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苍龙生活号
「麻辣娱投」是微博签约财经自媒体、界面JMmedia联盟自媒体,由清华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教授与资深文娱商业记者团队共同创办,聚焦文化产业,纵深泛娱乐细分领域报道,更多的发掘与更远的探险,使我们得所遵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方正极光 14 轻薄本上架:可选酷睿 ... ·  15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中美俄均投下赞成票!决议通过! ·  17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气象】气温要升啦~ ·  2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苍龙生活号

短视频“拉长”进行时,焦虑下藏着更大的雄心

苍龙生活号  · 公众号  ·  · 2019-07-25 22:08

正文

文/Eric


最近,短视频平台们正在纷纷“变长”。


7月19日,快手官方账号推送消息显示其正在小范围内测长视频功能,时长限制在57秒以上,10分钟以内。只是目前该功能还在内测阶段,仅部分用户可以体验。


而就在上个月,抖音对部分用户开放了15分钟长视频权限。



每一个新的商业动作背后必定有着战略的调整,那么说好的“短”视频为何都开始变长了?变长后的抖音、快手们将迈入怎样的境地?这背后又暗藏着怎样的行业变化?


1


短视频平台为何纷纷“变长”?


快手最近有点慌了。


上个月快手创始人宿华、程一笑在全体员工内部信定下“2020年春节之前,快手主站要达到3亿日活”的目标。而到本月16日快手再踩油门,将今年营销平台的营收目标在百亿基础上增加50%,达到150亿元。


显然,这是一个激进的目标,因为就在5月快手刚刚宣布日活跃用户超过2亿,这意味着其半年之内就要增加1亿日活,任务相当艰巨。


激进背后其实是快手自我反思后焦虑的外化,刨开来看能发现此次其“变长”的内因。


在快手公司内部信中,两位创始人痛批“平庸的公司没有未来,我们对现状很不满意,松散的组织、佛系的态度,‘慢公司’正在成为我们的标签,这让我们寝食难安”。



快手的反思不无道理,事实上与其竞争者抖音比起来,快手确实是“够慢的” 。当5月快手为实现2亿日活欢呼时,抖音已经在今年1月就达到了2.5亿日活,而在去年6月抖音就已经达到了1.5亿日活的目标。


就视频长度的放开而言,快手也慢于抖音。从去年开始,抖音就已经分阶段对部分用户放开了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长视频权限。


可以说比抖音早成立5年的快手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抛开其它因素 仅从商业模式上看,快手相较于抖音的“慢”是必然的 。从成立开始快手就一直专注于下沉市场,并强调用户平等价值观,比抖音更“去中心化”。然而要让下沉用户接受、学会到使用新的模式是需要过程的,即需要耗费精力与资源进行用户教育,另外快手在商业化进程上还一直保持克制,在维护用户权益和商业推进之间犹豫,因此快手现在才会发觉太慢而感到“寝食难安”。


相比较而言,抖音虽然也采取的是UGC模式,但走的是从上而下的渗透策略,即依靠头部KOL作为内容生产的集聚地,并通过爆款内容刷屏获取用户。目前占比4.7%的抖音头部生产者覆盖了平台粉丝总量的97.7%,此前抖音放开的长视频权限也大多对头部网红开放,显然这种扩散方式步伐更快。


“佛系”的快手感到焦虑,不过目前领先一步的抖音其实也有自己的焦虑 。从去年第四季季度开始,其增速就开始放缓。比起其去年1月3000万日活、2月激增至7000万,6月飙升至1.5亿的速度,其今年用户增长势头明显遇冷。



二者内部管理方式、战术战略孰优孰劣暂且不论,抖音、快手今年共同面临的困境是整个短视频市场新增用户的放缓,这也是它们接连“放开时长”的关键原因。


经过几年时间的野蛮生长,短视频行业已经从蓝海变成了红海。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今年4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规模达到11.36亿,同比增速首次跌破4%,这个规模已经接近极限,而其中短视频用户已经超8亿,存量用户对于同质化的、信息密度低的短视频已经产生审美疲劳,新增用户进入瓶颈期,整个短视频用户很快将要触及到天花板。


当用户红利消退时,抖音、快手接连增加视频的时长,试图通过改变内容载体的广度和深度,从整个视频根基处进行迭代升级,从而改变当期发展的瓶颈期。


2


变长后,短视频生态将会发生何种变化?


