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米筐投资
米筐投资专注金融财经研究,以宏观视野,从宏观政策、货币供给、产业结构等多维度研究全球与中国经济,致力寻找最优全球资产配置方案,为国人资产配置保驾护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基层检察矩阵怎么建?这个省给出示范 ·  5 天前  
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  他当庭承认:向室友麦片中投毒! ·  5 天前  
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  他当庭承认:向室友麦片中投毒! ·  5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2024,行政法理论创新释放这些信号…… ·  1 周前  
中国民商法律网  ·  时诚:数据交易的合同法规则|前沿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米筐投资

万万没想到,集中卖地引爆了热点城市!

米筐投资  · 公众号  ·  · 2021-05-03 19:54

正文

来源 | 楼市黄大大
作者 | 张悄曼 黄大大
已获授权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米筐投资立场

早在年初22个重点城市集中卖地新政出台的时候,我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这场调控改革,可能要失败的。

 

道理很简单,所有的土地摆在一起,开发商又不瞎,肯定冲向“肥肉”。

 

一年只有三次机会,错过了饿肚子事小,团队都可能要解散,谁不拼命抢?

 

好的地段,热度铁定飙升。果然!

 

四月下旬,广州、无锡、重庆等热点城市接连进行了首批集中拍地,轰隆隆的大雷一串一串炸响。

 

广州7宗地块拍至封顶,溢价率冲到45%,其中4块竞到最后只能摇号拼运气。要知道,去年一年才摇号3次。

 

无锡战况也非常激烈,28日本来准备拍卖16宗地块,结果因为前4宗地块争夺激烈,统统拍到封顶价,土拍不得不延长,进入了加时赛。

 

最夸张的是重庆!22个地块平均溢价率高达48%,溢价率最高飙至129.98%!

 

这样的火热消息一出,不少周边项目纷纷停售,收回折扣,准备涨价,令人大跌眼镜。

 

 

事与愿违。集中卖地,彻底成了一个笑话?

 


全国22个重点城市的卖地新政,简称为“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土地出让公告和集中组织土地出让活动,且一年不得超过三次。

 

官宣的时候,各家反应不尽相同:

 

中央:我已经下狠手了,你们最好都给我冷静一下!

地方政府:这么大个活,我尽力吧。

房企:能奏效最好,我也希望地价低一点呐!

买房人:能行不能行,倒是给句准话?

 

当时,很多专家们从各种角度分析,普遍认为:“土地集中入市,利于地价平抑。”

 

然而,残酷的现实又一次给专家们啪啪打脸了。

 

重庆这次的集中卖地,是我见过最壮观的土拍场面,没有之一!

 

去年,重庆一整年的卖地溢价率平均仅为9.54%,没有出现过一宗超50%。

 

而这一回,却整整出了15宗!

 

难怪当地媒体惊呼“史诗级土拍”。你感受一下:

 

来源:中指研究院

 

放在过去5年,这样的盛况都从未出现过。就是在市场大热的2016年,重庆土拍溢价率平均也只有27.39%而已。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重庆土拍溢价率平均为16.6%。

 

 

市场还是那个市场,集中卖地的魔法一来,开发商就像打了鸡血似的,齐刷刷创造了历史。

 

最高溢价率被刷新了:129.98%!

 

重庆的地王记录被刷新了:楼面价15711元/㎡!

 

开发商赶紧调价,买房人的心态,估计也很快要崩了。

 


类似的故事,在广州、无锡也同样上演。

 


为什么集中卖地,突然在重庆酿成了一场“雪崩式”的调控灾难?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信息透明度提高之后,土地供应总量没有明显的提升,尤其是优质地块仍然非常稀缺。

 

甚至,稀缺性更加凸显。各大房企手上无粮,急于补仓,掀起了恐慌性的抢购。

 

比如重庆,市场供应跟不上销量的局面已经持续了4个月。

 

与此同时,库存去化周期在本月初也已经下探到了7.2个月的历史低位。

 

不计代价地抢夺地块,也就成了重庆开发商的必然选择。

 

