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左岸读书
致力于美好的阅读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文化学者马未都:人不荒唐,枉为年轻 ·  3 天前  
十点读书  ·  一张卡片卖16万,小学生背上巨额“卡债”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左岸读书

你要的松弛感在一尺天堂里

左岸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4-09-11 18:39

正文

文/黄老邪

当代的打工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焦虑症状。

2024年初前程无忧发布的《2023职场人情绪状况调查》显示:“情绪正在成为第一生产力”。受访者中56%认为2023年的情绪状况不如上一年。年过三十的职场人出于家庭和企业内的职责加重、波动的环境和模糊的职业前景,感受到的情绪压力最为沉重。74%的HR“意识到员工的情绪倦怠”,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表示需要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

或许你也有过这种感受:工作中总是患得患失,不敢真实的表达自己;领导一句话就能让自己辗转反侧,陷入精神内耗;听到手机铃声响起,会心头一紧,看到钉钉弹窗,就如临大敌;生活中也一刻不得放松,哪怕是非工作时间,也总惦记着手机上疑似跳动的信息,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我们的精神紧绷,我们的眉头紧皱,我们的心脏随着字节跳动。

有哪里可以获得片刻喘息吗?

有哪里可以逃离吗?

于是你看到,松弛感这个词火了,露营火了,骑行火了,citywalk火了。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无论怎么浪,周一上班还是要回到轨道上去。

过去我期待周末的到来,周五下班就开启免打扰模式,沉浸到游戏或电影的世界中去,似乎周末成了一个隔离带,把工作日的辛劳和休息日的惬意划分的泾渭分明。

于是工作日就开始期待周末的到来,日常有多苦逼,周末就有多放肆。

似乎当代的打工人都是如此?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深感这种方式有很大的问题。

第一,周末的时光太短暂了,人生能有几个周末呢?假如人的寿命到80岁,则大概有4000周,周末按2天算,一生则有8000天。也就是80年的寿命中,只有21年是“爽”的,你一辈子的74%的时光是“苦”的,好悲惨是不是?应了佛家那句名言:人生本苦。如果这么过日子的话,人生也太亏了。

第二,在当代职场如此“卷”的大环境下,周末的时光也无法全然保障。你划定的时间边界,总会被资本家或亲爱的事业伙伴打破,随时随地的在线会议,微信钉钉的信息轰炸,瞬间把你从阿勒泰拉回线上议事厅。一位广告业的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内蒙古大草原上,牛马自在的吃着青草,他坐在草坪上,腿上架着电脑在加班,配文是有的牛马在吃草,有的“牛马”在写稿。

第三,当你强调周末的“爽”时,也在强化工作日的“不爽”。基于人的心理暗示效应,即使工作日其实也没那么不爽,那么苦逼,但无形中这种心理暗示被加强了,就像我们错误的暗示孩子,只要考上大学你就解放了,反而强化了上大学之前似乎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于是学习变成了一种被迫性的忍受,而无法体会其中的快乐。

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做一只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周末就是那堆随时坍塌的沙子。

同样,我也不会告诉你:要活在当下,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享受人生的每时每刻。因为,大概率,你我的境界尚达不到超脱物外,否则你我的肉身此刻不会在格子间写PPT,而应该在大雄宝殿阿弥陀佛。

让我们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让你每周“爽一点”的时间拉长一点。而且是在工作8小时以外,毕竟依靠上班摸鱼的方式,只是饮鸩止渴,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

第一,早起可以拉长全天的时间。早起1个小时,你会收获不同的新世界。当然,多数人愿意反向操作“熬夜”,本质上也是希望拉长一天的有效时间。但毕竟早起比起晚睡好处更多,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到“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第二,利用好通勤时间。可以读一本书,听一场相声,看一集电视剧,无论是选择自我提升还是放松一刻,通勤时间都是在人群中独处的时光。如果资金充足,配备一副降噪耳机,绝对是优化通勤体验的必备法宝。我今年已经在微信读书读完11本书,基本上都是利用通勤时间搞定的。

第三,利用好午间休息时间。的午间一般会有几个选择:小睡20分钟,去周边的公园享受20分钟大自然。根据密歇根大学的最新研究,无论是散步还是坐着,只要与大自然亲密接触20分钟以上,便能显著降低体内压力激素水平。去附近的博物馆看一场展览,或者去打卡一家新开的咖啡馆。而这些事情,此前都是在周末才会想到去做的,当你体验了工作日去扩大自己的活动半径后,会对生活充满更多好奇心。

第四,来一场下午茶的时光。布置好自己的办公环境,点一杯咖啡,加一些甜品,或者绕着办公大楼踱步一圈,都会让你觉得这漫长的下午,并不是那么难熬。

第五,利用好珍贵的晚间时间。对年轻人来说,当然是寻求第三空间的释放,虽然对于有家室孩子的中年人来说,晚间独处的时光难能可贵,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干点自己喜欢的事,给今天一个完美ending。

电影《完美的日子》讲述了一名生活在东京的清洁工大叔的日常生活。他每天一大早起床,从事的工作是打扫街头的厕所。完成一天的工作后,他会去自己常去的小吃店吃些东西,然后回到自己的家中,阅读、听音乐,然后休息。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庸常而琐碎。电影呈现了清洁工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而且热爱生活。例如,他在打扫厕所时,会蹲在地上,用整洁的抹布细心擦拭每一个角落。在工作间隙,他会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微笑着观察周围的人来人往,欣赏头顶树叶和阳光的斑驳。他在生活里,敏感的体会着生活的乐趣。

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和几个小伙伴蹲在烈日当空的黄土地上,观察蚂蚁搬家的匆忙,藏在夜色的草丛间,寻找屁股会发光的萤火虫,那种专注和快乐,似乎被钢筋混凝土掩埋在时光的记忆中了。

作家毛姆所说:“一个人能从落叶、鲜花中观察到生活的美,从细微之处欣赏一切,那么生活就无法轻易地打败他。”

红尘即道场,烦恼即菩提。钢筋混凝土的写字楼,逼仄的格子间就是打工人的道场。

生活即修行,学会期待每一天的到来。对生活保留热爱,对美好保留敏感。哪怕只创造一尺天堂,你也是主宰自己生活幸福感的神明。

左岸记:松弛感来自哪里,来自对自己观念的认可和对自身行为的有力把控。假的松弛感是好像对什么事都不在乎,其实心里过不去;真的松弛是不内耗自己,是对自己的接纳,行为处世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