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银行的营收表现愈加关注。银行披露业绩报表,投资者最关心两个指标,一个是净利润增速,一个是营业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和营业收入增速的差异来自营业支出,其中业务管理费、税金等支出相对稳定(剔除营改增的影响),变动和影响最大的是拨备计提。
经济下行期,银行处置不良需要消耗和计提大量拨备,使得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显著低于营业收入增速,也就是我们以前常说的“拨备侵蚀盈利”。2013年到2015年,上市银行“拨备侵蚀盈利”的现象非常明显。但2016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企稳,不良生成趋缓,银行拨备计提的压力也边际减轻,对盈利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弱,多数上市银行甚至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正向贡献,导致净利润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拨备反哺盈利”。
2013-2016年,市场最关心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这是影响银行业绩的最重要因素,大家都盯着银行在满足拨备计提需求之后,还能够实现什么样的净利润增速。但2016年下半年以来,不良生成企稳逐渐被证实,拨备对盈利的反哺作用也愈加明显,市场依然关注不良走势,但没有以前那么担忧了,转而更多留意银行个体经营的其他方面,如净息差、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开始关注甚至“苛求”银行在剔除拨备干扰后的营业收入表现。最为典型的是南京银行在一季报披露后的股价走势,南京银行2017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15.8%,符合市场预期,但是营业收入却下降了20.6%,市场对“拨备反哺盈利”表示不买账,对南京银行的经营情况过度担忧,导致股价一路下挫,跌幅逾10%。
可见,营业收入仍然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因为它体现了数字背后的竞争优势。银行营业收入由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三部分构成。其中利息净收入是银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2016年国有行和股份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约70%,城商行和农商行这一占比分别达80%和90%。本篇旨在分析银行的利息净收入,重点探讨净息差,有关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的问题留待系列第二篇继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