025年初在丹霞山 、合肥花世界进行试飞。
-
目标:未来3-6个月内申请OC证,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商业化运营。
-
西域旅游:
-
布局:2023年引入亿航无人机, 新疆喀纳斯/天池景区完成了起降点建设,人员培训也已完毕,待 OC 证审批后即可上线运营。
-
岭南控股:
-
现状:2023年与亿航达成战略合作,目前广东地区正在进行试点规划, 进度稍滞后于祥源文旅和西域旅游。
2. 低空基建核心供应商:
-
收购新航科技:2024年1月公告拟并购标的新航科技为低空机场灯光系统的龙头企业(市占率超40%)。
-
业务模式:单个起降点灯光系统投入约为总投资额的15%(约40-60 万元),且需民航局特种资质认证(新航拥有全牌照)。
-
市场空间:预计2030年全国低空经济灯光系统市场规模达5400亿, 公司市占率保守估计为10%→ 对应540亿收入潜力, 远期预计能为木林森贡献6-7亿/年的收入。
四 、产业链投资逻辑与催化节点
1. 短期催化:
-
OC 证获批:景区合作方将从试飞阶段转为商业化运营(祥源文旅 、西域旅游在2025年下半年有望实现业绩增量)。
-
区域基建招标:深圳 、合肥等试点城市启动低空起降点建设(木林森有望实现订单落地)。
2. 中期逻辑:
-
成本下行:随着无人机量产规模的扩大,其单价有望降至150万以内, 进一步缩短回本周期。
-
应用场景扩展:从景区观光逐步向城市短途通勤(如小鹏汇天)、物流配送(如顺丰、京东) 等领域延伸。
3. 长期空间:
-
景区端:国内5A景区约有 318 家 ,按50% 的渗透率估算→159个景区 ×2000万收入=31.8 亿/ 年的赛道规模。
-
基建端:全国规划的低空起降点超2000个→灯光系统市场规模约为2000×50万=10亿/年(达到稳态时)。
五、风险提示与投资策略
1. 风险因素:
-
适航认证进度不及预期、安全事故对行业冲击、地方政府补贴力度波动。
2. 配置建议:
-
景区端优选:祥源文旅(进度最快,低估值)、西域旅游(新疆政策高地)。
-
基建端锁定:木林森(唯一标的,高壁垒,业绩弹性显著)。
-
观察标的:岭南控股(区域主题)、亿航智能(美股映射)。
总结:
OC 证的颁发标志着低空经济进入商业化元年,景区作为成熟场景率先落地,远期向城市交通延伸。当前布局需聚焦已验证盈利模型(景区)、基建刚需环节(灯光系统),把握政策催化与订单落地双重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