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郑智铿
通讯作者:严凯,万阳阳,C. Richard A. Catlow
通讯单位: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卡迪夫大学
论文DOI:10.1021/acscatal.4c06198
直接调控甲酸电氧化(FAO)反应路径带来的挑战阻碍了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广泛应用。本工作采用简便的一步微波法构建了不同Co含量的PtCo合金,避免使用有机溶剂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催化剂的FAO性能呈现火山型趋势,其中按照1:1的元素比例构建的Pt
1
Co
1
合金与对照组Pt相比质量活性提升了百倍以上,原位红外光谱直观证实了双金属 PtCo合金通过直接生成CO
2
的直接路径催化FAO过程,表明引入Co元素能够有效提升Pt催化剂对有害中间体CO的抵抗能力。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进一步表明,Co引入Pt的配位环境中对于改变反应中间体的形成至关重要,改变了HCOO*和COOH*中间体的自由能,使FAO过程通过直接路径进行。本工作为合理设计电催化剂以有效调控FAO反应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目前,Pt催化剂作为FAO最有效的电催化剂之一,在高效稳定的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t催化剂上的FAO过程普遍被认为遵循两种不同的反应路径:通过脱氢步骤直接生成CO
2
的直接路径和通过脱水生成吸附态CO中间体的间接路径。其中,通过间接路径生成的CO中间体会附着在Pt催化剂活性位点上,导致催化剂中毒现象。为抑制CO中间体产生、提升FAO性能,引入其他金属构建合金催化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由于Co价格低廉、易得,且对氧物种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有利于使甲酸分子倾向于以HCOO*的形式被进一步氧化,促进对直接反应路径的选择性,避免CO中毒的情况。因此,构建包括PtCo合金在内的反应研究体系,有望探明双金属催化剂对甲酸氧化反应路径的调控作用和规律,为电催化剂的合理设计和FAO过程的有效调控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1. 采用简便的一步微波法实现了一系列不同元素比例的PtCo合金催化剂的可控合成,精确控制合金的成分和结构,且避免使用有机溶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2. 所制备的催化剂在FAO性能表现出火山型的趋势。其中Pt
1
Co
1
合金具有最佳性能,比表面积为17.58 m
2
g
–1
。与Pt相比,其质量活性(1.18 A mg
Pt
–1
)提高了121倍。
3. 通过原位红外光谱等表征,进一步证实了所构建的PtCo合金催化的FAO过程通过直接路径实现,有效避免了CO中间体的形成,说明将Co引入Pt对改变反应路径至关重要。
4. 结合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了Co的引入改变了FAO直接和间接路径的关键中间体(HCOO*和COOH*)的吸附能,引入适量Co能够增强对HCOO*中间体的吸附,使甲酸更倾向于通过脱氢步骤直接生成CO
2
,与实验结果相佐证,有效调控反应路径。
简便一步微波合成法具有无需使用有机溶剂、消除了二次污染的优势。通过控制微波能量输入,金属前驱体混合物发生分解和融合,从而产生双金属PtCo合金。PtCo合金的XRD图谱衍射峰位于标准的Pt和Co特征峰之间,表明Co被成功引入Pt晶格中,且随着Co含量的逐渐增加,峰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移,证实了对特定组分PtCo合金的可控合成。
图1.
PtCo合金的一步微波合成方法及PtCo合金的XRD测试谱图
对所构建的PtCo合金催化剂的电催化FAO性能进行测试。测算得Pt
1
Co
1
合金具有最大的电化学表面积(ECSA),为17.58 m
2
g
–1
,有利于提供更多反应活性位点。从质量归一化的LSV曲线中可知Pt
1
Co
1
合金的峰值质量活性(1.18 A mg
Pt
–1
)与Pt(<0.01 A mg
Pt
–1
)相比增加了121倍,Pt
3
Co
1
和Pt
1
Co
3
的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表明Co的引入能够增强FAO活性。经过长时间稳定性测试,PtCo合金电流密度仍能保持在一定水平,进一步证明了合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此外,经过标准归一化后,催化剂的FAO活性随着Co含量的增加呈现出显著的先上升后下降的火山型趋势。
图2. 所构建的PtCo合金系列催化剂的电催化FAO性能
通过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测试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探究反应路径。在对照组Pt的表面,能够显著观察到线性吸附的CO中间体的存在,表明该过程通过间接路径进行。相反,PtCo合金催化的反应体系中,没有呈现出与CO中间体相关的特征峰。此外,在测试电位范围内,PtCo合金上的CO
2
峰强度明显高于Pt,凸显了合金的高活性。通过引入Co形成的PtCo合金,促进甲酸直接氧化为CO
2
,有效缓解FAO过程中CO中间体对催化剂表面的毒化作用。
图3.
PtCo合金催化FAO反应路径探究
进一步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调控反应路径的规律。在Pt表面上,甲酸脱氢生成COOH*在能量上比生成HCOO*更有利。而COOH*生成CO*是极易发生的,对应于导致催化剂中毒的间接路径。扩展到不同Co含量的PtCo表面上,发现随着Co浓度升高到50%后,HCOO*和COOH*的能级发生逆转,表明此时直接路径主导了FAO过程。然而,进一步增加Co含量至75%,HCOO*转化为CO
2
的能垒增加,反而限制了FAO性能。因此,引入Co能够调节反应路径关键中间体的生成,催化剂性能呈现火山型趋势,最佳性能对应Co含量在50%左右,与实验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了PtCo合金能够有效调控FAO路径以展现高催化活性。
图4. 构建FAO过程理论结构模型的计算结果
本研究合理设计并构建了一种能有效调节FAO反应路径的双金属PtCo合金。采用简便的微波合成策略构建了成分可控的双金属PtCo合金。元素比例为1:1的Pt
1
Co
1
合金表现出最为优异的催化活性。性能的提升归因于FAO直接路径选择性的提高,避免了CO中间体导致的催化剂中毒。结合理论计算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引入50%的Co形成的Pt
1
Co
1
合金会增强对直接路径的选择性,活性位于火山型趋势的顶部附近,阐明了Co的引入在优化反应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为双金属合金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展现了有效调节FAO过程的潜力。
文献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atal.4c06198
严凯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百人计划杰出人才、逸仙优秀学者,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广州市重点研发示范应用项目等15项,先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1项。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物质资源化方向(主要涉及传统催化手段、光催化、电催化手段)和基于生物质基材料去除污染物(如光电降解抗生素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在Nature子刊、Angew. Chem. Int. Ed.、Appl. Catal. B、ACS Catal.、Adv. Sci.、Green Chem.、AIChE J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2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7篇入选封面文章,6篇入选热点文章,部分成果被C&EN(美国化学化工新闻)等作为研究亮点发专文报道。
课题组链接:
https://www.x-mol.com/groups/ky
欢迎关注我们,订阅更多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