如同将耕地里的水渠延长,整个农田生态将逐渐发生变化一般,短视频的时长增加必然将对整个短视频生态产生影响,那么它将首先冲向哪些方面而去呢?


我们从用户、内容与创作者、MCN机构几个维度来分析。


缓和用户流失


许多刷抖音、快手的朋友经常会吐槽大量的短视频内容雷同,经常连刷几条都是同样的创意,同样的台词,同样的BGM。


事实上内容同质化正是短视频用户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目前抖音、快手上一些爆红的的热门视频往往容易引起其他用户跟风模仿,比如就有25.7%的人群认为抖音同质化内容过多。 而大量同质化的内容会让用户产生审美疲劳,好感度减低,导致用户流失, 目前短视频用户流失的原因中,“同质化内容过多导致看腻”的比例在抖音和快手中分别达到48%和46%。



这种现象在15秒甚至5分钟的短视频时代是很难避免的,因为时长“短”,所以模仿成本、门槛相对低,许多底部网红或者普通用户为了涨粉在爆款内容出现后疯狂效仿。


此次短视频平台增加时长,显然可以横向地提高内容壁垒,增加模仿成本,给用户模仿爆款内容增加难度,虽然有可能降低部分用户活跃度,但在一定程度可以缓和不断流失的短视频用户,长远来看是有利的。


部分垂直类视频崛起


前面提到,抖音此前多次放开视频长度,其实每一次的视频延长都催生了一类视频内容的兴起。


15秒钟时期是大量的洗脑舞蹈,1分钟时期是各种内涵段子 ,而在今年3月,抖音开放的5分钟长视频权限面对的是知识类短视频。


抖音这个倾向举动并不意外。从动机上看,轻知识类短视频已经成为排名第二的“用户最喜欢看的短视频内容”仅次于幽默搞笑类别,目前知识科普类短视频的单条播放量也高出抖音整体条均播放量近4倍,并且知识类短视频变现率更高。



对于知识类视频本身来看,增加时长无疑为其插上腾飞的“翅膀” 。因为一般知识类视频很难在十几秒的时间内清楚一个内容块,所以视频制作者会将内容简化或者加快讲解的速度,但这样容易让用户觉得“速度太快”“难以理解”,难以吸粉。视频时长增加后,对创作者来说可以更完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内容,从而会取得更好的观看效果,并激发视频制作者与观众两层用户的积极性。


那么此次抖音放开的15分钟、快手放开10分钟的视频权限又会催生哪些视频内容呢?


麻辣娱投记者认为首先兴起的将会是微剧和vlog。


微剧


早在去年,1~5分钟的微剧就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火热起来了。


去年9月,微剧《新白娘子传奇》在快手上线当天播放量破千万,其制作公司喜蕃更是凭借一系列微剧在快手上不到一个月就收获了300余万粉丝,另外抖音上的微剧《不过是分手》播出1个月也迅速获得了102万粉丝。



微剧的火热一直在蔓延至今,抖音、快手上陆续出现了部分微剧,如《第一次的大学》、《追梦女孩》、《最狠的闺蜜》等等,在发布微剧后许多账号的粉丝量都迅速增长至百万级别。


事实上“微剧”受到热捧在于它抛掉了传统长剧中注水或者无关紧要的剧情,直接将所有高潮情结串联在一起,满足了观众短时间内的视听享受。但此前由于短视频平台上的时长受限,部分微剧还是出现了逻辑混乱、制作粗糙的情况,而此次加长的短视频无疑为这些微剧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接下里一年在短视频平台上或许会兴起新一波“微剧”热。


