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绮霞,1918年出生,本名戴志兰,祖籍杭州,生于新加坡,长于大上海。母亲筱凤鸣为民国初年著名梆子青衣演员,率团至新加坡演出时,生下戴绮霞。戴绮霞从小跟著母亲的戏班四处演出,耳儒目染下学会了许多梆子剧目,从小立志学戏的她在七岁那年终获母亲同意,正式学习传统戏曲。当时正是梆子日趋衰微,皮黄日益兴盛的时代,筱凤鸣作为一名熟谙戏曲市场走向的演员,她深知要让女儿学习皮黄才能在往后的日子大放异彩。戴绮霞是由刘长松、张鹤楼两位老师开蒙,学习文武老生与基本功并登台演出,当时学完《武家坡》准备演出时,由戴绮霞一字一句教导只会梆子的母亲学习皮黄王宝钏的唱念,演出后获得良好的效果。
虽然开蒙学的是文武老生,但戴绮霞心中总是向往这旦角的满头珠翠,在九岁时正式向妈妈提出改学旦角的要求。筱凤鸣认为女儿个子太小,需要踩跷才能弥补身高的先天限制,于是便开始按照梆子花旦练跷的方法,训练戴绮霞练功,同时每晚点上线香,在黑暗中训练戴绮霞的眼神。十八岁时,偕同母亲搭乘大鼓轮返回大陆,后抵达上海,一出《虹霓关》开启了戴绮霞的搭班生涯,先后遍搭天蟾、黄金、更新、共舞台等大戏院,并成为共舞台的头牌坤伶。
1991年关肃霜与恩师戴绮霞会面
贵州京剧院院长、关肃霜弟子侯丹梅和父亲侯剑光先生以及自己的大弟子李晨阳与
戴绮霞先生合影
在上海期间,
戴绮霞
博採京朝派与海派众长,先后师从小杨月楼、九盏灯等著名演员学艺,并三傍麒麟童演出许多传统老戏与本戏。二十一岁那年,母亲逝世,戴绮霞离开上海,开始了四处跑码头的生活。回顾这段跑码头的生活,在汉口首开山门,收徒关肃霜;在武汉与宋保罗合作,武汉报纸称他们俩是「最佳拍档」;在青岛与武生张世麟合作,荣膺「平剧皇后」的美名。
三十岁那年,搭徐鸿培海昇京剧团来台演出,后海昇散班,戴老师吸收部分团员,成立「戴绮霞国剧团」在台湾演出传统老戏与新编本戏。后来军中成立国剧团,戴绮霞以特约演员身分,前后搭过「空军大鹏剧团」、「大宛国剧队」,后自组中国国剧社巡迴演出,一年后应菲律宾移风票社邀请赴菲教学演出。后又应邀至美国西岸巡迴教学演出,蜚声国际。在台期间,戴绮霞还先后演出十四部电影,其中五部担任主角,并在《军中芳草》、《沉常福马戏团》中结合国剧武功身段,有精彩的演出,并获「影剧双栖艺人」美誉。戴绮霞曾任教于大鹏剧校,后受复兴剧校王振祖校长的邀请,任教于复兴剧校十七年。后成立「戴绮霞国剧补习班」设帐授徒,前后教导近千馀名的学生。
八十五岁时,戴绮霞结束了补习班,入住木栅兆如老人安养院,且在院方的支持下,成立「松龄国剧团」教导院友唱戏,每年举行一次公演。每次公演,戴绮霞总会在最后亲自登台献演拿手好戏。九十岁时,戴绮霞于国军文艺活动中心登台演出全本《穆桂英挂帅》,由台湾京昆剧团支援演出,并在末场加上由妹夫曹骏麟编的大开打。九十四岁演出全本《贵妃醉酒》,下腰、卧鱼一一到位。戴绮霞虽已年届百岁,但依然维持著年轻时的作息,早晨起床练功,维持上台应有的体力。直至今日,仍有学生固定向戴老师学习,而戴绮霞秉持著「人生朝露,艺术千秋」的精神,也希望能够将京剧艺术传承下去,让她深爱的京剧艺术能够传唱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