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点到外卖、完成网购,消费升级背景下,我们的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代价是我们必须如实交付手机号码、家庭住址、性别年龄,工作收入等信息。
对数据的分析存储技术日渐成熟,我们每一次的消费行为、甚至网页浏览记录都会成为商家数据库里有价值的分析对象。
没有人比淘宝更了解你的需求,可能根据你不经意的浏览记录,它就能马上筛选出一批符合你审美、消费能力的商品,在你每次打开网页的时候弹窗推送,坚定你的购买决心;你刚产生工作之余考个什么证书的念头,可能报名信息还没来得及提交,某知名辅导班的电话已经打过来;各种借贷平台也是能够提前洞悉你经济窘迫的近况,向你发来各种借款的邀约。
至于平时推销楼盘商铺、股票基金的骚扰电话,以及假装成老师同学的诈骗电话,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每次拆完快递后先要划掉电话号码和地址,生怕自己的隐私被泄露。可问题是,我们的隐私已经裸奔很久了。
用户已经没有隐私了!
一个很可怕的事实是:我们各个场景下、各个维度的个人数据都已经被各大平台所掌握。
以上班族一天的日常生活为例,早上从小区楼下骑小黄车到地铁站,下地铁之后再骑车飞奔到公司,在解决这来回1公里的过程中,ofo的数据平台已经记录下了你的整个行程,从每天相对固定的路线不难推断你的家庭住址、公司地点甚至乘坐的地铁线路。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预计将达2.09亿人,到2018年预计将达2.98亿人。这意味着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将掌握接近3亿人的电话、身份信息、支付账号等个人信息,以及地理位置信息等社会信息。
而很多用户都不会仔细看《用户协议》里面的隐藏内容,某单车租赁平台的《用户协议》就写着“本公司可能会与第三方合作,如该第三方同意承担与本公司同等的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本公司有权将用户的注册资料等提供给第三方”、“本公司有权对用户数据库进行分析并对数据库存进行商业上的利用”等内容。这就意味着,用户的信息有可能会被平台及其他公司使用,而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全然不知。
临近午饭时间外卖小哥们就会奔赴在大街小巷送餐,这时候外卖平台已经拿到了你的公司地址、姓名电话等信息,也会根据用户以往的订单记录分析你的饮食偏好、订餐价格等,等你下次再打开订餐平台的时候,技术已经为你筛选好了餐品,解决了你的选择困难症。
晚上回家再刷刷淘宝,你在手机客户端搜索过的商品已经被默默记住,打开网页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广告袭来,甚至你在网页上无心浏览过的东西也会出现在弹窗广告里。而你一旦有兴趣点进去,对商家来说就意味着可能会完成一次消费。
随着O2O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将自己的个人数据交给了电商平台,通过对数据的深挖和加工,庞大的数据样本被赋予了商业价值,而用户的隐私就混在这些信息流中。
再顶尖的存储技术也很难万无一失
企业如何存储体量如此庞大的数据?
京东集团首席技术顾问翁志介绍,“我们的数据放在虚无缥缈的云上,但是云端数据不一定安全。”每个互联网公司、电商都拥有大量的账户,这些账户泄露,对于用户和公司来说都是致命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用户数据不仅仅是企业的底线问题,更是核心商业资源,他们本质上也不愿意分享和泄露。但现实问题是,用户隐私泄露问题根本无法杜绝,用户的隐私安全也难得到保障。
在去年举办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说,从中国现阶段实践来看,跟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大建设和完善的空间,“比如在数据价值和产权没有明确分类和清晰界定的时候,数据收集者的动机可能被隐藏,数据安全和各类隐私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大数据服务商既是数据的生产者,又是数据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如果仅仅把保护数据隐私寄托在服务商的自律、管理制度的严格上,是不够的。
以电商企业为例,用户数据存储在电商平台、物流等各个环节中。用户的个人数据之所以会被泄露,一方面可能是平台内部存在管理疏漏,工作人员监守自盗,将用户信息以几毛钱的价格打包卖出,谋取利益;另一方面平台可能存在安全漏洞,黑客趁虚而入盗取用户数据。
一旦用户信息泄露,被拿到黑客市场贩卖,掌握海量数据的各类商家则会根据用户地理位置等信息展开精准的买房、买车推销,甚至被不法分子用来进行诈骗。
大数据时代:用隐私置换便利
关于大数据使用的伦理问题学界和业界一直在讨论,用户的数据应该怎么使用?如何保障其安全?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为用户提供服务拿到涉及用户隐私的个人数据,目的就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挖掘进行商业变现。对于数据如何使用,企业在进行数据挖掘时拥有多大权限,目前并没有清晰的界定,既然用户同意提交了数据,那就默认企业拥有了数据的使用权。
但用户之所以能够容忍商家这种不断侵入隐私的行为,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了便利,这种便利性嵌入了用户生活中的各个消费场景,长此以往,我们自然对隐私泄露产生钝感。
更让人灰心的是,即使现在注销所有平台的个人数据,也为时已晚,我们每一次填写信息,都会增加信息泄露风险,早就防不胜防。
想想购物网站可能掌握你喜欢那个牌子的衣服、买过什么牌子的香水,它对你的了解甚至超过你的男友,确实细思极恐。
但是一键下单、上门服务的购物体验又极具诱惑力,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新兴消费方式了。转念细想想电商平台已经掌握那么多人的隐私了,也不差你一个,还是默默点个外卖,在购物车里添加一下双十一要买的宝贝吧。
(资料来源:华商报、艾媒咨询、中国互联网协会及其它会议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