同时,集中供应也造成一次性出让的土地数量很大,龙头房企无暇全部顾及,给了一些中小开发商“趁虚而入”,杀入热点城市的机会。

 

以广州为例,这次土拍中出现了不少新面孔,正荣、天地源、上坤、力高等都是首次进入广州市场。

 

乱战之中,只要舍得下重注,反而可以浑水摸鱼。

 

正荣以21%的溢价率夺得白云一地块;

天地源以41%的溢价率拍下了番禺市莲路地块;

上坤则和徐福实业联合以42%的溢价率拍下了增城朱村的地块;

 

广州首批集中土拍中被外地房企拍下的地块

 

不难预想,接下来接连进行集中拍地的城市,也将被全国大小房企仔细打量。

 

“过江龙”一拥而入,与本土房企激烈搏斗,将成为常态。

 


集中卖地,是否一定推高地价?其实也未必。

 

它带来的最大结果是两极分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比如今年最早试水集中卖地的长春,市场就反应平平,没有激起什么浪花。

 

长春在开拍前就有13宗地块终止挂牌,2宗流拍;其余38宗地块中,有32宗底价成交。

 

最后拍出了溢价的6宗地块,平均溢价率也仅有3.3%,比去年还低了1.3个百分点。

 

 

毕竟,长春的基本面一向不大好,在集中供地的制度下,差的地块只会愈发被冷落。

 

与之相反的是,热门城市房地产受到热捧,地价不断上扬。

 

此前我们就分析过,在规则更加清晰透明的情况下,企业竞争反而更激烈。

 

在“三条红线”的监管指标下,房企们手中资金有限,加之土拍需要缴纳巨额的保证金,现金流难以支撑多城市同时作战。

 

这促使房企们更加聚焦追逐热门城市的优质地块,确保后续销售的资金回笼。

 

所以,全国重点城市土地供应的透明化,间接加剧了重点城市地块的竞争。

 

城市的分化,势必愈演愈烈。

 


观察这一轮地价上涨,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指标:竞价规则。

 

从各个城市设置的“最高溢价率”就可以看出,谁是真正下决心“房住不炒”,谁在穿着“皇帝的新衣”。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出现地王已经太敏感,“限地价,竞配建”就成了常见的拍地规则。

 

问题来了,底价一般是符合市场预期的,但“限地价”究竟限多高?

 

这次集中供地,就能看出这里头的玄机了。地方政府的策略不同,甚至会导致天壤之别!

 

 

比如伟大的帝都,此前发布了第一批集中供地的补充公告,首次公布了土地封顶价:

 

超九成地块的封顶溢价率,是不超过15%。

 

也就是说,北京的地块不管怎么拍,溢价都不可能超过15%!绝对不会出现重庆这样的“史诗级”盛况。

 

而广州呢,设置的封顶溢价率,多数在45%。

 

这就是为什么,广州只刷出了一块Top10地王,仍然有大批地块底价成交。

 

反观重庆,溢价率上不封顶,开发商抢红了眼,一个劲往上拍,也顾不上考虑以后怎么卖,怎么站岗!

 

到最后笑得最开心的,只有财政局长了吧。

 

所以说,一切尽在政府掌控之中,要把地价、房价摁在地上摩擦,只是想不想的问题。

 

真要调控,还得学北京。比如近日,帝都首次引入房屋销售价格引导机制,开发企业在拍地的之前,就要提交房屋销售价格承诺书。

 


等于是逼着开发商按手指模,以后这块地的房子卖多少钱,就不是Ta说了算了。

 

这一举措,相当于是把过去的预售环节的“价格备案”,提前到土地出让环节。

 

开发商在拍地前,就知道房子将来最多能卖多少钱,自然会更加理性拿地,避免面粉太贵,以至于面包赚不到钱。

 

深圳最近也在学北京,采取类似的竞价规则,对每一地块的未来房屋售价都作了明确规定。

 

广州、上海也提出了要实行房地联动,但还没有如此精准的措施。

 

平抑地价,最终要看的是政府的决心。

 

像重庆这样动辄超过40%的溢价率,地王照出不误,民众无言以对的魔幻现象,只会让集中卖地改革,彻底沦为一个笑话。


- END -