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夫认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三大瓶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能力建设和供体不足,但肺移植却并不存在供体不足问题,反而有大量的供体被浪费。
来源 |"医学界"微信号
3月6日深夜,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教授在朋友圈转发了中日友好医院成立肺移植中心的新闻,并写到:“我的第二次创业。中日友好医院——无锡人民医院两院强强联手,将造福更多病人。”
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的成立仪式在6日晚上7点举行,中日医院王辰院长、国家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教授、陈静瑜教授等出席了仪式。王辰院长亲自担任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教授担任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心下设的肺移植科主任。
中日医院的呼吸学科是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核心单位和主任单位,对于这次加盟与合作,陈静瑜教授表示,“中日医院的平台很好,通过前两天与医院手术团队的配合,真实感受到在这个平台上能真正造福病人,以前很多病人从北京千里迢迢到无锡来,甚至有些病人在路上就去世了,今后最起码北方的病人可以在中日医院就能得到很好的救治。”
在成立仪式上,王辰院长说:“中国每年至少有一万名病人需要做肺移植,但现在每年才做了200余例肺移植,而美国一年做2000例,知道差距了吧?知道本来有多少可以救治的病人失去了生还机会了吧?”
中国第一例肺移植就是由中日医院首任院长辛育龄教授所做,但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期里,中日医院的肺移植手术却处于近乎停滞状态。医院胸外科主任刘德若表示,如果王辰院长没有来中日医院,可能中日医院的肺移植就渐渐销声匿迹了,王院长来了后,就酝酿要把肺移植做强做大,而要做出规模,人才很重要。
由陈静瑜教授领衔的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团队已经跻身于全球五大肺移植中心之列。陈静瑜教授2001年学习肺移植手术,2002年做了第一例肺移植,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而如今无锡市人民医院的肺移植中心年手术量在全国排第二位,陈静瑜教授个人的手术量居全国第一位。他说:“我们基本上两三天就做一例,整个团队也非常累。”
对于肺移植中心的成立,王辰院长认为,这标志着中日医院已经构建起从以控烟为代表的的早期预防干预,到以肺移植为代表的终末期极致治疗的呼吸疾病全程医疗体系。
被浪费的器官资源
黄洁夫认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三大瓶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能力建设和供体不足,但肺移植却并不存在供体不足问题,反而有大量的供体被浪费。
2015年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自1月1日起,全面禁用死囚器官,公民资源捐献成为临床移植器官的唯一来源。黄洁夫介绍,去年我们国家无可争辩的进入了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移植大国,有4080多名捐献者。
虽然4080名捐献者的肺器官并非都能使用,刘德若主任说:“就算10%可以用,也有400例,但去年才做204例,而且我们国家的供体还在不断增加。”
陈静瑜也表示,现在的供体很多,“今天一天有四个地方跟我说有供给,但因为没有很好的病人,很多供给都给浪费了。另外当地没有这样的技术,病人不能在当地做,只能转到我们这里,方方面面都阻碍了中国肺移植的发展。”
对于肺器官被浪费的原因,黄洁夫表示这是因为我们缺少像陈静瑜这样的技术精湛医生。现在国内有169家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而美国有290多家器官移植中心,美国有3亿人,而中国有13亿人,“所以我们起码要有300家医院,大批的医生才行。”
做世界第一的肺移植大国
2月,黄洁夫带队参加了在梵蒂冈召开的反对器官贩卖全球峰会。黄洁夫说:“在梵蒂冈时,我说中国要在五年内成为世界第一的器官移植大国,我想肺移植要带头,我们先做成第一的肺移植大国,这件事情要拜托王辰院长。”
对此,王辰院长回应:“中国的呼吸病人太多了,中国的人口也太多了,中国拥有的潜力是巨大的,我们虽然倍感压力,但这并不是不可能,我们有信心经过努力争取达到。”
呼吸功能衰竭的突出症状就是憋气,王辰院长表示这是比疼痛、骚痒痛苦的多的症状,是极致的痛苦。王辰院长看过一部宣传片,一位26岁患有肺动脉高压的女孩去看望她的70多岁的奶奶,奶奶住在5楼,到了楼下后女孩打电话说奶奶你下来吧,我上不去,70多岁的老人下来见孙女。王辰院长说:“我看了好多次,每次都被感动的难以自制,而肺移植是能比较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的终极手段。”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间质、肺血管及胸膜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弥漫性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会出现呼吸循环不全和衰竭,肺移植是唯一彻底的终极治疗手段。
王辰院长表示,发展肺移植需要内外合璧,没有雄厚的大的学科基础支持,很难发展上去,陈静瑜大夫加盟中日医院,我们内外联手打造肺移植中心,利用中日医院雄厚的呼吸科基础,我们能把肺移植专业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我们也派翟振国大夫去无锡帮他们做好内科。
对于影响中国肺移植事业开展的原因,王辰院长认为有两点,一是中国的社会和医学界对肺移植认识不够,很多需要接受肺移植的终末期病人意识淡漠,担心担忧多于机会寻找;第二,肺移植是高难度技术,只有个别医学中心才做,而未来只有像中日医院这样的医学中心才能把肺移植开展到真正规范、高端水平,能取得最高的成功率和最好的效果。
中国现在虽然有不少中心在开展肺移植,但大部分做的都不成规模,王辰院士认为如果每年做不到三四十例以上的肺移植手术,就很难形成一个经过有效磨合的团队,很难形成掌握熟练技术和经过成分团队配合的平台,肺移植需要高度复杂技术、高度团队配合、充满了变数和多学科支持才能做好。
虽然现在每年中国临床肺移植已经做到了200多例,但王辰院长指出,肺移植方面的研究还非常缺乏,如果要真正推动肺移植发展,研究跟不上就很难达到新的高度。所以肺移植研究也是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的重要目标。王辰院长说:“我们要在国际上达到相当水平,在某些领域做到领先,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终末期呼吸疾病患者。”
更多精彩文章:
版权申明:本文为"医学界"微信号内容,转载需经授权,并在文前显要位置标注作者和来源。(欢迎界友转发朋友圈)
责任编辑:Alice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业务合作:021-58545118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