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意写作坊
分享写作技巧,交流写作经验,提供写作练习,给予写作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菜可以预制,那人呢?丨睡前聊一会儿 ·  7 小时前  
CHINADAILY  ·  Life丨Staging a ... ·  3 天前  
CHINADAILY  ·  Top News丨200 telecom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意写作坊

我们既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写作者

创意写作坊  · 公众号  ·  · 2019-07-22 17:21

正文

任何一本写作技巧的书都不是供读者按部就班、细细品味的“食谱”,而是一个工具箱。当你了解了每个工具的性质、用途、操作方法之后,你就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灵活多变地运用这些工具。



小说创作是孤独的艺术。



乐团演奏交响乐,这是一种合作。各种乐器的演奏者,在指挥者的引导下,合作奏出美妙的乐章。而如果没有作曲家谱写的曲子,演奏无从谈起。


在戏剧或者电影中,需要团队合作的更多。统领全局的导演、大量的演员、道具师、服装师、灯光师、音效师、技术支持人员一起合作,还有摄影师、摄像师和剪辑师的重要工作。


但如果没有作家写出的剧本,这一切也无从谈起。


无论是戏剧还是乐曲,都是因为有人写出了作品,才有了众人合作的表演。乐曲演奏之前,已经有人谱好了曲子;演员表演之前,已经有人写好了剧本。先有创作,再有表演。


写小说的人,不需要与演员或演奏者合作,因此很容易让人忽略小说创作其实也分构思阶段和实操阶段。我们既是作曲家,又是演奏者。换句话说,我们既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写作者。







落笔写作的过程,包括文字的成形,词语、对话、风格、语气和视角的选择,都属于实操阶段。做这部分工作的,是故事的“写作者”。


而创造人物、情景、事件,与构建场景、情节、事件时序、冲突、反转、背景合在一起,属于构思部分。做这部分工作的,是故事的“讲述者”。




两者并非泾渭分明。


在构思与创作故事时,我们要用到语言,比如说,用小纸条写下想法、和朋友讨论、列出细致的提纲;在实操阶段,我们用最适合自己的风格书写,此时,我们通过增加悬念、恐怖气氛、情绪渲染,或者是通过灵光一现得到新的点子,来构思新的细节与动机,发现人物之间新的关系,修改故事结构让场景效果更好。


对于如何处理讲述者与写作者的关系,并没有一个“正确”的法则。我常常在脑海里构思一个故事,一想就是好几年。先有设想、提纲、规划图、框架,然后才动笔写。


作家拉里·尼文通过口述,把故事讲给朋友听,让听众来帮助故事成形、发展。我还认识一些作家,只有动笔写才能构思,就像演员即兴创造一段独白。只有通过动笔写,才能不断有想法,一边写,一边挖掘、塑造人物与情节。


无论两者在创作过程中各自占多大的比例,都必须把两个角色扮演好。如果构思不巧妙,那些美丽的抒情句子不过就像歌手在练发声或是单簧管演奏前的调音,可能音色很好,却不是艺术品。


正如一个糟糕的演员能毁掉一个好剧本,也正如一个走调的、疏于练习的乐队能把莫扎特的曲子奏得一团糟,如果写得不好,读者很难从中读出你精彩的故事。


好的人物塑造要求作者在每一个阶段都仔细思考。你要好好设计自己的人物,不要流于俗套,要让作品富于人性。构思作品的时候,要精确地考虑每个人物的特点。之后动笔写时,要决定选取哪个叙事视角,即读者将会从哪个人物的视角去了解故事。


所以,人物描写有三个重要部分:构思人物、搭建人物、人物实操。不要想着真正的人物塑造过程会像写作技巧的书里的章节那样井然有序。我不建议你们像完成清单那样机械地使用一些技巧,而应该把那些书中提到的问题和点子用到你的故事当中——那些你相信并且在乎的故事。


看看哪些部分你处理得比较好,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够好。看看视角的选择,是让读者更清楚还是更迷糊。按部就班地塑造人物不会提高讲故事的水平。只有善于挖掘人物、滋养人物,让他们成长,故事才能越讲越好。


换言之,任何一本讲写作技巧的书都不是一个装满配料的橱柜,不是选些配料、称量,然后搅拌一下就能烤出美味的故事面包。


很多写作技巧类的书只是一个工具箱,里面有铁锹、凿子、木槌、扳手、钳子、筛子、钻头。用这些工具,把你记忆中、想象中、灵魂中的人物雕琢出来。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