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
“芯”聚力、“智”创未来
”,
蚌埠
MEMS
更“徽”煌
当前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MEMS
传感器正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智能终端、智能汽车、生物医疗等众多领域,需求量与日俱增,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作为中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蚌埠拥有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214
所
)
、希磁科技、北方芯动联科等一批智能传感器研发设计制造企业,
组建
MEMS
联合工程实验室等一批省级以上重大研发工程,
成立了安徽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组建
“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联盟”。
近年来,蚌埠依托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化优势,连续出台扶持政策,建成了
MEMS
核心器件产业化基地,产品包括
MEMS
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以及高温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等
;
形成了智能传感器研发设计、工艺加工、封装测试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安徽
省
唯一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
MEMS
生产线的城市。
2021
年
4
月
23
日,
2021
年第四届中国
MEMS
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暨企业家论坛在安徽蚌埠召开。从
2017
年到
2019
年,
MEMS
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大会按下了暂停键。
第四届大会以
“
凝
“芯”聚力、创“智”未来
”为主题,旨在发挥蚌埠地域汇集国家高科技研究所的优势,引领中国
MEMS
智能传感器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深入探讨
MEMS
产业发展,推动业界合作交流,共赢
MEMS
产业新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通过视频对大会致辞,他表示以
MEMS
为核心的智能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技前沿,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柱之一。目前我国
MEMS
产业正走向发展快车道,拥有一批敢创敢干的技术专家和创新精英,涌现出一批有担当、有作为的明星企业,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我国中低端传感器自动化水平较低,高端传感器市场大部分还依赖进口,缺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与产品,关键设备、核心原材料卡脖子问题依然严峻。
安徽省副省长、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张红文在致辞中表示,
MEMS
是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领域,也是未来传感器发展的主要方向,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瞩目的重大科技领域之一,随着
5G
、物联网时代到来,
MEMS
智能传感器正逐步取代传统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智能终端、智能汽车、生物医疗等众多新兴领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领域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领域。
蚌埠市
委书记黄晓武在致辞中表示,
蚌埠
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全面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大力实施
256
科创体系建设,全力构建集成电路核心产业集群和完整产业生态,加快打造具有国际一流创新能力的中国传感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三研究所总工程师杨树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王漱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长、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孙立宁,中国兵工业集团器特聘首席专家高文
等到会并进行主旨报告演讲。
杨树兴
院士在题为
《
MEMS
惯性传感器在弹箭领域的应用》
的主旨报告中以
MEMS
技术发展和惯性技术融合作为切入点,阐述了
MEMS
惯性传感器在国内外弹箭领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结合典型应用和指标体系需求分析,从五个方面对
MEMS
惯性传感器在弹箭领域的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并认为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性能将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也会持续拓展,大规模工程使用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必将在弹箭类武器小型化、制导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更大的优势和活力,也为未来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应用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
杨善林
院士在题为
《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
的主旨报告中表示,工业互联网不是简单的
“互联网
+
工业”,以
MEMS
技术为主的智能传感器是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构建物联网的重要支柱。
杨善林
院士强调,工业互联网引发产业价值链、产品系统构造、生产方式、制造资源组织方式、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对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出重要挑战。工业互联网是工业设备与人之间,通过一组工业通信协议连接起来,借助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管理软件等,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从而形成的互联网络。在工业互联网发展初期,要在标准体系、情感感知、通信互联、制造智能、人机协同、基础技术等方面取得理论与技术突破,建立支撑系统制造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企业生态系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