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来是付费文,当时付费
2.2
元,现在改为免费,是一篇深度的政治经济思考文章。相信“金色乌鸦嘴”的眼光,以及分析问题的视角,会让你的付费,价有所值。
时间过去两年多,回头看看当时的眼光,金色乌鸦嘴,还是可以算得上的。料事如神那是有点过,料事如鸦还是可以的。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大致的意思,就是现在的全球化,因为是美国霸权主导的,既不公平,也不均衡,而且还暗藏毒药。
某种程度上,西方国家把很多其他国家的人民,生生弄成了
“贱民”,除了制裁以外,各种公开的国际场合,简直就是赤果果的“羞辱”。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出场时,
e
罗斯的运动员,只能以“
e
罗斯奥林匹克代表队”出席,不能代表国家,运动员获得奖牌包括金牌的时候,不能升起
e
罗斯国旗,而是
e
罗斯奥委会会旗 —— 就这,西方人已经觉得是“恩赐”了。
西方人的意识里,体育运动最能够体现
“贵族”精神,很多烧钱的运动又特别有利于阶级划分,在奥运会上,对
e
罗斯运动员的这种“制裁”,可谓是“诛心”。
顺便说一声,东方男性如果在奥运会上的大项目,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其实个人运动生涯并不见得特别好,要么及时
“退役”,要么就各种被搞事,鲜有名利双收然后善始善终的。(这也是一种“软制裁”)
实际上,从金融、贸易、知识产权、品牌、资源
-
工业品剪刀差等等诸多方面,“全球化”也是西方人制订规则。既然规则是西方的,那自然绝大多数的利益,都是属于西方的。—— 遇到中国这种,能够在西方规则里,玩转开的,独此一家,现在不也逼着美国人修改规则,搞“弃约精神”吗?
从现在全球发展的地缘经济来看,除了传统的西方列强国家,也就加上了我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而已,内地的
“共同致富”,多数情况下也是输出劳力,或者国家财政投资。
如果不打破这种
“西方主导 美元操控”的“全球化”格局,就等于美国给全世界加上了“封印”。发达的地方仍然发达,但是一茬茬被西方“割韭菜”,比如各种金融操控;而不发达的地方,永远不可能赶上“全球化”的列车,永久性地落后下去。
简单地说,如果不打破美国制订的这一套
“全球化”体系,全世界都是美元的“打工仔”,只不过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是高级打工仔,有一些国家和地区,连当“全球化”的奴才都不可得。
中国想要打破这个体系,也不容易。因为已经形成非常严重的
“路径依赖”,仅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产业聚集度,成熟的全球化营销体系,每年对国家财政的巨大支撑,已经形成巨大的“马太效应”。落后地区,财政吃饭都有压力,更不可能去搞什么高新科技了。
我们国家能够做的,在多数的情况下,也是
“财政支付转移”,用东部沿海地区,在“全球化”时代挣来的钱,支持中西部地区、西北、东北地区的建设,以及日常的财政运转。
“财政支付转移”,的确是社会主义大国的优势之一。但是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长期依靠财政支付转移,很多地方财政就失去了造血的能力。—— 比如说:拿国家财政钱越多的地方,人口流失越严重(而且男女平衡比例更失调)。
如果一个国家内部,长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所有的财富、优质资源,最后都会选择
“孔雀东南飞”。那么不需要两代人的时间,就会形成巨大的发展差距。发达地区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农村和不发达地区,肉眼可见的满目萧条。
就算我们能够建设覆盖完整的高铁、高速公路,有全国差不多一致服务水准的电信、电力、安全,然而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这中间的发展不平衡,未来还不知道有多少
“头疼”的事。
发达的地方,西方人可以用金融渗透,割中产阶级的韭菜,鼓动富豪财富出逃;而对于不发达地区,穷的地方,西方人善于利用
zong
教渗,善于煽动不满情绪
......
更何况,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要不停地补贴穷地方,那么就就难有充足预算,去做产业升级,做费钱的科技研发。
总而言之,现在的全球化,不是你想怎么干,你想怎么发展的问题,是西方人给你的
“产业分工”,给你定向塑造的问题。像华为这种能够科技突破的,在美国人看来,就是“僭越”,所以就得无情地制裁,逼着华为退出手机终端领域。
你要发展什么地区,也得听西方资本的安排。比如,东北和西北。那就是美元资本极其排斥的地方。在
“全球化”的时代,人家安排的就是“衰落”的剧本。
东北地区是共和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国防工业基础。
70
多年前的半岛上的战争,也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回忆。东北亚这块地方,美国人无论如何都不会让其发展起来的,对于朝鲜半岛的局面,不时制造紧张气氛,也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
资本市场有一句话,
“投资不过山海关”。其实,这是一种金融领域的“软制裁”,这会形成投资环境的“恶性循环”,资本越少,大家越不讲规则;越不讲规则,就越做实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谶
语。要知道,中国的很大部分的资本(特别是早些年),源头都是来自美元资本,美元资本的意志,就体现在投资地域上。
实际上,改开初期,工业基础、原料配套、基础设施,各方面条件最好的,反而是东北地区,
1980
年代到
1990
年代,辽宁的
GDP
一直是全国前几。而且,中国第一条规模成型的高速公路,也是连接沈阳和大连的“沈大高速”。
经过美元资本的几十年定向塑造,加上其他的综合原因。东北这些年,不仅
GDP
增长乏力,而且人口流失严重。资本不去的地方,第一步流失的人口,就是年轻女性,接着就是后继人口跟不上,再接着就是全面的萧条。
这些年,国家屡次进行过
“东北振兴”的投入,然而缺乏“全球化”市场的支持,缺乏产业链,最终都没有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每次振兴东北的资金,大量都变成了海南的房地产。资金留不住,人才也留不住,投入的钱,变成了很多人跑路的费用。
如果说东北的
“软制裁”多少还有点“隐形”的话,这些年西方对于西北最大自治区的各种谣言,以及“制裁”,就很能够说明问题。归根结底,美元体系的全球化资本,不希望看到中国有均衡的发展,有力的大后方,以及内陆地区的崛起。
要摆脱这个西方的
“封印”,其实是很困难的,我们的金融体系,“全球化”体系,外资体系,“市场体系”,和西方资本,早就是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敢于拿“新疆棉花”来搞事情的底气。
本质上,现在的
“全球化”体系,就是用市场、投资、“制裁”等体系,闷死大部分的地区,发展极少数顺从他们意志的地方(比如
HK
。
Shanghai
等)。我们即使财政支付转移,定向投资,终究是“逆势而为”,费力而成效不明显。
除非,通过爆烈的战争手段,重塑现有的
“全球化体系”,打破这种西方封印,否则仅凭单一财政手段,不可能改变这种状况。
这一场
e
罗斯对乌
k
兰的战争,恰好是打破这种地缘“闷局”的最好契机 ——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宁可损失巨大,也要采取极为严厉的金融制裁手段。因为一旦
e
罗斯突破这个封印,很可能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
果
e
罗斯能够打破这个“封印”,这也意味着旧秩序被撕开一个巨大的口子。这说明,在局部地区,凭借资源优势,凭借陆权优势,完全可以打破西方体系的神话。
以下是冬奥会前夕,
e
罗斯总统在中国签订的两份能源合同。
——
e
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了一份天然气长期合作协议,合同期限为
30
年。
30
年间,
e
罗斯每年都会增加近
100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出口,
30
年总计输送
3000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价值高达约
4000
亿美元。此前,中俄每年天然气贸易量为
380
亿立方米,加上新增的
100
亿立方米,双方每年的天然气贸易量将会达到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