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作家、出版人黄集伟妙语盘点本周流行语词
愿大家增见闻,广学识,间或会心一笑~
▼
来自Twitter.damyata推文:「眼睁睁看我爸变成一个网瘾老年,品味判断力下滑,思考能力和见识都在缩水,人云亦云地在各种中老年群体转发的‘深度好文’‘即将被删’‘良知敢言’中打转。 而这一切,都完全地被包裹在一种‘信息爆炸时代站在繁华丰富潮流尖端’的自我认知里」……这段描述还原出数字时代追随者的踉跄、尴尬和惶恐,令人感同身受。
▼
语出作者侯虹斌本周专栏,讨论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与亦舒原著之别,作者一脸嫌弃:「我这个亦舒粉,勉强看了半集,就已恨不得自戳双目了……这不是亦舒作品,完全背离亦舒。亦舒的旗帜是,‘做人最紧要姿态好看’。而女主角子君,在前几集里立的旗帜是:‘这个家就是我的角斗场,要不胜者为王,要不血溅当场’」……原著党与剧级党的互撕已是世俗文化生活标配,受益者无非看客,他们撕怼正酣处,一如你我快览原著-剧集的快捷键,反让我等姿态优雅,进退有据。
▼
来自作者南七道本周文章,讨论「恶搞视频」的式微,作者认为,「恶搞视频走向衰亡的背后,是网络成名泡沫的破裂……安迪沃霍尔曾说,‘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有人认为这是他留给媒体时代最乐观的寓言。但这句话或许也可以这么理解,留给每个人成名的时间就只有15分钟」……如何善待这15
分钟
呢?那些层出不穷的培训机构还不赶紧动动脑筋?
▼
网络熟词,所谓「刷单」是指「通过帮网店刷交易量,提高商家信誉,并获得一定金额的回扣」,而集合众多刷单员的机构遂被称之为「刷单工厂」,「活在阴影下的‘刷单’工厂甚至滋生了另一种乱象——兼职诈骗」……这样看,「刷单工厂」这个中性称谓宛如黑店酒旗,看上去无益无害,实则有害无益乃至杀人越货。
▼
来自作者贾大方文章,文章谈及新近被媒体曝光的「二次元VR婚礼」,奇异且辣眼:「整个婚礼在外人看来都很诡异啦,因为新郎的老婆只有新郎本人才可以看到,在其他人眼里,新郎只是一个人穿着很正式的燕尾服,头戴VR设备,面对一团空气,傻戳戳地站在教堂里」……这描述在还原出新新人类探索勇气的同时,也将无限尴尬裹挟其中,福兮祸兮尚待考证。
▼
来自作者南七道本周文章:「Vlog是video blog(视频博客)的简称,可以简单理解成视频版的博客。广义而言,所有个人博主的视频都可以被称为Vlog,但作为一种短视频类型,Vlog特指那些互动性和记录性更强的视频……Vlog博主大多是20出头的年轻人,在同龄人还在上大学、思考自己的职业道路的时候,Vlog博主已经有了几百万粉丝,通过视频就年收入上百万。」
▼
来自作者张宗子本周专栏,作者回忆个人阅读史中的星星往事,认为「人从童年里总能找出快乐的回忆,就像在已冷的炭灰里扒出几粒烧熟的栗子。人长大了,踏入社会,在不同程度上是被招安了。林冲上山,要纳投名状。人被社会接纳,要签契约:放弃一些,得到一些。任何所得都有代价,关键是这代价是否大到剥夺你,使你不再是自己。」
▼
语出饭友sexyfish近日饭文:「北京式断舍离:断了社保,舍了买房的念头,离开北京」……其实,这个「断舍离」地方版也很方便延展至各大城市比如北上广啥的,不过,我国幅员辽阔,仔细挑剔,「花城断舍离」与「申城断舍离」怕有太多霄壤之别?