Vlog



除了“微剧热”外,去年开始,一股“Vlog风”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持续升温,抖音上Vlog相关标签播放量累计已经超过150亿。


虽然Vlog看起来和抖音、快手上的短视频十分相似,但二者仍有诸多不同之处,相比较而言Vlog视频大多数是分享“vlogger(视频主角)的日常,注重真实和个性化,同时其时长更长,大多在5~15分钟。



事实上,Vlog的火热在于它满足了用户对精致化、个性化、真实化短视频内容的需求,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当用户渐渐对粗糙、同质化的短视频内容产生审美疲劳时,聚焦生活、精心制作并且充满个人特色的Vlog的出现为这个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据艾媒咨询预测,今年中国Vlog用户规模将达到2.49亿人,明年将达到4.88亿人,这将会是短视频里又一个新的增量用户群体。 在今年4月25日,抖音就推出“Vlog十亿流量扶持计划”,鼓励用户创新并分享优质、有趣的Vlog内容,而其与快手纷纷将时长增长显然也有着迎接Vlog全面到来之意,未来短视频平台上或将出现一大批真正vlogger。


MCN积极入场


除了视频内容本身外,此次抖音、快手增长短视频的大部分利好可以说是偏向MCN机构的。


可以发现,目前抖音、快手与MCN的关系正在不断升温。抖音无需多言,其一贯的战略就是权益将优先向头部网红背后的MCN机构倾斜,包括几次长视频权限的开放。


而快手在冷启动时期一直倾向于轻运营和不打扰用户,与MCN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但是目前其与MCN的关系越来越暧昧,从去年7月至今有600 家 MCN 机构入驻快手, 二者的合作关系也由“签约”变为“共赢”,这源于焦虑的快手开始走上商业化进程。


回到此次“视频加长”上,抖音、快手们对MCN机构释放的最大利好在于广告植入的增加,也可以说是广告收入的提高。


虽然说现在短视频网红依靠带货、代言赚的盆满钵满,但视频的加长依然为商业变现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此前受制于时长,短视频中的产品常常无法充分展示,尤其是美妆类网红,由于涉及产品众多,结果每样产品的展示时间只能被压缩,而加长的视频可以更方便展示产品信息,增加更多品牌的曝光度,从而提高MCN广告收入。



但可以看到的是,目前抖音上真正使用长视频权限的机构账号其实并不多,大部分的MCN机构与企业号仍处在观望当中。


其实这是因为经过几年的短视频市场教育,用户已经习惯了在十几秒内完成“视听享受”,因此MCN机构对视频延长后用户是否看完视频内容产生怀疑。如果有大量用户无法看完视频,将会影响该条视频的完播率最终影响广告的效果,而且视频加长后MCN机构在制作上将付出更多的成本,收益和成本是否能达到平衡是他们仍在观望的原因所在,但长期来看待时机成熟后相关MCN机构必然会积极入场。


3


短视频“变长”,长视频“变短”,

行业将呈现怎样的新局面?



就在短视频纷纷开始“变长”寻找新的突破口时,竞争场的的长视频平台却在纷纷“变短”,打出一系列“短视频组合拳”。


“优爱腾”中的优酷在去年已经宣布将制作竖屏短视频内容,但目前在短视频领域没有太大起色,只是推出了一个辣报短视频,而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在微剧、微综上做出了不少成绩。


爱奇艺的短视频护城河主要就是通过微剧切入 。 去年11月,爱奇艺推出竖屏微剧《生活对我下手了》,每集只有两三分钟。上线当天,这部竖屏微网剧单集热度就突破5900点,跃升爱奇艺剧集热度值第4名,引发的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超8亿,成为竖屏剧的行业标杆。此外爱奇艺制作的《爱奇艺爱电影》、《笑霸来了》等微综也获得好评。



腾讯视频的短视频版图也主要是由微剧来打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