▼
来自作者明宇小姐本周文章,语出某网友,「7月4日,当(《军师联盟》一剧中)于和伟版的曹操下线时,网友们在微博发起了‘曹霸霸别走’的话题」,一位网友说:「曹霸霸(曹操)走了,我追不下去了」……评论家曾念群说,《军师联盟》「兼容了古典与新派的诉求,审美是电影的,文白相间的台词兼具了现代口吻,古典中沁透着现代人的交流语境,既有传统正剧的苛求,但处处追求对当下人情绪的表达。」
▼
网络熟词,自网络熟词「吸猫体质」转引而来,原词「吸猫体质」偏抽象,意在描述猫奴族与猫互动亲昵的日常,后因一则搞笑文本(妖妖零吗?这里有一群不法猫奴聚众吸猫)并参照熟词「吸毒」,独立成词,现已成为广大猫奴最爱热门词汇。
▼
语出作家康慨本周报道:6月30日去世的西蒙娜-韦伊女士是「杰出的法国政治家和女权主义战士」,她是「犹太人和大屠杀幸存者」,也是《自愿终止妊娠法》主要推动者,不过,「在中文世界,西蒙娜-韦伊(SimoneVeil)常与1943年去世的法国哲学家西蒙娜-魏尔(SimoneWeil)难以辨清,两人姓氏混用,薇依、韦伊或韦依不分已经很多年了」……作者貌似闲笔的这句慨叹显然是在揶揄漫漶成风的职业倦怠,同时,它也是对新闻圈荒芜与失职的一声叹息——当下,太多资源尽被鸡飞狗跳鸡毛蒜皮占据。
▼
来自作者王三三本周文章,文章介绍热词「社畜」及相关文化,此热词由日语「社」(会社/公司)「畜」(牲畜)叠加生成,特指那些为工作奴役和压榨的工薪族、打工族,「程序猿」「加班狗」等汉语熟词可勉强与之错位对应。与任性成瘾跳槽成风的中国职场相比,日本年轻人职业选择度相对逼仄,其压力出口之一即与「二次元文化相结合,变成了一种全新的东西」……这个新东西被作者命名为「丧萌精神胜利法」。
▼
语出作者翠红周一快评《神偷奶爸3》专栏:「好莱坞电影也许流行思想浅薄的快餐文化,然而,涉及有儿童观看的影片,情节往往经得起发展心理学推敲。《神偷奶爸3》尽管有情节支离破碎、不够流畅的缺点,(但)因为它有‘卑鄙’得无比正确的三观,却没有一句说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默默实现了教育」……就「神3」而言,「卑鄙得无比正确」不过是个俏皮话,可抽离原语境,它不正是各圈儿棍级大咖嘴脸写真?
▼
语出作者喃酱、Yuwei周一文章,推荐热播网综「瞎系列」,作者认为这档网综「与那些吐槽商业烂片、收割情绪流量的Up(完全)不同」……所谓「情绪流量」其中心词「流量」本为网络信息技术名词——在PC端,流量指网络访问量,在手机端,流量指网页所耗字节数,其衍生词如「社交流量」「话题流量」「情绪流量」等,其义项已衍化为「热度」「关注度」之类……在今天,制造情绪、迎合情绪乃至于煽动情绪已是一盘生意。
▼
本周单字为「
乐
」
「乐视」的「乐」。本周,乐视事件继续发酵,「7月7日,贾跃亭在自己公众号上留下一篇《我会尽责到底》的表态文之后,辞去了多个职位。不过密集发布消息的背后,是他5日即成功金蝉脱壳、悄悄飞往洛杉矶的尴尬事实……一年前还能呼风唤雨的贾跃亭,如今在缺钱、孙宏斌进逼、高管倒戈、亲信全无的绝境中,快速失去了对他一手创立的乐视帝国的掌控权。」
学者叶檀:「人痛苦的根源是,能力跟不上欲望;公司崩溃的根源是,资金跟不上扩张。乐视的现状,几乎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好的结果,乐视网留下,乐视汽车走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为了将来,小规模的债务危机在定向爆破。以前还有投资人、地方政府的手托着,现在两只手一撤,叭,掉在地上。」
饭友纪连:「看到淘宝上有卖乐视还钱讨债用文化衫,不禁感慨物流和互联网创造了无限可能,一个加快了产品的传递,一个加快了信息的传递,让短期事件拿来赚钱变成了可能,真是非常好的时代。」
北京商报:「乐视危机迅速发酵。负面消息太多,头条都不够用了……一种观点则认为乐视像一场庞氏骗局,至少是‘媲美’德隆。对中国资本市场熟悉的人知道,德隆系当年在A股的风头一时无两,但最后因为自己系统闭环内的高杠杆游戏没有hold住,最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乐视生态内的融资模式,左手倒右手,钱生钱,瓜田李下,实在没有办法向外界说清楚。」
汉字「乐」为象形字,《说文-木部》的解释说,樂,五声八音总名,本义指乐器,引申义有音乐、快乐、安乐、令人高兴、以为乐、乐意、喜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